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子?你就扯吧,他可是大唐第一太监…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从周到明清,在中国上千年的古代史里,宦官这个词往往与“乱政”联系在一起。宦官时常借助与皇帝亲近的关系,窃取君主权力,严重干预国家政治生活。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也无怪乎正史对宦官的评价往往极低了。

宦官专政

提到宦官高力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那个脍炙人口的“为李白脱靴”的典故,人们认定是他的原因导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人气很高的李白仕途中断,随后脑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奸佞猥琐、谄言媚上、恃宠弄权的太监形象。

然而,这一段并没有在正史中出现过,而且其实李白本人的性格就不怎么适合搞政治……这些刻板印象实在是污名化了高力士!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不仅不是奸佞之人,甚至还称得上千古贤宦。

一、出身贵族,却入朝为宦

高力士本命冯元一。他的曾祖父名冯盎,官至隋朝左武卫大将军。祖父冯智戴病逝后,被唐王朝追封为洪州都督。父亲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身为冯君衡少子的冯元一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又是北燕皇室与当地冼姓豪门。出身如此显赫,按理应登堂入室,出将入相,怎么最后成了低贱的太监呢?

武则天 像

原来,公元694年,有人向朝廷诬告说岭南流人谋反。其时掌权的武则天闻讯后,便派司刑评事万国俊前往岭南查处。酷吏万国俊大开杀戒,大搞株连。时任潘州刺史的冯君衡不幸与此冤案有关,满门被抄,家产全部没收。那时,冯元一年仅十岁。

鉴于冯冼氏族祖上有功于朝廷,年幼的冯元一被法外开恩免于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冯元一被强制与母亲麦氏分离,锁拿为奴,惨受阉割酷刑。之后被送入长安,入朝当了宦官。

高力士 像

二、初蒙赏识,结识玄宗

因冯元一天资聪颖,悟性很高,武则天便将他留在身边,并改其名为力士。然而有一次,冯元一不慎犯了小过,挨了一顿鞭子,被逐出禁宫。幸得内宫高延福收其为养子,由此改姓高,从此便称高力士。

一年多后,高力士重新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被召回宫。他因为善解人意,擅长察言观色,且处事果断谨慎,开始得到重用。

唐中宗末年,韦武集团图谋不轨,临淄王李隆基暗中广结才勇之士,以匡救皇室。高力士这个人善观时变,遂“倾心奉之,接以恩顾”。李隆基也恰好十分需要宫内宦官作内援,便与之结交。从此,高力士的命运和李隆基紧紧连在一起。

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在其中效鞍前马后之劳,遂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此时的他掌管宫内百事,常侍太子左右,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影视剧中的高力士与唐玄宗 

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先天元年(712年),高力士又协助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铲除,李隆基最终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高力士也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开元初(714年)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俨然玄宗心腹。有言道,“宦官之盛自此始”。

自此,高力士权倾朝野。各个公主,甚至太子对他都恭敬有加。据说太子曾呼其为“二兄”,公主、驸马辈的人物则以“爷”、“翁”来称呼他。

网络游戏中的高力士

高力士的阉人身份并没有影响他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而且他为人谨慎温和,“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颇有大将之风。玄宗对他有多信任呢?各地送来的奏章均交予高力士先过目。小事,任由高力士自行处理、依律处置;大事,才由高力士转呈李隆基过目。

据《唐故开封仪同三司兼内侍兼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高公神道碑并序》记叙:由于唐玄宗“恩遇特崇,功卿宰臣,因以决事”,但高力士则“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进)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议。君子曰:此所谓事君之美也”。

这一段话说的高力士非常擅长拿捏分寸,对他的评价虽有过誉,但也清楚地说明玄宗对高力士非常器重,朝廷内外的公卿大臣很尊重他的意见。连张说、张九龄、李邕等贤相名臣都对其尊重有加。

天宝初(742年),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骠骑大将军,其家产富有非王侯能比。高力士身处权力漩涡中心,虽无心弄权,但也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四、安史之乱,君臣关系

玄宗晚年昏庸。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陷两京,力士兵随玄宗入蜀,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并胁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力士力劝玄宗。

《资治通鉴》中记载: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杨贵妃秘史》高力士与唐玄宗

说到这个,世人多以高力士曾向玄宗引荐杨国忠、李林甫等人为证明他是奸佞之臣的证据。然而事实上,高力士在发现他们的问题后,还有在认识到边关时局的状况时,都曾向玄宗劝谏过,甚至因此遭到了玄宗的斥责。

伴君如伴虎,善于审时度势的高力士只能点到为止。从他的身份来说,他已经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分内职责,是玄宗真正的忠实亲信。

五、晚年遭遇,悲痛而死

天宝十五年(756年),肃宗称帝,改为至德元年。后力士随玄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户。上元元年(760年),唐玄宗退为太上皇后,继位的唐肃宗与玄宗不睦,高力士护主心切,为当权的宦官李辅国所恶,因此被弹劾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

没想到这对荣辱与共的主仆二人再见的时候,已是在黄泉之下。

宝应元年(762年),玄宗驾崩,始终渴望回京侍奉太上皇的高力士当时正被赦还朗州(今湖南常德),听闻先帝已驾崩的消息,嚎啕大哭,绝食7日而死,年79岁。

他死后,代宗以高力士为前朝耆旧,保护先帝有功,遂诏令恢复他过去的官爵,并赠扬州大都督。他的陵墓,依据玄宗的遗嘱,就紧挨着玄宗的陵墓。这个不起眼的黄土堆,也是玄宗唯一的陪葬墓。

高力士墓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优秀宦官,如蔡伦,如郑和,都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他们所作贡献的知名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宦官这个标签。高力士在这方面也许比不了他们,但也该得到更公正的评价。

唐玄宗 李隆基

高力士先后经历过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五朝皇帝,历经安史之乱,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过程,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了。

与帝王家尔虞我诈、亲情泯灭的残酷斗争相对比,高力士对唐玄宗确信无疑的忠诚,就显得更难得可贵。他与唐玄宗的关系,更是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和主仆,他们的情谊更像兄弟与知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人物谱--权倾朝野高力士
高力士:盛唐大太监的气节
唐代高力士墓今貌
高力士这一首诗,黄庭坚都为他点赞,配得上为李白脱靴
高力士身为一个太监,为何记载中权力高于丞相?
第七讲 用人之策与政治斗争的“悲喜剧”(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