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老建筑的故事:第1篇 低徊的圣歌

        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原本都是合一的教会,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中译天主教。

16世纪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罗马公教会再分枝出4个教派:

(1) 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

(2) 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 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 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这4个教派后来成为基督教400多个教派的源流,在中国基督教指的是宗教改革之后从天主教分出的各新教派,为和其他信基督的各教派区别,称之为基督(新)教比较合理,而其他信基督的各教派称为基督宗教。

 西方的基督宗教从来没能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过主导地位,也从未能在政治领域统治过中国,它们在中国一直是边缘化的。然而,传教士却是中西文化交流最初的桥梁和纽带,尽管传播宗教是其目的,但作为实现其目的的手段的科学文化介绍和交流而带过来的西方文明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最早启蒙,所成立开办的诊所医院、学校成为中国现代的公立教育、医疗及社会救助机构的雏形。

 

第1部分 天主教堂

     明崇祯十年(1637年),葡萄牙籍耶稣会神父何大化(Antonics de gamea)来湖北传教,建堂于武昌汉阳门蛇山脚下,受洗300余人。张献忠起义军攻打武昌时,何卖掉房产,逃往福建,教徒遂散失。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法籍耶稣会神父穆迪我(Gocotus mote)来武昌重新建堂,4年之间,发展教徒2 200多人。自此天主教在武汉地区的传教活动一直延续下来。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会士伊堂仁(Becmaiclincss)受罗马教廷派遣来湖北视察教务,在武昌作短暂停留,此后方济各会便有少量会土来武昌传教。方济各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互称"小兄弟"。他们效忠教皇,反对异端。最早到武汉来的方济各会会士主要是意大利人,20世纪初,美国方济各会传教士也来到武汉,到20年代,爱尔兰高隆庞会接踵而至,打破了意大利方济各会独占武汉地区的局面。他们各成系统,互相竞争,修教堂,办医院,开学校,教徒人员激增。

道光十八年(1838年),罗马教廷决定恢复湖广代牧区,任命方济各会的李文秀(意大利人,JosephRizzolati)为湖广代牧主教,湖广代牧区分为湖北、湖南两个代牧区,湖北代牧区首任代牧主教为徐伯达(Aloysius Spelta)。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曾遭到民众的反对和政府的禁止,故不能公开传教,他将座堂设在远离城市的应城王家榨,直到同治元年(1862年)。

 

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百年中天主教会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开始公开传播。同治元年(1862年),担任湖北代牧区主教的意大利人明位笃(Eustachius Zanoli)( 任期:1862-1870年)即将主教公署、座堂由应城迁来武昌,传教活动由隐蔽转为公开。1866年,已升格为鄂东代牧区主教的明位笃(任期:1870-1883)将其在汉口英租界内买下的一块面积5080平方的沼泽地填平,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1876年,在这块地基上建造了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位于现汉口上海路16号),教堂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进深40米,横26米,高22米,堂内可容2000余人,建筑风格属于罗马式。正殿后侧有一对圆形塔式钟楼。设计者是意籍教士余作宾(Angeius Vaudagna)。1923年,汉口代牧区成立,圣若瑟堂于是成为主教座堂。其侧建有主教公署。1958年3-4月,在此举行了中国天主教首次自选自圣主教仪式,这个行动意味深远,标志中国天主教的服从对象从梵蒂冈教廷变为中国政府,此举被中国政府大力赞扬,但被梵蒂冈谴责为严重的裂教罪行。

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2012.12.9.摄)

 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高楼为武汉中心医院。2012.12.9.摄)

 圣若瑟堂内部(2012.12.9.摄)

圣若瑟堂内部12门徒像(2012.12.9.摄)

圣母山(2012.12.9.摄)

