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的苦与乐3
      所以我想从生命的第一特点,精神性可以看到苦乐相伴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精神性,知道精神性既是痛苦的根源,也是快乐的策源地。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苏轼,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的有名,他的诗文非常漂亮,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在背诵。他也精通佛学,号称东坡居士,苏东坡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的,至少有一半人知道的,就是佛印禅师,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探讨佛法,有时两个人也斗斗嘴。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打坐,苏东坡觉得自己浑身很愉悦,就问佛印,说我坐禅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佛印说你像一尊菩萨,这么庄严,这么安详。佛印又问苏东坡,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又像什么?苏东坡想把他挖苦一番,刺激一番,他说我看你坐禅的样子像一堆牛粪。回来之后苏东坡以为自己在这次斗嘴当中占了上风。可是苏东坡的妹妹说佛印禅师的心里有庄严的菩萨,所以他看你就像菩萨,而你的心里有一堆牛粪,自然把别人也看成牛粪的样子。这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告诉你心里怎么想,你看到周围就会呈现什么样的样子。我们有时候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都是美景;我们心情不好的,看一切都不顺眼。我们看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怀疑一个人的时候,平白无故的时候怀疑一个人,越怀疑越严重,就看他像小偷。当我们的心境发生变化之后,我看他就是一个正人君子。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多,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这种生命的现象里头的精神性是多么的复杂,多少的重要,在我们生命的存在,在我们生命的彰显,生命的延续当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1925年,弘一法师在七塔寺居住,夏丏尊来拜访他,发现他在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这样的状态,夏丏尊问这个咸菜难道不咸吗?觉得很辛苦。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之后弘一法师倒了一杯水来喝夏丏尊问这个水没有茶叶,是不是很淡?弘一法师说开水虽然很淡,但是淡也是淡的味道。我觉得这样一种状态,无论是咸也好,淡也好,都能够超越,都能够作为一种不束缚,不影响自己心情的状态,我觉得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如果我们的心能够达到这样的自由度,世间碰到什么样的事情不能超脱?世间什么东西能够导致我们走向痛苦?这是一种工夫,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一杯水和一片湖的故事。有一位禅宗的高僧,他有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整天好抱怨,有一天大师派弟子去集市上买一袋子盐,拿过来说抓一把放在杯子里头让他喝,喝完之后问他味道怎么样,他说太咸了,太难受了。后来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让盐全部洒在湖里,然后让他再尝尝湖里面的水,问湖水怎么样?弟子说湖里面的水很甜美、纯净。师傅说你是否品尝到咸的味道?弟子说没有。大师微笑着对弟子说生命的痛苦就好像盐一样,那么盐它的淡也好,它的咸也好,取决于什么?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也就是说生命当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外境、不同的待遇、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我们的痛苦,但是最终这些事,这些难是否成为影响我们生命痛苦的因素呢?我想最关键的还在于你的心量。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精神是完全可以超脱于物外,实现某种自由,从而来赢得自己独立的快乐,而不是受制于他人的快乐。我们如果放任心自流,心随境转,来追求快乐,好比我必须有房子,只有解决房子我才快乐,我必须有车子,只有车子解决我才能快乐,两个人发生矛盾,我必须把他打倒了,让他道歉,我才能快乐等等这一系列的快乐获得法都是被奴役式的快乐法,都是受制于外境的快乐法,都是心被束缚的不能获得自由的快乐法,这样的快乐是有先决的条件,是受限制的,而且从长久来讲,从一般意义来讲是绝对不可能达到最高目标的。所以在物外的寻求快乐,是人人不能平等的,而且是永远无止境的,是永远不能走到头的,而摆脱外境束缚之后,使自己的心有了独立,有了自由,这样的快乐获得是人人平等的,而且是可以有最高境界,可以实现的,可以说你走到最终目标,可以达到圆满的,是有圆满可寻的。
      我们再讲一个故事,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修行很好,写了一首诗,就是“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让书童把这首诗拿给佛印那里,让佛印禅师看。这里面讲的八风很重要,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所谓利,就是,凡有益于我,皆称为利。衰,衰灭,凡有减损于我,皆称为衰。毁,就是背后来毁谤我,所谓的誉,就是背后用善言来称赞。称和讥刚好跟毁和誉,一个是当面的,一个是背后的,称和讥是当面的。苦、乐很好理解,有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乐,欢悦之意,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快乐。佛教里面经常讲八风,就是各种外在的环境的变化,八种类型的总结。