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之麻黄汤

麻黄汤

《伤寒论》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附方1.三拗汤;2.麻黄加术汤;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4.华盖散。

对药:麻黄-桂枝-解表散寒  麻黄-杏仁-止咳平喘

读书笔记

麻黄汤是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的第一峻猛药。所以柯韵伯说:“然此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用此却当一战成功,不去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不可再。如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汤代之。”

麻黄汤中没有姜、枣之品,这是为何?柯韵伯对此的解释为:“其不用姜、枣者,以生姜之性横散于肌,碍麻黄之汛升;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稍缓则不汛,横散这不峻矣。”

古人历来把麻黄汤叫做“伤寒正局”,“正局”二字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典型的意思。麻黄汤所主治的证型为外感风寒表实证,基证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张仲景的《伤寒论》有关于麻黄汤的经典条文为:

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如上所引述,麻黄汤除“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的基本证外,还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的主治。邓中甲认为“体表的营阴受到寒邪,营为血中之精气,营行脉中,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它运行不畅到不通,不通则痛,造成头身疼痛。所以风寒寒越重,疼痛越厉害。因此《黄帝内经》说‘寒主痛’。”王付曾经用麻黄汤治疗一个因腰痛被误认为是肾虚的青年。临床上麻黄汤在感冒的运用上很少,麻黄汤非为外感而设,也有极强的应用价值。黄煌有用麻黄汤治疗运动不遂、身体疼痛、皮肤干燥兼无汗、浮肿等表现的疾病,如肩周炎、湿疹、银屑病、肾炎等。最有意思的是在黄煌的《经方使用手册》中提到麻黄汤可以治疗以盆腔器官无力脱垂为表现的疾病,如子宫脱垂、难产、尿失禁等。

上面的第3条文中,有“呕逆”最容易被人忽视,根据胃肺经络相连(手太阴肺经,环循胃口下络大肠)的理论,邓中甲还提出,虽然麻黄汤证中的病机没有写明,但是太阳伤寒,往往还可以兼有胃气不和,胃气上逆的这一特点。

麻黄汤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焦树德认为:“一般说太阳表实证脉象浮紧,但也有的由于高烧无汗而脉象呈现浮而较数者。对于脉象浮而兼数的太阳表实证患者,需仔细进行审辨,当患者确有明显的恶寒、无汗、体痛,没有口渴症状时,才可使用。如果脉浮数而口渴,并且恶寒不甚者,则不可用麻黄汤,应按‘温病’进行辨证论治。正如《伤寒论》所说,‘太阳病,发热而渴者,为温病’。”

服麻黄汤后不用像桂枝汤那样啜热稀粥,采用“温覆”取汗法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汤《伤寒论》
郭生白老师《说白伤寒论》听课笔记 - 17
黑糊糊版主的中医日志 --- 感冒恶寒
中醫方劑大全麻黄汤的配方和功效与作用
恶寒发热似疟,怎么解?|《伤寒论》诵读「第30天」
麻黄汤四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