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臣名将】唐朝名将郭子仪何以善始善终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天宝初即武则天当政时,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皇帝尊为“尚父”。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为臣为将,有善始者,有善终者。善始者多,善终者少。正如《诗经》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为何?从客观上看,是封建制度的痼疾(如家天下、人治等)使然。从主观上讲,是缘于人性的丑陋和自身素质能力的不足。回望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的范蠡、汉朝的萧何和唐朝的郭子仪等做到善始善终。而与以上两人相比,郭子仪则显然要更高一筹。范、萧二人虽得善终,但一个是消极退却,一个是苟且窝囊。特别是萧何任职时多次与刘邦玩猫抓老鼠等“躲猫猫”的游戏。这还不算,还多次用自污名节的办法打消刘邦的嫌疑,过得很不痛快。再是二人服务人主的时间皆在二十年上下,短于郭子仪,且只服务了一任或两任君王。而郭子仪则前后服务了七任皇帝,宦海沉浮六十余年,特别是从唐玄宗开始他便与四位皇帝共进退,和睦相处。伴君如伴虎,与四个老虎贴近相处四十多年,其风险指数和技术含量可谓高也,但郭子仪却始终大旗不倒,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一、善待皇帝


  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今山西省中部)执政时,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小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郭子仪的下属,判官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却受到百般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体统了(因为当时处分官吏需要经过宰相)。当然,张昙也是指桑骂槐,其实是皇帝不批,虽然宰相有一定的责任,但顶多是负点次要责任而已,主要原因还是皇帝从中作梗。可张昙不能直接指责皇帝,所以只能拿着宰相说事。郭子仪是人杰中的人杰,他又何尝不知。当郭子仪听到这事后,便对手下官吏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上的军事长官皆持姑息态度,他们有所求,没有得不到的。因此,地方上的军事长官大都骄横不法,使朝廷心存顾忌,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的局面。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诸位应该祝贺我了,有什么好奇怪的?”(“诸君可贺矣,又何怪焉?”)听到这话的人,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其实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其二只有郭子仪明白。处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皇帝竟不批,这说明什么,这恰恰说明皇帝拿郭子仪当外人。如果真如郭子仪所说,“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那么就应该同意郭子仪的意见,尤其是当时的郭子仪如日中天,且以郭子仪的识见,看人怎么能会看走眼,再加又是一个九品的小官,如果皇帝同意郭子仪的意见,顺水推舟,既无碍大局,又可送个人情,并借机笼络郭子仪。如此以来,除了被处分的小官外,可谓是皆大欢喜。可为何皇帝仍要驳郭大人的面子?这里面的讲究可谓多矣。一是有试探的意思,即看手握重兵的郭子仪有无二心。二是警醒的意思,即提醒郭子仪,虽然你重兵在握,但也不能为所欲为,最终的决定权,包括你郭子仪的去留还是掌握在皇帝我的手中。三是杀鸡儆猴,借此来教育警戒其他地方大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郭子仪我都可以拂他的面子,何况他人。当然这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只是迟迟未批,而不是不批。其实皇帝也是准备了两手,如果经过试探,郭子仪真的怒发冲冠,那么皇帝就可以工作繁忙为由,来搪塞郭子仪,并立马同意,做出批复,来安抚郭子仪的情绪。当然随之而来的则可能是各种防不胜防的一些折腾你的大小动作。如此以来,郭子仪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可能就要重蹈战火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所以郭子仪才冷静以对,并在与皇帝的游戏中占得先机。



  如果说上面说的是公对公,那么下面这件事则可看作是私对公。公对公相对好办,至少还有一些规则可遵可循。而私对公则无规矩可依,因此也更见功力。一些强人之所以高台落水,就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处理好。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唐代宗时的驸马,娶升平公主。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郭子仪七十大寿,在为郭子仪祝寿时,升平公主觉得自己是金枝玉叶,皇帝的女儿,怎能掉架给大臣下拜祝寿,所以祝而不拜。一旁的郭暧看不下去了,回房后,他与升平公主吵得不可开交,并负气打了公主一巴掌。打就打了,这还不算,郭暧还觉得不解气,又就势说道:“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只是不想做天子罢了!”作为皇帝的女儿,一个堂堂的公主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一气之下,升平公主跑回了皇宫,不用说肯定向皇帝自己的父亲,告了郭暧和郭子仪一状。如果说吵架或者打了一巴掌,这还好说,基本上属于二人世界的范畴,回过头来,郭暧倘若能寻个机会,通过语言肢体哄怂抚慰一番,不让两家家长特别是皇帝知道,这事可能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终究是小夫妻之间的事。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吵架床尾和嘛。可是涉及到“皇帝”和想做不想做“天子”,这事就大了,尤其这话是从天下兵马副总元帅,且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郭子仪儿子口中说出来。皇帝本身就怕郭子仪等大权在握的下属也效仿安禄山等人再生事,而郭子仪又担忧功高震主,双方皆对此讳莫如深,唯恐避之不及,那想到你郭暧这个愣头青竟捅破这层窗户纸,这令代宗和郭子仪情何以堪,这真是反了?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皇上安慰升平公主,叫公主赶快回郭家。郭子仪知道这纯是孩子的气话,但外人不知,皇帝不知。郭子仪心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所以他气得把郭暧囚禁了起来,并亲自出面立马到皇宫里要求皇上治罪。唐代宗安慰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俩口在私房里吵嘴,咱们当亲家的,怎能当真呢!”请罪回家后,郭子仪又痛打了乱说话的郭暧一顿。不能不佩服郭子仪,这么严重的事情,能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得这样圆满,且滴水不漏。倘若有丝毫的犹豫和磨蹭,弄不好就要人头落地,而且多人的人头将不保。