所谓的“八风吹不动”,我的心不受外界的束缚了,我的身,我的心得到自由。佛印禅机给他写了两个字拿出去。苏东坡一看就坐着船找佛印禅师算帐,就是两个字“放屁”。佛印禅师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把你打到江边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是不是你真的做到八风吹不动,你的精神稳稳的,不受外境的喜怒哀乐、高下、毁誉等等束缚,不在于说,而是真正在于你是否做到。这也是对我们的勉励,我们大家在现实当中重在实践,重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的体验。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非常有名的,两位僧人在过河的时候,有一位少女过不去,师兄就把少女背过去了。师弟一直耿耿于怀,一直说出家人要不近女色,你怎么能够把她背到自己的身上呢?一直很纳闷。有一天晚上他就憋不住了,就问师兄,师兄跟他说:我把她渡完河就放下了,而你现在依然把它背在心上。佛教讲的不执著,而我们讲的不执著就是我们的心不要永远的粘附在一个外境上面,使得我们的心被外界所束缚、所奴役。而你尽管没有背那个女孩子,但是你的心一直被牵挂了,一直被捆绑了,一直成为你的问题了。如果让心要获得自由、独立,应该是长久的修行过程当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就是这种的精神自在、潇洒的境界。
      我们通过《心经》来看佛教对生命观察得出来的第二个特点,生命是有和合性的。生命不是一个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众因缘和合而成的。关于这点,从《心经》里“照见五蕴皆空”,所谓五蕴,就是五种不同生命的构成现象。那么好比说色受想行识是五蕴,色法里面我们可以细分为地水火风,什么是地?表现在身体当中,就是骨骼和肉体。什么是水?当然我们身体中的身份,生命离开水就不能存在了,就像现在的科学家探讨生命,我们看火星是否有生命,首先看火星是否有水,是否曾经有水,有水就曾经存在过生命,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这是科学最基本的看法。佛教里的色法讲地水火风,对水给予肯定。火,温度,我们都有温度,其他的动物有温度的,而且温度不一样,离开一定温度范畴之后你的身体就有可能不舒服了。所谓的风,就是我们有呼吸,上下通气,中医里头讲了关于气脉的学说,都是与风有关的。四大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生命的和合性首先看色法和心法二者之间是融合汇通的,我们的肉体,我们的精神这两者之间一定是和合的关系。中医里面特别最讲究精神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心情要舒畅,不要生气。你的病主要是气来的,我们经常讲精神和生物性生命二者的关系。最近身体不好,是四大不调。你的身体不好,我给你调一调,就是讲生命要有和合性。我想这是佛教对生命最根本的观察。
      只有充分意识到生命的和合性,适应并保护这种和合性,生命才能更加具有活力,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加完整。我们现实人生中有一些人只重视物质,不重视精神,或者只重视身体当中某些方面的需求,而不重视其他方面的需求,我想这都是忽略了四大的相辅相成,忽略了五蕴的和合的生命现象。
    现在来看和合性的特点,里面包含着苦乐的特性。既然是和合,众因缘和合而成,特别是五蕴和合而成,色法里面的四大和合而成。既然是和合的,我想任何一种因素,生命的构成要素总是受制于其他的生命构成要素,任何一种生命现象都有不得已的地方,这是我们看到的苦的一面,因为是和合的,所以有一个不得已的地方,有一个被动地方。佛教里头有一句话非常有名“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是缘起法非常有名的四句话,也是极为流行的四句话。从这四句话里看到佛教最缘起、最学说、最基本的特点。把缘起的学说用到和合里,“此生故彼生”,所以生命的构成要素里面是相互依存的,而且针对每个要素来讲都是被动的,依赖于其他的要素,所以有被动性。
      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是和谐的,生命诞生之后各种要素和合在一起,这样的和谐性也是非常分明的,正是因为和谐性,所以人的生命才展现出来的美丽,展现他的魅力,展现出和其他生命不一样的地方。好比每个人的动作如此协调,呈现出来的形象如此之美丽,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诗来歌颂,用各种散文来描写都不为过,人的生命当中的和合性,以及和谐性所带来的美丽,带来生命的魅力,我想可以说是说不尽的话题。所以生命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呼应,彼此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彰显了生命和合的美丽。
      我们另外一方面来看生命的痛苦,从和合性角度来看有依赖性,某种因素不能独立存在,不能独立发挥作用,都是在其他作用相互依伴当中发挥作用,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我们看起来依赖性很强,同时我们看到生命的多姿多彩,生命的元素是多姿多彩的,生命的现象是琳琅满目的,生命的内涵是非常的丰厚和充实的,生命的长河是浪花迭起的,从远处来看,从现象来看,从内涵来看,从生命的长河来看都是多姿多彩的,因为有和合性,才是多姿多彩的,而多姿多彩正是生命快乐的源泉。所以我们看生命的第二特点,和合性,这里面也有苦乐相伴的特点。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休和尚喜欢单独坐禅,漠然不语,师傅看出他其中的玄机,就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很多很新鲜的东西,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一休就在那里打坐,后来天黑的时候,师傅回去了,到了寺门口,师傅把门关了,把一休关在山门之外。这时候山门之外笼罩在一片夜幕当中了,这时候师傅就叫一休的名字,让一休进来,问一休外面怎么样了?一休说外面全黑了,什么都没有了。师傅说不,外面有清风,有绿叶,有花鸟,有小溪,一切都在。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我们外面的世界也是一个彰显着充满生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各种要素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相互支撑的,共同构成了外在的生命现象,我们内在的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内在的生命体系也是这样的,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因素共同和合成的,和合就是美,和合当中的和谐更是美,但是和合当中我们也有很多可能导致痛苦的因素,需要让我们加以注意的。