【寻访手记】 星期天的早上没有睡懒觉,想早点到圣若瑟堂,可以看看早弥撒,谁知去开车时,发现车子被前后夹击,完全无法开出来,找来保安,联系车主,足足用掉半个多小时。赶到上海路,弥撒早都结束了。圣若瑟堂连同其侧的主教公署以及附属设施,占了个不小的院落,院子里还有停车场,挺高兴,心想车有着落了,没想到看门的大叔抻手就把车拦住了,问“是不是教友”,主面前也不敢撒谎,支支吾吾的说“现在还不是”,“不是教友不能停车”,愣是没让开车进去,只能把车停在外面了,4元/小时。好在没说不是教友不能进教堂。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典型的罗马巴西利卡式,宽阔的主祭台,前面两侧立有圣父圣母立像,除主祭台外,旁边还有4个小祭台。高大的券拱屋顶,两边是高大的立柱,立柱上树有耶稣12门徒的雕像。几个教徒正匍匐在圣像前,虔心祷告。中国人自古到今大部分都是不信教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思想体系,却没个像样的宗教。外国宗教到了中国,也一概的本土化,迷信化。许多信教的人对宗教本身并不甚了解,只是见神就拜,为了求得神的保佑。我有个亲戚,前不久被拉着信了教,自己都不知道入的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只是在家里挂个受难的耶稣,天天磕头,求菩萨保佑。中国人也不大注重文化的传播,佛教约在公元纪元前后就开始向中国传播,西方宗教近千年来一直未停止向中国的渗入,可是我们就没怎么听说中国有过像样的向外传播文化的行为。现代的孔子学院,应该是个良好的开端。

 武昌圣家堂

明位笃还在武昌花园山购置大片土地,修建颇具规模的主教公署,扩建大修院。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江成德设计,耗资8 000两纹银修建主教公署大楼(现为中南神哲学院)。大楼呈凹字形,有大小房间40余间,内设图书馆,收藏中外名贵图书万余册;大楼正上方装有时钟1座,日夜正点报时。1889年江德成(Epiphanus Caitassace)任主教 ( 任期:1884-1909年)时,在公署右侧原小教堂基础上修建新的主教座堂,武昌圣家堂(位于现花园山2号)。主体工程于1891年完工,1892年12月17日正式开放。教堂为罗马式,长36米,高20米,宽18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可容千人。堂门上方装有日晷1具,用以观测日影计时,堂内天花板上饰以贴金雕花图案,尤显华丽。这里最早是湖北地区天主教权力中心,民国12年(1923年)以后,天主教权力中心迁至汉口上海路,此教堂是武昌教区主教座堂,武昌教区由美国方济各会接管,首任主教艾原道。“文化大革命”时,一切宗教活动停止,武昌圣家堂被改为工厂,内部设施以及内外建筑装饰遭到严重毁坏。1983年10月修复开放。

天主教武昌圣家堂(堂门上方装有日晷一具。2012.12.2.摄)

圣家堂内部(堂内天花板上饰以贴金雕花图案。2012.12.2.摄)

 主教公署大楼(现为中南神哲学院。2012.12.2.摄)

圣家堂院内圣母山(2012.12.2.摄)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是个天主教的国际性修会,1806年创立于意大利。1868年(清同治7年),该会应湖北代牧区主教明位笃的邀请,共差派6位修女,从意大利来到了武昌,很快就在昙华林街区的花园山南麓,创办了一间小小的圣约瑟诊所。这是天主教传入湖北以来首次出现的外国修女,湖北有关修女的历史从此开始。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位于花园山2号,建造于1888年,为西式砖木结构教堂建筑,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建国后为中医附院库房,房屋破损。修善后现为徐世鸣艺术馆。

花园山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2012.1.25.摄)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在武昌候补街建武昌圣若瑟医院,并在此开办过育婴堂、教理班、工艺所等,直到民国15年(1926年)结束,产权转入新成立不久的武昌监牧区。1928年,北美仁爱修女会来此接管并扩建,1948年美籍修女全部回国,委托汉口教区训蒙修女会代管,1951年政府接管,先后更名为“湖北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年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组建新的“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23年,汉口代牧区成立,圣若瑟堂成为主教座堂,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在武昌花园山的总部也随之转移到汉口。1926年,北伐军快打到武昌城时,嘉诺撒仁爱修女会赶紧将武昌的教产,处理给了刚成立不久的天主教武昌监牧区,并将该会在武昌的修女也全撤到了汉口。嘉诺撒仁爱会的修女们刚到汉口时,看到被疾病折磨的民生景况,其中懂得一些治病和护理知识的修女开始为病人做一些简单的救治。1880年,在明位笃主教的大力支持下,教区开办了一间诊所,为普通民众治病,诊所逐年扩展,民国3年(1914年)正式命名为天主堂医院,由鄂东代牧区委托嘉诺撒仁爱修女会修女经管。1952年政府接管了该院,1955年2月改名为武汉市第二医院。1999年12月,改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医院位于胜利街26号,汉口圣若瑟堂旁。目前医院的老建筑基本不存。