二、善待宦官


  鱼朝恩宦官出身,因护驾有功,唐代宗对鱼朝恩倍加宠信,任他为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专典神策军(军队监察部长兼卫戍司令),时常出入禁中,权宠无比。按说做为一个宦官,能登到如此高位,也该满足了。可他仍对副元帅郭子仪妒嫉有加,并在皇帝面前极尽中伤诽谤之能事。公元767年冬,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人盗挖。对此,长安城里沸沸扬扬,朝内也议论纷纷,多数人认为此次盗墓并非为了图财,纯粹是为了泄私愤。那么谁是幕后主使呢?多数人传言就是当时执掌神策军的鱼朝恩。因为郭子仪一向与别人和睦相处,只有鱼朝恩对其心存妒忌。代宗皇帝也听到了这些传闻。作为一个皇帝,他深知祖坟意味着什么。祖坟是神,是魂,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图腾和精神命脉,掘人祖坟无疑于掘人命根,可以说是对人最大的污辱和报复。当时的郭子仪是朝中重臣,且重兵再握。为了给郭子仪一个交待,代宗便想对此事件进行彻底地调查。皇帝身边的鱼朝恩得知后,惶惶不可终日。几天后,郭子仪从奉天战场上赶了回来,得知父坟被掘,他十分悲恸,也知此事非鱼朝恩莫属。可是转念又一想,自己手握重兵,为天下所倚,而鱼朝恩则恩宠无比,正红得发紫,且亲掌御林兵。如果为此事闹将起来,不但给代宗出了一个难题,而且也必将影响中兴大计和国家安危。出于此种考虑,见到皇帝后,郭子仪流着泪说:“臣长期领兵,不能有效约束部分士卒的暴行,以至盗坟挖墓的事情屡有发生。臣今日遇到这种事情,只能说是天谴,老天报应,与任何人无关。”一席话,说得代宗皇帝心里暖意融融,一旁的鱼朝恩也一块石头落地,满朝的公卿大臣更是无限地钦佩。郭子仪以自责化干戈为玉帛,并巧妙地化解了代宗的难题和鱼朝恩的尴尬。代宗和鱼朝恩怎能不在心里为郭子仪画上一个大大的红色记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恶人就是恶人,他不会拘泥于一时一事的感受。大历四年正月,新春佳节之际,鱼朝恩派人给郭子仪送来了一张请柬,邀请郭子仪一同去他的私人寺院章敬寺进香礼佛。送柬人走了不久,内情人便很快向郭子仪提供了一个情报:“朝恩谋不利于公”,意思是说鱼朝恩在章敬寺设下了埋伏,恐要加害于郭子仪。一般人见此,再想想鱼大人平时的嘴脸,便会猜个七八。你要陷害我,我怎么会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给你来个敬而远之,寻个借口,婉拒就是。可是郭子仪是谁?他心中明镜似的。如果不去,一来却了鱼大人的面子。这可不是小事,鱼大人的面子不是谁都可以却得,皇帝老儿有时还得看鱼大人的面子和眼色,何况一般人。不给鱼大人面子,后果很严重。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在背后给你一家伙,下你一绊子,让你后悔一辈子,所以犯不上无故得罪他。再说了人家是看重你哪,也没有害你的心思,至少在表面上冠冕堂皇,看不出要害你的意思。如果你不去,那岂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地猜疑鱼大人。这是其一。二来,你这次不去,虽可避祸于一时,但你却不能避祸于永远。鱼大人就在那里,而且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正是基于以上分析,也是为了能杜绝后患,所以,郭子仪将计就计,坦然应之。当郭子仪听完内线人的情报后,哈哈大笑说:“我是国之大臣,他岂敢加害于我?”他愉快地接受了宴请。赴宴那天,手下的人劝他在内衣里穿上一层铠甲,以防不测,同时带上三百名武装护兵。但郭子仪没有那样做。他成竹在胸,只是一身便装,带了三个家僮前去赴宴。鱼朝恩一看这三个家僮,大感意外。郭子仪便趁机笑呵呵地说:“听说您在章敬寺设有伏兵,准备送我上西天,所以我没有带那么多人,就是怕您动手时麻烦啊!”鱼朝恩一听,连忙赌咒发誓,大骂搬弄是非的小人,并紧紧握住郭子仪的手,流着泪说:“如果郭公不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岂能对我不起疑心啊!”(非公长者,能无疑乎!)历史上很多的强者不是败于强敌手中,而是败在类似鱼朝恩这样的自己人手中。像鱼朝恩这样的宦官,大多心理阴暗,嫉妒心超强,且终日待在皇帝身边,又受皇帝的恩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旦看谁不顺眼,他们必然会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郭子仪却能与其一直和平共处,甚至和睦相处。此后,终其一生,鱼朝恩再也没有找郭子仪的茬儿。


