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校沟通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学生即是教师施教的对象,也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主体。当学生成绩优异、进步明显时,教师的欣喜会溢于言表,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共同分享喜悦并给予鼓励;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希望能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今天的“教师暑期充电站”,我们将继续上一期的话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以学生为本”进行家校沟通。

      既然沟通的主角是学生,那我们先来看两段小视频,学生们是否希望老师将自己的在校表现告知自己的家长呢?

    从两段视频当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低期的小朋友还是高期的少年,无论他们的表现是否优秀,他们都希望老师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家长。孩子的理由很朴素,因为家长们会为他们的进步而给予鼓励,也会对他们的不足提供帮助。其实,这就是我们进行家校沟通的目的,不是吗?


在与老师们尤其是新老师谈到家校沟通的问题时,老师们经常会反映沟通的内容比较单一,除了跟家长聊聊孩子的表现和成绩之外,可聊的话题似乎不多。


家校沟通的过程往往是:老师谈谈学生表现-->家长反映学生问题并希望老师严格要求-->老师给予鼓励和学习建议-->家长表示感谢-->沟通结束。过程看似完整,但其实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没有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家校行为上的一致。家校沟通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所有的沟通都应当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进行。



如何全面的评价学生,给予家长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呢?下面两个工具可供老师们参考:



(一)多元智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举个常见的例子,孩子的语文成绩不佳,我们应该如何沟通?家长们往往把学生语文成绩不好归因于读书泛泛、思考不足和练笔太少。


而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许孩子阅读速度不够快,任务型阅读做的不好,但孩子有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在辩论和演讲环节侃侃而谈;或是孩子不善言谈,但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也许孩子各项成绩平平,但上课极其专注,认真聆听。无论孩子在倾听、阅读、书写、演说哪个方面有较好的表现,都可以判断为孩子有不错的语言智能,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具体的听说读写技能。


英语学习也是如此,也许一个孩子的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均有不错的表现,但考试时缺总是差强人意,那么孩子只是缺乏应试技能的训练。多元智能给教师的启发就是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优势,发展其潜力,并能给予学生和家长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的论文当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照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解读学生心理与行为的一把钥匙。家长们关心则乱,容易陷入具体的现象和问题,老师可以借助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家长和学生解读现象与本质,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利用家校共育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下面是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和可能对应的需求及解决方案:


“贪玩”

好玩是年少的天性,是学生的底层需求,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刚需。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学生的需求,设计劳逸结合的学习生活。


“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敏感、胆怯,状态不稳定,成绩忽高忽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关系的紧张都会带给孩子不安全感。父母应当致力于给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及和谐的关系,并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叛逆”
反叛是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提前去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尊重孩子和他的同伴,鼓励孩子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赏识”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需要。他们不希望被拿来同其他同学进行盲目的比较。家长们尤其容易在这一点上和孩子产生分歧,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客观的评价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

“独立”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孩子是需要自我成就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如果能用游戏化的思维来管理和养育孩子,让孩子取得一次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一定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优秀。


其实,学生并不是真的有问题,而是存在还需学习和提升的技能。发现这个“待提升”的技能,是教师的任务;及时传达和告知家长,并给予提升方案,家校共同配合,鼓励学生建立信心付出努力,最终炼成“技能”,是家校沟通的目的;而炼成一项又一项技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独立,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景

而我们,希望作为教师的你,能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以学生为本”的家校沟通方式,更好地配合家长,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学生心理与家校沟通系列课程——NO.2 师生沟通篇,更多你应该知道的,都在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微信群内骂老师,孩子被劝转学。校领导和当事教师被约谈向家长道歉,你怎么看?
20年补习经验老师说“宁可孩子成绩烂, 也别送他去补习班!”
20年补习班经验老师:宁可孩子成绩差,也千万别送他去辅导班!
我们是如此的教师?!!
教育叙事:扶墙总比拆墙好
【家校共读】长三角家校合作角色重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