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的楼兰(作者:琉璃锺)

神秘的楼兰的神秘之处在罗布泊与墨山国之路。先说罗布泊。

山海经记录了罗布泊水的来源,从那时开始一直到清末中国古人一直误认为罗布泊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敦薨之水西流注入幼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这里的“乱河”就是罗布泊。汉书西域传提到罗布泊,说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正是它的神秘丰盈让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也。”

当时的罗布泊附近“多葭苇、怪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郦道元水经注里面说罗布泊“少禽多鬼怪”。但是不久在法显赴印度取经途经此地时,这里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外,则莫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汉书记载)马可波罗在经过此地时,说的更形象:这片沙漠是许多罪恶和幽灵出没的场地,它戏弄往来的旅客,使他们产生一种幻觉,陷入毁灭的深渊。

1900年3月28日下午,探险家斯文赫定偶然间来到罗布泊附近一个遗址,发现了几件刻有花纹的木板,并且找到一些中国古钱和几把铁斧,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翌日一大早,他们离开遗址后不久才发现用于掘井取水的铁锹被遗忘在营地上,于是就派向导(一个当地人)返回营地寻找铁锹。在返回途中突遇风暴,向导迷失了方向。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一座古城断垣短柱竟然神奇地出现在眼前。当向导把这个发现告诉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时候,斯文赫定兴奋异常,“简直有点头晕了”。因为根据他的直觉判断,这座古城很可能是早已在流沙下面沈默1600年之久的楼兰古城。第二年春天,斯文赫定组织人进行大规模的挖掘,仅如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的魏晋书法真迹就发现了100多件。

如今国际热点地区以巴冲突地区首屈一指,在当时楼兰是国际时事热点地区,正如国外学者说的那样,楼兰是“一页紧张的世界史纪念碑。”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秦末汉初,楼兰是个约1.4万人,士兵将近三千的城邑小国。盛产宝石、胡杨、红柳、骡马、骆驼。由于在罗布泊沿岸,自然水草丰茂土地肥美。那时罗布泊的风光用王勃的话说,应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南水乡的图画。位于罗布泊旁边的楼兰国如同春秋时候郑国被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晋国打来就投靠过去,楚国打过来再靠过去,一时好不热闹。

公元前176年,处在丝绸之路要冲的楼兰一度被匈奴冒顿单于控制。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王恢(一作王怪)辅佐赵破奴以非凡的胆略奇兵出墨山国之路从而大破匈奴于姑师国(今吐鲁番),进而攻克楼兰生擒楼兰王。这时候哈密盆地、巴里坤草原为匈奴所控制,焉耆盆地诸国受到乌孙和匈奴的双重影响,都不可能提供进军吐鲁番盆地的通畅大道。王恢当时进军的路线唯一可能的道路就是翻越以险隘著称库鲁克塔格山的墨山国之路。这个墨山国之路是沟通楼兰与车师国的重要通道,从西汉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中反映车师与楼兰的交通看,这条通道在楼兰与车师交往中很频繁。这条通道不仅要翻越以险隘著称库鲁克塔格山,而且沿途环境十分恶劣,只有3处淡水泉眼可供人饮用。没有过人的胆识谋略的军事统帅是断断不可冒然选择这条通道的。由此我想起三国时候魏延曾向诸葛亮献兵出子午谷的奇策,可惜用兵谨慎的诸葛亮没有采纳。自那次奇兵突袭之后,西域车师、楼兰诸国暂时归附,西汉“列亭障至玉门”,进一步加强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墨山国贵族宝藏的重大发现

文●林梅村摄影●刘玉生林梅村

丝绸之路上的惊世发现

1997年,丝绸之路考古第一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尉犁县孔雀河北岸的营盘古城附近发现一座贵族墓地,出土文物中既有汉晋时代的丝织品、汉代铁镜,亦有中亚艺术风格的皮革面具、黄金冠饰,甚至发现了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金缕、波斯和罗马玻璃器、黄铜戒指、黄铜手镯等波斯石艺术品,可谓尽收天下宝物。

在国家文物局召集的专家论证会上,这个发现被一致评选为1997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1998年初,墨山贵族的众多稀世珍宝作为丝绸之路文物珍品被选送上海博物馆,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路考古珍品展。这批墓葬的发掘及其出土文物在《丝路考古珍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中作了更为详尽的报道。

尽管学术界对营盘古城的性质尚存争议,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属于墨山国城镇。墨山国贵族墓地15号墓出土的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音ji,用毛制成的毡子一类的物品)袍尤为引人注目,上面织有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像。丘比特相当于希腊神话的厄洛斯(Eros),在希腊罗马艺术作品中,常以带双翼的裸体小男孩儿形象出现,携带着弓箭在空中飞翔。据说谁中了丘比特的金箭就会得到爱情,谁中了他的铅箭就会失去爱情。这个发现再次提醒我们注意,汉代中国与罗马帝国有着颇为发达的贸易往来,中国史籍与西方史料所说汉代中国与罗马之间的古代交通当为信史。

墨山国得名于“墨山”,属于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又称“山国”或“山王国”。《汉书·西域传》说:山国,王[……],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胜兵千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尉犁这个古地名一直保留至今,也就是今天新疆库尔勒市南面的尉犁县。从尉犁县城东行120公里,则进入墨山古国境域。此地今属尉犁县农二师35团,地处库鲁克塔格山与孔雀河之间,东与汉代楼兰国相邻。汉代墨山必指今新疆东境库鲁克塔格山无疑。

