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不到孝顺,不是你的错!心理师:回家陪父母过节“演戏”很累,不甘心别回去了

五一刚从大陆带工作坊回来,其实有点累,本该在家好好休息的,但我还是订了高铁票,周四想返回台中,我很清楚知道:为什么我要回台中,因为我想陪母亲过母亲节,我想买花送给她。

而且我知道,这次回去,我是心甘情愿的,不是尽义务、不是应该、更不是讨好。

周三晚上我跟私塾伙伴说:“我宁愿现在送花给母亲,而不是等到她死后再送花给她。”大家听得哈哈大笑,但我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我跟母亲和解了。不,应该说,我跟自己和解了。

我不是孝顺、更不是爱母亲,确切的说,应该是“悲悯”。对生命的悲悯。这女人的一生,够辛苦了。

现在,当我疗愈了自己的内在小孩,同理了自己,自然我就可以同理自己的母亲了。于是,我想这么做,如此,让我觉得心安。

平时回母亲家,我本来就会带花回去。我喜欢花,母亲也喜欢花,这大概是我们唯一的共通处。通过花,创造了我们亲子的连结,我很乐于做这件事。

今天,我特地到花市挑了两盆盛开紫罗兰色的蝴蝶兰,还买一大束粉红色康乃馨,两盆鲜绿的绿色植物,加上一大盘她喜欢的玉兰花,晚上欢天喜地带回去给她。当然,还有一个大红包,这很重要。

母亲看我带了这么多花回去,笑眯眯的、很是惊喜。她的脸,绽放着温和的笑容,可以感觉到她很快乐。我喜欢这样有笑容的母亲,这个花,买得值得。

如果可以,我真心希望她天天快乐。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她都不快乐,因为她内心有个洞,好大的洞。心疼。

看着花,母亲笑了。这一回,母亲好好地跟我道了谢,发自内心的,我知道,我收进来了。要是在以前,母亲总会觉得孩子给她钱、送她东西都是理所当然、应该的。她永远觉得不够。没办法,那个洞,太深、太大了。

离开母亲家,抬起头,望着一弯新月正挂在无云的天空里,风轻轻地吹着,清凉。我突然领悟:以前当我是“尽义务”的给时,其实我没那么开心,因为心里觉得被“勒索”了,很不甘心。这或许是后来我不想回家的原因。

学了叙事以后,我开始忠于自己。

我觉悟到:生命有限,我的人生不想再虚伪度日。我不想演戏了。

所谓的“演戏”,就是母亲节一到,孩子就“必须”买花、送蛋糕、请吃饭,做这类的例行公事。当然,如果有个好母亲你去做这些事,自然是开心顺意的。但请注意,不是每个人都有好妈妈的,要受尽折磨的孩子去做这些事,其实很残忍(有人可以理解我说的吗?)。但没办法,我们得“配合演出”,为了符合社会期待、为了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这就是演戏,很辛苦的。

很多家庭,都在演戏。因为我们害怕冲突、害怕真实,害怕做自己。很多人(包括大人、小孩)都想逃家、离家、不想回家,因为累了,“不想再演戏了”,够了。

演戏,是没有用的。虚假的人生,只会叫人更痛苦。别想用讨好的方式,去弥补别人匮乏的洞、去讨别人欢心。没用的,白费力气。

后来我才明白:根本之道,就是你得先回头去补自己的洞。把自己的洞补起来,你就可以“给”出去,而且给得很自然、一点都不勉强。就像我现在这样。

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说故事、面对自己,就是在补自己的洞。这件事,是自己的责任,责无旁贷。

现在,如我书上说的:“我的母亲现在已经很难惹毛我了。”这是真的。

不是母亲变了,是我变了。

当我发自内心,全然接受我的母亲‘就是这样’。而且,当我放弃“我的母亲有一天会变好”时,我就松了。当我不再执着,顺服生命时,自然就不会被她惹毛。这就是我的疗愈。

这样的改变来自于:我终于学会了“放弃”,学会“臣服一切的发生”。

我也终于明瞭:很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是我们灵魂的选择。

所有来到我生命中的人与事,都是我这一生,必须去经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为了成就“现在的我”而诞生的。其实,我的母亲只是“配合演出”罢了。有了这样的了悟,身心顿时轻松许多。(轻轻叹一口气)是的,我清晰地明白:我所遭逢的一切,里面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阴阳两面,凡事都是一体两面的,不管正面、负面,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我必须,平等待之。这是我这些年的深切体认。

