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制作 变废为宝

课题:亲子制作 变废为宝

一、主题名称:亲子制作、变废为宝     

二、适用年级:小学四----六级学生

三、主题说明:

1.主题立意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实践活动内容:调查访谈、搜集整理、加工制作、展示分享、交流评价等。

3.主题实施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评价展示阶段等。

4.主题认知背景:针对人类社会发展进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给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度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全社会人必须认知、必须清醒,需共同携手努力,拯救家园,减少各种污染及垃圾排放。教育学生、引导家庭,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高勤俭节约意识,减少资源浪费,使大量的废弃物品得到合理、有效、充分利用。

5.教学亮点:打破常规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绿色环保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突出教育的多元性、综合性、特色性,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主题目标:

1.让学生深入社会、家庭,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学会观察、调查、访谈,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爱、关注,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积极思维、积极探究意识。

3.善于发现身边环境问题,并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分析、解决、处理,以适当方式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4.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节约、低碳、减排,感受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关系,增强对家园的热爱。

5.形成家校共同携手,关注孩子实践研究学习的良好教育氛围。

五、实施条件

家庭、社会环境、废弃垃圾、生活工具、操作平台、过程图片等。

六、教学设计

(一)组织机构

组长:李彬

调查组:李杆、王硕、高嘉蔚、李金浩(组长)

访谈组:孙思迪、姜思杰、王成鑫、李想(组长)

指导教师:聂宏璋

(二)地点

学校教室、学生家庭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认识当今社会及家庭各种垃圾、污染的主要来源,提出解决处理或减少垃圾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和重新利用、变废为宝的方式和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现场参观、调查、走访,深刻明确大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或再生利用的重要性。进行小组亲子动手操作,使废弃物品重新走上具有使用价值“舞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体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热爱社会、生活、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动手设计、研究操作的能力与情感,树立高度的环保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点:

各种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和变废为宝的重大意义。

(五)教学难点:

废弃物创意精品的研究和设计制作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开题。

⑴选题背景:随着广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废弃物越来越多,形成的各种垃圾、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杜绝消费,对部分废旧物品进行再加工,使其变成更有价值的东西,是当下广大居民生活必须倡导的。为此,我们提出这一主题,以更好的唤起广大民众“关爱环境、从我做起、人人有责”,同时,通过本次活动,进一点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发展意识。

⑵研究内容。

① 家庭生活垃圾、废弃物等都有哪些。

② 对于生活中废弃物如何分类及正确处理的重要意义。

③ 生活中废弃物怎样变成再生“精品”。

④ 这些“精品”广泛用于哪些方面。

⑶选题意义。有效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的排放,使其重新返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家长参与实践过程,提高认识,更加关注学生实践学习,同时,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动机。

2.活动过程。

⑴宣传发动。

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这一契机,由各班主任、学生组长等进行讲解家庭垃圾、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等意义、作用。同时,利用教师大会,由校长引领,制定方案,进行宣传动员,将此项活动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之中。

⑵调查、访谈。

教师将各班按本地各自然村屯划分查访小组,由组长带领,分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认真做好调查访谈记录,写出调查总结,提供相应数据,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⑶收集、制作。

学生:

① 对可以加工制作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先清洗,后沥干或擦干待用。

② 在制作分类的过程中,要带好手套,注意卫生与安全。

③ 在制作设计上,可以先绘画,并结合造型与画意进行操作。

④ 在操作中,需要家长参与配合,提供参考,一起完成作品。

教师指导:

① 强调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性与安全性。

② 设计、创意过程中,要加深思考,靠自己独立构思、想象来完成。也可采取小组切磋的形式,力求造型美观、新颖、别致。

③ 强调作品忌效仿、大体雷同,都做一个样。

④ 对个别作品,可做进一步指导,使其造型更加完美。

⑷整理、交流。

教师在规定日期内,召开本次“亲子活动”汇报分享会,学生将各自动手、动脑制作的“精品”展现出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兴高采烈,充满收获的喜悦。首先,让每个学生说明自己创意的因由,怎样收集,怎样因形而制、因意而变、来源、用途等。最后,教师做出点评,评说作品的精妙之处与不足之处。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从此积极深入实践,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

⑸汇报、展示。

学校将有代表性的学生手工作品,按班级序列进行展示。参展人员有学生代表、学校领导、各班主任等,对作品进行点评,并从中择选特等、优秀、普通三个档次作品,以颁发奖品、奖状的形式进行鼓励。

各班则通过班会形式,让学生谈获得哪些体验、感受。以一定方式向老师、同学、家长及更多的人汇报展示成果、展示作品、展示调查材料、谈自己收获等。

⑹评价、反思。

“亲子制作、变废为宝”主题活动中,同学们做得怎么样呢?请你们对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反思。

3.结题。

学生整理: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得到的精要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要尊重环境,即生活与发展要围绕“绿色”这一主题,才能达到持续性、和谐性。尤其是当下,广大城镇居民,要提高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意识,特别是某些废弃物,他们都有各自的再生使用价值,他们可以为人们生活创造价值。为此建议:“全社会人共同行动起来,拯救家园,保护环境,倡导绿色,人人有责”。

教师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感悟颇多。面对现实、面对学生,如何探索,实施可行的创新育人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重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还给他们自由、主动思考、创造的空间。深挖潜能,让学生做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一点,还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摆正自己位置,由“包办”到指导,跟踪观察,打破传统一教到底、满堂灌输的老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放开自己的手脚,在探究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扯起智慧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师生关系、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使之更加趋向科学化、合理化,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了解社会、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材实学。

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转载)
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