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祖秘传 练上不练下 练提不练顿 练伸不练缩 练吐不练吞 练放不练遒

宝爷是我的师爷,精练形意拳 ,通八卦掌,晓太极拳,擅长摔跤。更加可喜的是喜欢打沙袋。

我师爷是打四个沙袋 ,前后左右各一个,他在中间左右开弓前打后踢。

他常说:“人不能随便打,沙袋可以随便打,打沙袋是一个好办法。”

1939年,王芗斋先生在《实报》上发表公开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驾临北京东四弓弦胡同,以武会友。

我师爷得到消息后 ,择日赶往北京,找人家王芗斋比武。

那年,王芗斋先生54岁,我师祖27岁。

我师爷到了北京之后,找到了王芗斋先生办的武术技击班。

有人认为我师爷是来报名学习的 ,就让他先在一边观看观看。

我师祖说,我要找王老师切磋切磋。

这时候走出了一个脸瘦瘦的老者,看起来不凶,挺和蔼。

我师爷打出形意拳的崩拳,欲击打王芗斋先生的腹部,被王芗斋先生接住手臂 ,往前一带,再往后一送 ,另外一只手一推 ,一上步,我师祖就跌了出去。

我师爷爬起来后,没有说话 ,又用脚低踢王芗斋先生的小腿,王先生一提腿 ,用脚挂住了我师祖的腿,脚一抖动 ,我师祖又跌出去了。

这也太尴尬了,本来想扬名立万来的。

正在我师爷不知所措的时候 ,王芗斋先生开口了,问:“从哪里来的?”

“从山东来的。”“留下吃完饭再走吧。”

这时旁边有人小声提醒我师爷说:还不赶快拜师?

对呀!这时我师爷才反应过来 。这是因祸得福啊。

于是双膝跪地给王芗斋先生磕了头。

王芗斋先生很是高兴,就收下了我师爷。

于是,我师爷就留在了技击班跟随王芗斋先生学习。

但是,很快王芗斋先生有了新的工作,被调往外地。

技击班就解散了,我师爷也回家了。

我师爷从北京回来之后,就放弃一切套路 。

每天就是站桩和打沙袋,有空就找人试手。

方圆百里没遇对手。

我师爷从不说意拳,亦从不说大成拳,他只说站桩功 。

当我师爷晚年,谈其往事的时候说:王芗斋先生确实是有真功夫,无人能及。

在跟王先生交手时,王先生真正做到了“如玩顽童”,就像在玩一个小孩似的 。天下有几个能够做到,这种技击境界很是令人向往。

我师爷有武学心得传给了我师父,我师父又传给了大武笑徐。

我把我师爷、我师父和我自己的一点武学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就叫它为大成拳站桩功的基本原则吧。

就是“练上不练下 。练提不练顿。练伸不练缩。练吐不练吞。练放不练遒。”

我现在,在站桩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些话。用来指导我的站桩行为,这个真管用 ,好用。

练上不练下的意思是:我们在站桩摸劲时,要练向上的劲,不要练向下的劲。

向上的劲包括 头向上顶的劲、手腕向上提的劲、肘部向上抬的劲、腰向上挺的劲、膝向上提的劲。这些向上的劲同时也要做好。

不要练向下的劲包括手向下按的劲 、肘向下沉的劲。

举例说明练向下的劲的危害 :形意拳的三体式很多了人会站,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先生就是站了一辈子的三体式桩功。

但是孙先生的武功在王先生和尚先生之下,晚年还是失手于赵先生。

这不能不说跟他站的这个三体式桩功有很大的关系。

三体式(如图所示)的手心向下,十指朝前,手有向下的按劲。肘有向下的沉劲。

这么样就全完了,全体皆非矣。

为什么?因为地球的吸引力向下,手向下按,肘向下沉,它们的力是在一个方向上,产生不了二争力,没有二争力就产生不了内劲。

大成拳的食指挑眉桩的食指向上挑眉。松肩横肘,横就是抬起来的意思 。这样地球向下的吸引力与食指向上的挑力产生了二争力,肘部向上的抬力亦与地球的吸引力产生了争力。这样日久功深的内功就产生了。

“挑眉”是含有很深的用意的 ,为什么要挑眉?可不是闹着玩的。友友们好好想想吧。

“练提不练顿”的意思是,膝盖要向上提 ,脚后跟要抬起来,十脚趾用力抓地,前脚掌踩地,有扒土之意。

知道“遍身弹簧意”是怎么样练出来了的吗?

全身像一根大弹簧充满弹力,不论行、坐一触即发,能跌人于丈外!诚非虚语也。

膝盖必须上提,脚跟必须抬起来。全身才能像一根大弹簧一样具有惊弹之力!

才能有震地欲鸣、拔地欲飞的大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九年不飞,一飞冲天。

谁人向前与吾一战?百万军马抱头鼠窜矣。

英雄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盖由此而及矣。

关于“练伸不练缩”。缩不用练。不练而自缩。

人在衰老的时候,身体是收缩的。人在病痛的时候,身体是收缩的。

但是站桩者必须练伸,伸就是伸架子,伸大筋。就是说架子要大,架子要低 ,架子要展开。这就是“筋伸骨要缩”。

关注大武笑徐,是进步的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技绝学的“宋氏”形意拳
童旭东先生短篇汇编(二)
师爷李文斌先生文集8
童旭东先生短篇汇编(三)
真正懂了“丢”与“顶“,才可入门真功夫
孙禄堂的五大武学贡献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