 1918年时的天主堂医院(来自网络)

 现武汉市中心医院博爱楼

(该院目前最老的建筑,建成年代不详,历次改建,原为三层楼。2012.12.9.摄)

武昌监牧区首任主教艾原道(任期:1925-1940年)在任期间,建立中国圣若瑟善功修女会,开办花园山育婴堂、圣若瑟医院、善导女中、方济印书馆等。1928年,美国俄亥俄州天主教地方修会,受武昌监牧区监牧、美国俄亥俄州方济各会会士艾原道的邀请,差派了“北美仁爱修女会”来到武昌,接管了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已作处理的教产,并以此为基础,在武昌花园山南麓,兴办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武昌圣约瑟医院(今湖北省中医院的前身)”和“花园山育婴堂(今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前身)”。1929年,艾原道以北美仁爱修女会为核心,然后吸收中国籍贞女,共创了美中结合的“圣约瑟善功修女会”。 1930年在花园山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旁边建有小型天文气象观测台1座 。1940年,艾原道主教去世,美籍波兰裔方济各会会士郭时济(Rembertus Kowalski)继任代牧主教(任期:1941-1951年)。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郭被日军拘禁于上海。1946年武昌代牧区升为教区,郭为首任主教。1951年,郭时济因“花园山育婴堂事件”被捕,1953年被驱逐出境。此后,花园山教区由中国籍神职人员继任代主教。

花园山天文气象观测台部分遗存(2012.1.25.摄)

花园山天文气象观测台原貌(来自网络)
         花园山天文台:武汉地区最早的天文台,它本是天主教堂用来观测天气的气象站。到二十世纪20年代渐成规模,占地面积达到100多平米,并可进行天文观测,相关仪器设备由罗马教主提供。1938年日本领导力军占领武汉市,天主教堂仍有少数美国传教士维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将传教士抓至上海关押,花园山天文台被毁,仪器设备被洗劫一空。
       花园山育婴堂事件:1950年,在花园山发现上万婴儿尸骨,这一骇人听闻的新闻传出,激起了武汉民众的愤怒。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帝国主义残害中国婴儿的滔天罪行”。事过多年,事件真相扑朔迷离,至今未知。
 
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       
    1842年,李文秀任天主教湖广第一任主教时,为培养外国传教士所中意的本地神职人员,在柏泉购地建屋办修院,但由于当时天主教传教为非法,故未遂,后租得附近一庙宇,招生授课,1848年,被清政府察觉后李文秀被驱逐至香港,修院改为流动式授课。武汉开埠后,传教成为合法,几个在意大利留学的中国神父回国后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柏泉建立教堂,取名圣家堂。1901年时任鄂东代牧区主教江成德令田瑞玉(1909-1923年间任鄂东代牧区主教)在此修建方济各会初学院和教区小修院,培养湖广地区天主教神职人员。1903年5月建成东西两栋大楼,各高二十米,呈双十字形,中间以天桥相连,南面有方形半圆柱拱券门,北面以砖石砌成通道连接二楼,使之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具有罗马建筑风格。西(左侧)大楼为神父住宿楼,东(右侧)大楼先名湖广圣家书院,后易名两湖公学,后又改名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1928年开始招生,先后共招收修生700余人,晋升为神父者60余人。解放后,1952年中国天主教会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外国神父均回国,天主堂小修院就此停办。院舍出租给东西湖区柏泉中学。1981年,教堂经修缮后恢复宗教活动,两栋楼现为养老院,为教会所办,服务人员为教堂修女。
柏泉天主教堂(2013.3.26摄) 
柏泉天主教堂(2013.3.26摄)
   
柏泉天主教堂内部(2013.3.26摄)
柏泉天主教堂内部(2013.3.26摄)
柏泉天主教堂内部(2013.3.26摄)
  柏泉天主教堂圣女像(201.3.26摄)
原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东西两栋楼(现为养老院。2013.3.26摄)
 
  原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 (三颗大树都有百年以上树龄。2013.3.26摄)
原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神父宿舍(现为养老院。2013.3.26摄)
柏泉天主教堂墓地(红色小楼为武汉故去天主教徒的骨灰存放处。2013.3.26摄)
 

