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士子不媚上,百姓不惧死!



明朝是个很有个性的朝代。


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明朝马上取天下马上治天下,崇尚武力,以暴政驭民,杀人如麻,冷酷无情。但有一点,明朝历代皇帝中,无论昏庸还是英明,却没有一个是缺乏骨气的。



崇祯帝,兵败之后以天子之躯殉国;明英宗,被俘之后决不求饶;明隆武,战死沙场;明绍武,被俘后绝食自杀。


因此,明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1

对待外患,血战到底,绝不妥协

 

历朝历代都有外患,但明朝很硬邦邦的,无论败得多么惨,面临的情况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


即便是起义军大军压城,瓦刺大军围攻首都,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也绝对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明朝的外患是蒙古,汉朝的是匈奴。虽然明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但明英宗宁死不降,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最后另立新君,一举打败了蒙古,血洗了奇耻大辱。而汉高祖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请她吹枕边风,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



在大难到来时,明朝皇帝从不退缩,坚守国门,宁死不降。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崇祯帝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


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江南却依然保留有相当实力,完全可以逃到南京,但他不逃,而是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实属天壤之别。


纵观明朝历史,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



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中国历史上,这种骨气和坚守是罕见的。




2

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朝代


和清朝比,就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方面,明朝无疑是伟大的。康乾盛世中的三位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们也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康熙签下了尼布楚条约,丢失外兴安岭以北土地;雍正五年签定恰克图条约。


俄国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贝加尔湖即是北海,当年苏武牧羊之地,现为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到了晚清,就更不用说了,北京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个国富民强的中国,变成了穷山辟野。而颇为讽刺的是,大清祖训云:丢尺寸之土,减一分版图,即非我爱新觉罗子孙。


崇祯和溥仪,两人分别是明清两朝的末代皇帝,而他们却有着天壤之别。崇祯说: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溥仪说: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



明朝特别能战斗,在5000年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惟有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近300年。明朝总共276年,一直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没有对外屈膝半点,真是绝无仅有,难能可贵。

 



 3

士人不媚上,百姓不低头,全是铮铮铁骨

 

受皇帝们自上而下的影响,明代的士子们不媚上,百姓们不怕死。有明一代,无论什么人,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


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


在大明王朝灭亡之后,百姓及残余明军势力依然抵抗了清朝38年之久。'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还有 “扬州七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可见百姓反清复明的斗志之坚,范围之广,激烈之程度。



当年崇祯皇帝抱怨百官都不来上朝,在他殉国之际没有人陪伴之时,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北京外城已经在头一天就被攻破,他的臣子们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杀的浪潮。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


东阁大学士,曾在大明崇祯二年任河南巡抚,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经连续四天未吃饭,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杀;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自杀;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杀;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大理寺凌义渠上吊自杀……



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所以明末的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主题。


卫景瑗: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


马世奇:“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



阎应元: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吴麟征:“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


读史至此,能不唏嘘,能不感叹,能不骄傲,能不动容?



这,就是中华民族原有的精神与民族气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是明朝的哪两位皇帝?所指何事?
明朝的气节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身处绝境煤山自缢,临死要求勿伤百姓一人,崇祯是中国帝王第一人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不能比
大明朝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