《水经·河水注》提到墨山国。文中说:“河水又东,迳墨山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这里的“河水”是指库鲁克塔格山南面的孔雀河。王先廉、杨守敬等清代学者早就注意到,前引《汉书·西域传》的“王”字后面有脱文。按班固修史通例,这段脱文疑是“王[治山城]”或王[治墨山城]”。那么,早在张骞通西域时代,库鲁克塔格山南麓的墨山国业已创造了城市文明。

东汉初年,墨山国一度被北方强邻焉耆国占领。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94年,西域都护班超发兵讨伐焉耆,才使尉犁、危须、山国等西域小国摆脱焉耆王的羁绊。东汉末年,中原王朝腐败不堪,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东汉统治者再也无力顾及西域,不得不从西域撤军。

于是塔里木盆地诸国相互攻伐,发生了一系列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丝绸之路中道的“尉犁国、危须国、山王国皆并属焉耆”(《魏略·西戎传》)。墨山国此后一直在焉耆国统辖之下,未曾独立。楼兰出土魏晋文书提到“山城”,楼兰附近的山城就是原来墨山国都——墨山城。这时墨山国早就并入焉耆国版图。那么楼兰文书说的“山城”属于焉耆国东境城镇之一。

公元5世纪,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改道,造成孔雀河及其终点湖罗布泊的枯竭。孔雀河北岸墨山城的荒废或许在这个时期。尽管《释迦方志》等唐代文献仍提到墨山城,但是相关文字明显抄袭前史,不能说明墨山城唐代尚存。换句话说公元5世纪至今,墨山城业已荒废了1400多年。墨山城地面遗迹遭到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破坏,无从了解墨山国究竟将城市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因此墨山国贵族墓地的发现显得格外重要,首次拨开了笼罩在墨山国古文明之上的历史谜雾。

墨山国贵族墓地坐落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山前台地南缘,南距墨山城大约900米,距离孔雀河北岸大约4公里。古代墓葬分布在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数百米的范围内。据初步统计,这片墓地的墓葬总数大约在150座以上。墨山国墓地和楼兰古墓沟墓地颇为相似,每座古墓上都钉有胡杨木桩,少则2-3根,多则7-8根,目前大多为流沙掩埋,但是仍有不少木桩暴露地表,有的高达0.6米左右。墨山贵族墓葬的规模不算大,但出土文物却相当惊人。

成人墓一般长2.5米,宽约1米,深1.5米,儿童墓相对狭小。墓室内放置长方形木棺,规格较高的木棺通体还有彩绘图案,如营盘墓地第15号墓。这座墓随葬品十分惊人。墓主人头枕中原锦缎制成的“鸡鸣枕”,身着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袍,头戴黄金装饰的面具。墓中还随葬了大批十分罕见的织金和织金锦。

在纺织品上织金线是罗马人对世界纺织艺术的一大贡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刺金缕绣,织成金缕、杂色缕”。大秦是汉代文献对古罗马的称谓。罗马艺人制作的金缕以前只见于文献,即便在罗马帝国本土,也从未发现过实物,而墨山国墓地随葬的织金一展古罗马纺织艺术的风采。

营盘9号古墓内出土了一件完整的玻璃酒杯,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壁饰椭圆纹。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早年在楼兰LK城发现过这类玻璃器残片,以为是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叙利亚的玻璃器。新疆且末县扎洪鲁克墓地近年也发现类似的玻璃器,但被认为属于萨珊波斯器。波斯玻璃器受古罗马玻璃手工艺的影响,有时不易区别。如果这类玻璃的产地在波斯,那么营盘墓地出土的汉晋玻璃器应属于波斯安息王朝(前248-226年)的工艺品,而非萨珊玻璃器。营盘墓地出土铜器中也有舶来品,据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对其中三件铜器成分鉴定,皆为铜锌合金的黄铜制品。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以铸造青铜器而闻名于世,黄铜制品属于古代西亚,尤其是古代波斯传统工艺。《西京杂记》记汉武帝“得贰师天马,帝以玫为鞍,镂以金、银、石”。

石是中国古代对西方传入的黄铜制品的泛称。域外传入的石艺术品毕竟有限,只有汉代帝王才有资格享用。长安城奇华殿遗址出土过一件天汉二年(前99年)铸造的石艺术品——五环铜炉,现藏小雁塔西安市文物管理处。炉上有铭文自题曰:“奇华宫铜炉,容一斗二升,重十斤四两,天汉二年工赵博造。护守丞贤省。”铜炉就是用波斯石铸造的黄铜炉。《三辅黄图》卷3说:“奇华殿在建章宫旁,

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师(狮)子、宫(宛)马,充塞其中。”由此可知,建章宫的奇华殿是西汉王室收藏外国奇物珍宝的地方,因而藏有波斯石制作工艺品。

墨山国地处东西交通孔道,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使墨山国王公贵族富可敌国,不仅享用中原织锦制成的鸡鸣枕,而且头戴中亚艺术风格的面具,身披罗马纺织品制成的袍,佩戴波斯传来的石艺术品,使用叙利亚输入的玻璃器皿,生动反映了汉代丝绸之路国际贸易的盛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经注》里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下篇)
西域的墨山城在哪里?
西域三十六国之楼兰国2
遗失的国度一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隐藏着太多的历史谜团 听考古专家为您一一揭开
库鲁克塔格山中的世外桃源——兴地一家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