      有一句话“不调饮食,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这也是讲生命性的生物,也就是说我们的五蕴里的色法,另外一个讲的是五蕴里面的心法,色心二法必须融会贯通。
      第三,生命的非实性,《心经》里说“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通过佛教的般若智慧,可以看出生命的本质是五蕴和合的,非实之物,五蕴和合而成的生命是一个空幻的东西,而不是独立的,实体性的存在,因为五蕴当中没有一个长久的主体,也就是说“我”,没有这个“我”,所以五蕴的和合仅仅是临时的假象。《心经》讲完五蕴与空的不异不二的关系之后,说了一句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空相”紧接着讲色口关系,以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之后所讲的,可见“是诸法”指的是五蕴,五蕴指的是生命现象。所以“是诸法空相”就是指生命的空幻性,在生命的空幻性当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在生命的空当中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的,而且是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是我们生命最基本的彰显,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颜色,可以看到外界。我们用耳朵听到声音等等,这是生命最基本的存在状态,在这种“是诸法空”相当中,在空的观悟当中看到一切的东西都是可以超越的。生命从内到外都是非实性的,生命观人们最不能看破的生命,是没有主体的假象,甚至没有实际内容的臭皮囊,其洒脱与轻松值得现代人借鉴。
      现在分析非实性的特点,就是苦乐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非实性,既然是非实的,所以有梦幻性,有漂流性。好比说我们经常讲的人生如梦,四大皆空。真谛当时在中国飘寓投委,无心宁寄,我们把他用来对生命现象的观察。漂泊不定,这是梦幻性和漂流性的特点。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人生如梦、也不希望无心宁寄的、也不希望是空而不定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非实性的观悟当中看到佛教另外一个方面对生命的观察,在非实性当中实现某种快乐的追求,好比说生命也具有洒脱性和轻松性,既然是非实的,既是梦幻的,是漂流的,但同时使你洒脱、轻松。所以我们经常讲的看破、放下,超脱生死,视死如归,鼓盆而歌,还有佛教经常讲的身体就是臭皮囊,这些东西都是代表了对生命观察背后的那种超脱、坦荡,不拘束,那种崇高的境界,这也是佛教追求的目标,也是生命的快乐。
      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月穿潭底水无涟,白云封风鸟不闲,八风扑面心犹净,慧雨灌顶笑渊源”。有一位学生给我一个作品,作品的名字叫做“渊源”,是讲男女青年恋爱的故事,让我给他题一个字,我心想我不会写诗,就试着写了这一首劣诗,诗不好,但是意思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月穿潭底”,月光穿越了水潭,直接照到水潭的最底部,但是水面并没有起任何的波澜,这是什么样的境界?现在讲生命的空,生命的幻。白云封了山之后,山里面的鸟儿继续该飞就飞,该唱就唱,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八风扑面,苏东坡讲的“八风吹不动”,也就是外面说我们的好话,说我们的坏话,给我们好与不好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八风扑面的时候我们的心悠然是平静的,这是什么样的状态?“慧雨灌顶”,智慧之雨灌顶的时候,我对于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态度?慧雨灌顶之后,就是笑对人生的态度。我想女孩子如果讲这样的故事,有多少悲情在里头,在生命的非实性当中给予超脱。
      我再讲佛印禅师和苏东坡的故事。某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这时候没有作为了,禅师看到苏东坡说,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苏东坡觉得这是不是有禅机啊?就说既然没有座位了,那么我就以禅师的四大五蕴之身为座。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问禅,于是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出来,我老和尚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下本寺了。苏东坡说好。佛印禅师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哪里呢?苏东坡为之语塞,我想苏东坡不见得语塞,但是也有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版本是为了说明另外的问题。我现在把这个故事拿来,给大家讲,我们现在讲生命是非实的,是空幻的,而生命就是四大,就是五蕴。那么这种四大、五蕴的空我们怎么理解,佛印禅师给苏东坡讲的一定是在真谛层面,在自性空的层面来讲五蕴的,所以在自性空的层面来讲五蕴当然是空的,我们要超脱,但是从俗地的角度来讲,生命的现象一定是存在的,我们一定要关注。
      有一首词,《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明代杨慎写的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非常有气势,让我们如何观悟生命的空幻。
     
共5页 1 2 [3] 4 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八风
富有智慧的28句经典佛语,句句入心,一语惊醒梦中人!
不动心
散文:读懂秋之美好,需要珍惜与懂得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