【寻访手记】 柏泉天主教堂是武汉现存的教堂中我最后一个去寻访的教堂。头天晚上刚下了场大雨,空气还带着寒意,但是难得没有雾霾,空气清新。顺着东西湖五环大道一路向前,地里油菜花的黄色尚未褪尽,桃花也依然盛开,春意盎然。有路标指引,很顺利找到了教堂。远远就可以看到那两栋小楼。从一个不大的门进去,是个很大的院子,绿树成荫,很安静,只有鸟儿啾啾的叫,宛若世外桃园,但有点阴森森的。小楼前是一大片麦田,几个老人坐在小楼的门廊里,一脸的无欲无求。同郊外盎然的春意不同,这里太安静,几个老人反而更显出它的冷清。我去看了老人们住的宿舍,因为是老房子,估计教会财力也有限,房子条件并不太好。教堂在小楼的后面,几个老太太在里面跟着一个修女诵读经书。这位修女来自仙桃,并不似电影中穿着黑袍脸色苍白,看上去极为普通,我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她抛弃一切来到寂聊的这里,是听从了神的召唤,还是为了了却心中的烦恼,亦或忏悔曾经犯下的罪过?这里离城里太远,交通也不方便,估计平时少有人来。一个老太太看到我,显得很高兴,一直陪着我,带我四处看。老太太是个天主教徒,却颇具禅机,我说这里远离尘世,是个修行的好地方,她说:我只是来养老的。站在那几颗百年大树前,她指着不远处的墓地,说,那是我们最后的归宿。老太太不停地跟我讲耶稣,讲奉献,讲救赎。她告诉我,在这里服务的修女们,才是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的,她们的工资低得难以想象。走的时候,老太太依依不舍,把我送出来。我的眼睛被弄得潮潮的,在这里,虽然有耶稣,可是离尘世太远,没有烟火之气,太孤寂了,这样的生活,让人不敢老去。

 

  

圣母无染原罪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田瑞玉主教(任期1909-1923年)委法籍教士丁寿(Amedeus TissotdeMerona) 在汉口法租界内负责修建专供外侨使用的小型天主教堂(今车站路25号)。该堂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故称圣母无染原罪堂,因其位于法租界内又叫“法国堂”。教堂占地300余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内部建筑为哥德式,装饰华丽,天花为蓝色饰白色满天星。1924—1925年于教堂右侧修建了经理处(已毁),成为汉口教区和华中许多教区经济中心。1953年的“车站路教堂事件”发生于此。教堂曾改为一音乐酒吧,现空置,损坏严重,未修复。

汉口圣母无原罪堂(2012.12.9.摄)

圣母无原罪堂侧面 (2012.12.9.摄)

 

汉阳圣高隆庞堂

高隆庞会1919年创立于爱尔兰,以对外传教为宗旨。1920年(民国9年),爱尔兰传教士高尔文(Edward John Galvin S.S.C.M.E. )率爱尔兰圣高隆庞外方传教会会士抵达汉阳,租得伯牙台两边的汉阳铁厂宿舍暂住。次年购买原浸礼会医院旧址,改建为高隆庞传教会会院。1934年在此修建神职人员住房。1928年初,高尔文又邀请圣高隆庞姐妹会的修女来到汉阳,先后创办了经言学校等,1936年又在汉阳显正街建造了主教座堂汉阳圣高隆庞堂。抗日战争期间,高尔文将原经言学校改为了医院,医治伤兵和患霍乱的民众,发放救济物品;这个行为持续到了抗战末期,后来将战时医院改为圣高隆庞医院(今武汉市第五医院)。
        汉阳圣高隆庞堂位于今汉阳显正街,奉圣高隆庞为主保。教堂系爱尔兰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单层砖木结构,正立面有方形钟塔一对,正门上的山花圆窗,设计精美。堂内设三廊高拱,线条流畅,素洁大气,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做弥撒。最为奇特的是,在堂内唯一的祭坛正中,塑有一尊本堂主保圣高隆庞的立像,使得这座教堂与其它教堂有了特别明显的区别。该堂后边现还有圣母山和主教公署楼等建筑。1937年又购买邻近房屋数间,于1939年改建饭厅、住房及教堂更衣室,整个院落占地5亩6分。1946年汉阳代牧区于分别晋升为教区,高尔文任第一任正权主教(任期:1946-1952年)。1952年9月,高尔文受“圣母军事件”的牵连被驱逐出境。