三、善待小人


  御史中丞卢杞是卢奕的儿子,他相貌丑陋,面色如蓝靛,够吓人的了。但他却能言善辩,德宗很喜欢他。这样的人,德宗竟能喜欢,德宗皇帝的口味也够重的了。后德宗提升卢杞为御史大夫,兼任京畿观察使。以前,郭子仪每次会见宾客,姬妾总是不离身边。为什么要这样?郭子仪用心良苦,无非是想借此传递给皇帝一个信号,即郭子仪沉溺于酒色,胸无大志,不想也不可能像自己的儿子郭暧所说的那样想做天子。一次,卢杞因郭子仪患病而前往郭宅问候,郭子仪知悉后,当即将随侍的姬妾悉数屏退,只剩自己一人凭几而坐,接待卢杞。事后有人询问原故,郭子仪说:“卢杞面貌丑陋,心地险恶,睚眦必报。女人见了他那副恐龙的模样,必然会发笑,果真如此,倘若以后卢杞得志了,我便举族无一幸免了!”“他日杞得志,吾族无类矣。”不久后,卢杞果然作了宰相,凡是过去有人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不是被免掉,就是被杀身抄家,无一幸免。只有对郭子仪的全家他高看一眼,即便是郭家稍稍有些不合法度的事情,他还帮着打圆场,委曲保全,以回报郭令公的知遇之恩。为何有些人不能善终?不是因为皇帝要与你过不去,往往是皇帝身边那些拍马溜须、牵马坠镫的小人要与你过不去。因为你争了他的宠,挡了他的财,或挡了他的路。所以只要你让了宠、财和路,基本上可保无忧。一般人能做到此,已经很难得了。但这还不算完,要想全身而退,安全着陆,甚至生前生后都无虞无祸,还需更进一步,虚实并举,善做有心人。即还要时不时地照顾一些人的特殊情感、面子和尊严。这样才能不被你的政敌或潜在对手抓住辫子,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待部属


  郭子仪领兵驻扎河中(今山西的南部)时,为了不惊扰百姓,下令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一次,郭子仪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何如何放肆的情况。郭子仪当即斥责了他们,并将其一一地驱走。第二天,郭子仪当着手下的幕宾和僚属多次叹息,大家都有些莫名其妙,并关心地探询于郭子仪。郭子仪说:“我的几个儿子,全是奴仆的材料。”(子仪诸子,皆奴仆也。)接着,他又把缘故告诉了大家,又说:“他们不奖赏父亲的都虞候,却怜惜母亲乳母之子,这不是奴仆的材料,是什么?”一头是自己的妻子、乳母之子和自己的儿子,一头是自己的下属都虞侯;一边是私,一边是公;一面是情,一面是法,孰轻孰重?人人都有儿女私情,对一般人而言,无疑是私大于公,情大于法,且都虞侯也太不给面子了,下手竟这样的狠。可是郭子仪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即法大于情,公大于私,不能因私废公,徇私枉法。这是一千多年前的郭子仪对此做出的答卷和对自己的要求,这样的答卷和要求,怎能不令下属伸大拇指,怎能不令皇上喜欢和尊重。


  说一千,道一万。郭子仪之所以能始终大旗不倒,除了有智慧、胆识和善做有心人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遇到了一个相对易于生存的时代,即唐朝的中后期。此时的大唐已由盛转衰,皇权渐弱,而臣权渐强,所以皇帝无力也不敢过分地折腾下属,尤其是像郭子仪这样的强人。除此之外,善待工作、善待敌人也是郭子仪能始终不倒的一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这也中国历史上那些政治和军事强人的标配和规定动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宦官鱼朝恩暗中派人挖了唐朝名将郭子仪的...
转:郭子仪“功高不震主”,职场人都该学学了
大唐名将郭子仪何以历七朝而不倒,还得到善终?
781年,“再造大唐”的一代名将郭子仪走到了生命尽头,临死前他问
至圣先世孔子也没这样的能力……
哪个大唐名将,盗墓后,遭啥报应,被一宦官逼着向皇帝反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