原来,生命中的苦难,不是一种选择,那是一种必然。

反之,如何在艰辛的岁月里,不放弃生命、不放弃让自己活得更好,这绝对是一种选择。而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一个好母亲,那么就在这个节日里,欢天喜地的去陪妈妈吃饭吧。这个节日是为你而设的。恭喜你。

但如果,不幸你也有一个让你辛苦的母亲,请别泄气,起码你有个“了不起”的经验,这个经验或许会让你成为心理治疗师、或成为一个作家。就像我一样,这也不赖。

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要煎熬的部分,请不要哀怨,更不要去羡慕或嫉妒别人。老天爷是公平的。

来吧,深呼吸,迎向炬火,坦然接受,燃烧吧。

有一天,当你从火堆的灰烬里走出来时,你已经不再是你。

你会变成了一只凤凰,浴火凤凰,那猛烈的篝火会把你锻炼成像钢一般的坚强,也会把你的生命修练得如羽毛般地柔和、谦卑、有人性。

这几年,在叙事与灵性的修练里,我是这样蹒跚走过来的。

说故事的疗愈,其实就是一种生命的“超渡”。

当我超渡了自己、超渡了过往的创伤,于是我才能安心地、好好走路、好好吃饭、好好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

当我的生命不再张牙舞爪时,于是我才可以感受到微风的清凉、欣赏到月色的柔美。就像今夜一样。不管今晚是月圆月缺,其实都好,都很美。

回响:你的故事同理了我

这篇文章放在脸书及部落格与大家分享,不到两天,将近一万多人点阅,并出现许多这样的留言:“你的故事深深触动我了。感谢你疗愈了我。”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想回家过母亲节的。

“原来,如果不是出于心甘情愿,我也可以不用回家过母亲节。”

一位读者深深被同理了,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今年她不想回家过母亲节了。因为,心里有一个自己依然很不甘心。做完这个决定后,她说:“我感到无比的爽快,不用再演戏了,我自由了。”

还有人说,被困在与母亲纠缠的关系里多年,叫她痛苦万分,但看到我的故事后,让她找到了“解套”的方式。原来,我们要先爱自己。

老实说,我说故事并不是为了要帮助谁或疗愈谁,我是为自己而写的。但是,一人故事,众人故事,我的故事,让很多人看见自己、并得到同理与慰藉,这确实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经验的事。

慈悲,是在每个经验里学会爱自己

如拜伦凯蒂说的:

如果我遇到了困难,你帮我,我从中学到很多。

如果我遇到困难,你没帮我,我从中也学到很多。

谢谢你帮我,谢谢你没帮我。

如果有人可以这样想,烦恼自然就得到转化。

这就是对自己的慈悲,也是对他人的慈悲。

慈悲就是:以良善出发,重新去诠释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个“经验”。

让每个经验,成为你生命的“养分”,而不是变成生命的“垃圾与悲哀”。

慈悲,就是善待自己。

请不要把自己当作是“全天下最可怜的人”,一直拿过去负向经验、不断折磨自己,这是自我虐待。

慈悲是:在每个经验里学爱,并心怀感激。

慈悲是:让自己既使处在苦难中,却依然可以活出生命的喜悦与光。

不管发生什么事,统统“坦然接受”,这是一种气度、一种人格,更是一种修为。

善待自己,是学来的。这是智慧。

这份智慧来自于“慈悲”,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慈悲。

让我们好好说故事,在故事里,如实接纳自己,接受“我就是这样,这就是我”。此乃故事疗愈的精髓。

在叙事治疗里,我们所做的“转换”,就是改变“我们对自身经验的诠释”,进而让生命故事得以“改写”。

不管是接纳、转换或改写,其实我们所练习的,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慈悲”罢了。

作者|周志建

辅仁大学心理谘商博士、叙事取向专业训练讲师、资深心理师、谘商督导。“叙事私塾”带领人。“自由书写”推广人。著作有《故事的疗愈力量》、《拥抱不完美》、《把自己爱回来

本文授权转载自方智出版《跟家庭的伤说再见:与生命和解的故事疗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母亲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叙事进阶课第三讲:叙说实践尊敬访问——面(经验与学习 知行合一)
别让你的孩子记恨你一辈子
说出你的故事
故事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
根本没有爱这种东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