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帝故里在宝鸡的铁证
炎帝故里在宝鸡的铁证
  
  自从人们尝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甜头之后,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便成了各地争抢的金疙瘩,炎帝故里的争执就是一例。
  
  究竟炎帝故里在何处?我是江苏人,与陕西宝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认为真正的炎帝故里只有一个,那就是:陕西省的宝鸡市,其它说法都是为利益而来的瞎掰。
  
  我在查阅古籍孤僻字的时候,翻阅汉朝古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偶然发现“姜”字条下注曰:“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神农是谁?即炎帝也;姜水在哪里?在宝鸡也。《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最有权威的一部古文字典籍,后世近两千年之辞海词源之类古文词释义,不过都是它的演绎而已,说它是我国字书、词书的老祖宗,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它说神农居姜水,并且以姜为姓,说明宝鸡的姜水就是神农部落的发源地,就是炎帝的故里。
  
  有人会问:你凭什么说姜水就在宝鸡呢?这不用我来论证,无论是最早的地理著作《水经注》,还是后来的《大明一统志》以及宝鸡府志、县志,包括现代历史学家,他们对姜水在渭河之北还是在渭河之南有分歧,但是,对于姜水在宝鸡一带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有人考证,所谓姜水,就是现在宝鸡的清姜河,因为清姜河旁的姜城堡及其附近大量出土的仰韶彩陶就是明证。
  
  我以为,只要不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翻开《春秋》、《左传》、《尚书》、《史记》看一看,没有人会怀疑宝鸡一带就是神农即炎帝故里,以一石一庙争炎帝故里者,商人趋利造假之故伎也!
  
  附:百度知道《姜水》之解释全文
  
  关于“姜水”地望,自古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郦道元说的“姜水”即“岐水”,在今岐山县、扶风县的交界处。郦氏在《水经注·渭水》条下引《淮南 子》云:
  
    岐水出石桥山,东南流|……二川并逝,俱为一水,南与横水合,自下通得岐水之目,俗谓之小横 水,亦或名之米流川。迳岐山西,又屈迳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所谓居岐之阳也。非直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称矣。又历周原下,北则中水乡成周聚,故曰有周也。水北,即岐山矣。昔秦盗食穆公马处也。岐山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近代学者郭沫若、翦伯赞等亦认为姜水在今岐山之东,为渭水的一条支流。
  
    另一种说法,姜水是指今宝鸡市渭水之南的清姜河(原名清涧水)。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李 贤等人所撰《大明一统志》对姜氏城和姜水作了考证,在第三十四卷《凤翔府·古迹》中记载:“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纪》:母为有氏,有女登,为少
  典妃,游华阳,感神龙首而生炎帝,即此”。姜氏城是濒临姜水的古城堡,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证明姜
  城堡及其周围,遍布仰韶文化等遗址。《大明一统志》的记载说明至迟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存在着姜水和姜氏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所修《凤翔府 志》卷二“宝鸡县”条下“古迹门”载:“姜氏城,县南七里,城临姜水。《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因有氏女,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 水’。即此”。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宝鸡县志》载:“〔姜氏城〕昔传炎帝、周姜诞于此”。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修凤翔府志》、清乾隆三十 一年(1766年)《重修凤翔府志》记载大抵同明正德十四年《凤翔府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宝鸡县志》载:“姜氏城,县东南五里,姜水东南 涯有遗址。东有浴圣九眼泉”。清乾隆三十一年《凤翔府志》卷三载:“姜嫄庙:宝鸡县南姜氏城”,“神农庙:一在县东郭,一在县南九龙泉上”。民国二十三年 (1934)《续修陕西通志稿》对郦道元岐水即姜水进行了辨析,其中“邑志”云:“出杜阳之大岭者,岐水也;出秦岭之大散关者,姜水也。郦氏不考,遂以岐水蒙姜水之名移姜氏城而就之,误矣。今姜水在(宝鸡)县南三里,姜氏城在南涯又东,则浴圣九眼泉存焉”。此前,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宝鸡县 志》卷一“沿革门”已有辨误:“今(宝鸡)县南有姜水……郦氏注渭水不知,遂以会杜水之岐水当之,而谓岐水流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复自知不确,乃曰:‘疑即 杜水矣’”。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姜水即今清姜河。
  
    那么我们如何去“确定”姜水的具体地理位置呢?我们认为,古姜水为渭河中上游的一 条支流,在今宝鸡地区境内是不疑的。至于氏渭水北的一支流,或是渭水南的一支流,似不必作硬性的具体落实为妥。因为远古时期一个较大的先民群生息繁衍达数千年以上的地域,在传说的南北相距不过百里的空间范围,似乎太小!何况从古到今的地貌变化,地名变迁,今天已经很难具体落实。我国著名考古、历史学家徐旭 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说得好:
  
   实则,宝鸡与岐山虽属邻县,而宝鸡在西,岐山在东,相距将近百里。并且,姜氏城在渭水北,《水 经注》中说得很清楚;姜城堡在渭水南,而渭水在这几百里内全在塬中间走,没有改道的可能。然则姜城堡与姜氏城虽有两个字相同,一定不能是一个地方。虽然如此,姜城堡附近却有很好的彩陶遗址,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居住。毫无疑问,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名字,以及很特别的神农庙……全像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岐山一带我们没详细调查过,但是我在那里经过,知道在那里史前遗址并不缺发。所以虽说《宝鸡县志》牵强附会的说法靠不住,可是两地相距不太远,全 是姜姓所 居旧地,可能性也很大。并且周弃的母亲,姜原(或作姜嫄)明白为姜姓女儿。周弃所居的邰就在武功县境内,而离岐山也不过几十里。因为地近,婚姻相通,理也近似。姜姓其他的一个神话传说中所说的磻溪水也在这一带。
  
    徐先生虽然是以《水经注》中所说的“姜水”即“岐水”为准的,但是,他也承认今姜城堡清姜河 “全像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认为“全是姜姓所居旧地”。我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先生则说得更为明确。他说:
  
    所谓“炎帝以姜水成”,我们可以理解成为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 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但不知道确定地点。不过,《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今仍名清姜河。古代传说,本来难得考实,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
  
    邹先生的见解颇有道理。所以,我们说,无论是“岐水”之姜水,还是“清姜河”之姜水,皆在今宝 鸡地区之内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鸡:炎帝故里姜炎文化发祥地
姜水考辩
疫情之下,宝鸡这座三线小城终于藏不住了
卷五十五 陕西四
【长安万年】之七:炎帝是“一把火”,经长安遍神州
再走湘南-关于炎帝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