圣母军事件:圣母军(Legion of Mary)是爱尔兰一个天主教教友的团体,创立于1921年9月7日。“圣母军”最早在1930年就派爱尔兰籍的神父莫克勤来中国发展成员。1930年6月,莫克勤到湖北,以传教的名义在汉阳建立了活动据点。由于在湖北发展“圣母军”成效显著,1946年12月莫克勤被“圣母军”总部召回去接受专门训练。1948年,莫克勤就派到美国考察、研究,并于美国情报机构有所接触,还参加过华盛顿、旧金山等地”圣母军”的集会。“圣母军”敌视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莫克勤根据教廷驻华公使黎培理(Antonio Riberi)总主教的指示,在全国成立了“圣母军”上海分会、北京分会和天津分会,意图通过渗透到中国社会方方面面进行破坏、捣乱,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崩溃或难以转运。1951年7月15日,中国政府正式在全国吹响了打击“圣母军”的号角。抓捕了莫克勤等“圣母军”主要领导人。 莫克勤被逮捕后,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1954年5月1日,被关押了两年多的莫克勤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黎培里于1951年9月4日,被南京市军管会永远驱逐出境。

汉阳圣高隆庞堂(2012.12.4.摄)

堂后的圣母山(2012.12.4.摄)

 圣高隆庞医院旧部(武汉市第五医院内,现整修一新。2012.12.9.摄)

武汉市第五医院(2012.12.9.摄)

【寻访手记】虽然在武汉生活了20多年,汉阳却去得很少,对那里的街巷实在陌生。为了找到汉阳圣高隆庞堂,头天晚上专门查了地图,可是第二天去的时候,面对挖成一片的城区,怎么都找不着那条显正街,最后被指引进到了一条小巷。在小巷中穿行,有种隔空的愰惚。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炸油条卖面窝的,摆水果滩的,挑着担卖各种玩艺的,还有穿着棉睡衣、头上带着发卷的女人。一幅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市井气十足。问了N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了显正街,教堂很高,一进街口就看到了。教堂对面就是市五医院,街上没有停车位,于是径直把车开进医院。进五医院正门就看到一幢明显不同于周围建筑的二层楼房,虽然外部崭新,但拱形的窗,雕花的窗台,一看就是老建筑,我寻思这应该就是原圣高隆庞医院的旧部了,问了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楼的旁边有一颗硕大的银杏树,树旁的一块大石头上赫然三个大字“汉阳树”。我心中一惊,这可是意外收获,难到这就是崔颢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汉阳树?旁边的指示牌是这么说的,但指示牌上写着这颗银杏的树龄为536年,崔颢是唐朝人,距今1000多年了,所以这决不可能是崔颢看到的树。也许当年汉阳是栽了很多银杏,站在黄鹤楼上的崔颢,看着对岸,高大的银杏树历历在目,他的家乡可能也栽有这样的树,相似的景色,却不见乡关,睹物生愁,留下了千古绝句。从五医院出来,看到警察正在给停在路边的车贴违章罚单,心中窃喜,庆幸自己没把车停在外面。对面就是圣高隆庞堂,因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堆满了各种建筑材料,圣像也被小心蒙住,看不到真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文革期间,教堂改做某工厂的车间,内部被隔成了若干小间,损坏严重,已经过多次维修。想到中国近百年来战火纷飞,政局跌宕,这些外来的教堂能幸存下来已属不易,而他们原先的主人,那些外国传教士,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难得辨清方向,暗然离去,成为他们的宿命。

 我和汉阳树(2012.12.9.摄)

 民国12年(1923年)12月,从鄂东代牧区划分出汉口代牧区、汉阳监牧区和武昌监牧区。1927年和1930年,汉阳、武昌两个监牧区又分别升为代牧区。1946年罗马教廷通谕中国天主教实行“圣统制”,汉口代牧区晋升为汉口总主教区,汉阳、武昌两个代牧区于1946年分别晋升为教区。3个教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传教修会。汉口总主教区为意大利方济各会,武昌教区为美国方济各会,汉阳教区为爱尔兰高隆庞传教会。自此,3个教区各自为政,互不统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时期,德高望重的汉口希贤主教被美军飞机炸死,战后不愿提及的汉口大空袭遗憾太多、迷雾重重
武汉叫武汉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
天主教老河口代牧区主教——恩礼奇
1891年的宜昌印象:开埠前后(5)
你知道中国第一位枢机主教是谁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