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的老灶

     □ 江南

从小在农村长大,如今生活在忙碌喧嚣的城市,让我对儿时乡间闲散的生活煞是怀念。农忙后堆成垛的稻草的清香,傍晚时分农家烟囱中升起的第一缕炊烟,以及炎炎夏夜一家人围坐在场地中央的小木桌旁拉家常,这些都深深印刻在我生命的记忆中。

空闲之余,回到老宅探望祖父母,祖父母已近耄耋,依旧住在那里。老宅是两上两下的民房,正房西侧是个洋瓦披间,是以前灶间的所在。20年前修葺的老灶静静地立在灶间西墙,岁月使它的表面变得斑驳,石灰渐渐脱落,上面的灶花已经模糊,老灶显得苍老落魄。灶头的侧面,写着“花开富贵,年年有余”,墨迹已经淡去,写得不算工整但却拙朴,是那个时代乡间泥水匠的杰作。

站在老灶前,记忆回到了孩提时代,那时,母亲常在烧饭前差我往灶膛里生火,那时是没有液化气灶的,生火做饭全凭稻草,打火机也不像现在这么普及,都用自来火,母亲总是叮咛我别乱扔引火的火柴。怀念用灶头烧的饭菜,那种味道是电饭煲不能做出的,至今我还怀念祖母在老灶头上煮的“咸酸饭”,里面或放卷心菜,或放四季豆,满屋飘香,胃口大开。有时,也趁大人不注意,顺手将一颗番薯扔进灶膛,喜悦的笑容挂满脸上。

那是个无忧无虑的年代,大人们总会把食物摆放在灶沿上,用个罩篮扣上,或许孩子总是容易饥饿,“偷吃”食物就成了最大的快乐。那时的农村,每逢大的节气,总归是要做汤圆,包粽子的,灶头的大铁锅可以容下几十个汤圆一起下,翻腾的汤圆,总让儿时的我眼馋。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灶前灶后地忙碌,而我们总是用迫切的眼神等待着饭菜的上桌。记得老宅的灶间不太通风,每次起火做饭灶间总会弥漫浓烟,有时能把眼泪水熏出来,那时也没油烟机,孩童的快乐也浸透了大人生活的艰辛。

灶台是一个家庭的热闹之所。灶台上不是“笃笃笃”的切菜剁肉声,就是热锅内“哧哧哧”的烟油炝锅声,灶膛里则回应出棉花秸、芦柴秆“噼哩啪啦”的爆裂声,锅里面是水与米、菜与肉“咕嘟咕嘟”在跳舞在争吵,灶台下又是手拉风箱“呱嗒呱嗒”粗重的喘气呼吸声——如此种种,共同合成了一曲生动活泼的灶台交响曲,天天上演,百听不厌。

前些年,父亲说老灶太破太占地方准备拆了,可母亲不让,母亲说把灶面刷新一下,旧亲老友都在农村,孩子办喜事还是缺不了灶头的。老灶保留了下来,我知道,其实母亲还是留恋老灶的,那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生活情愫。我经常会去老宅看一看,与其说是去怀旧,还不如说是去看望我那沧桑可爱的老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勺郎,木勺郎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乡村土灶
真正的农家饭---乡村土灶饭
炊烟
灶台
陈方梁 | 老灶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