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酱油技术
一、酱油各种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如何?


  (1)传统酿造法采用该法生产的酱油,酱香浓郁,体态稠厚,色泽红褐,风味独特。这在国

内已不多见。现存的有湖南龙牌酱油,舟山的洛泗座油,福建的管头豉油。由于其发醇周期长

占地面积大,产量低,生产工艺落后,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固态无盐发醇法发酵周期仅3天,设备投资少,资金周转快。但产品风味欠佳,仅存在

于乡村少数小型企业生产。现已淘汰。


  (3)固态低盐发酵法发酵周期2-3星期,采用原池或移位浸出法,设备简单,投资少。酱油

产品能适应大众需求。自应用至今30多年,一直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纳,目前利用该工艺生产的

酱油在我国占酱油总产量的70%以上。


  (4)先固后稀淋浇浸出法前发酵采用固态低盐发酵,2周后添加酱油酵母菌等补盐转入稀醪

淋浇后熟发酵2周。前后共1个月,原池浸出酱油。产品具有醇香兼酱香,色泽红褐,口味鲜而

和醇的特点。是目前速酿法优质酱油之一。


  (5)稀醪堆积淋浇浸出法其工艺特点是使用中浓度的食盐水,进行稀醪、堆积、厌氧发酵。

通过淋浇,达到发酵均衡。发酵周期为1个月,原池浸出,工艺简便。产品色泽及浓度适中,酱

香醇厚。代表产品为上海海鸥酱油。


  (6)分酿固稀发酵法按照主辅料的不同性质,以不同条件,分别分解、发酵,最后混合后发

酵,周期2个月,经过板框压榨取油。酱油色泽红褐具有醇香.兼有酱香,口味鲜而和醇,是目

前国内速酿法优质酱油之一。产品浓度和色泽适中,介于生抽与老抽之间。代表产品有天津宏

钟和南京机轮酱油。


  (7)高盐稀醪淋浇浸出法基本上保留传统工艺的酿造原理。在蒸料,制曲、发酵设备上作了

改进。工艺上以淋浇代替搅拌,以浸出代替压榨,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代表产品有广东生抽王

老抽等。生抽王以色淡,味鲜,具有豉油香,澄清度好为其特点。因在生抽基础上添加糖色增

色增稠再经晒露,故色泽红褐,稠厚具有酱香,光亮好,颇受消费者欢迎。该工艺发酵周期长

达3-6个月,发酵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 

  二、按照我国国情应如何发展酱油工业?


  酱油是我国传统产品,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我国有12亿多人口,农村人口及低薪阶层

占大多数,所以低盐固态发酵法仍占主要地位。目前应提高酱油等级标准;改进原料配比,改

善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卫生;增加花色酱油品种,改善酱油感官指标;提高机械化程度和

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费用;按消费需要发展固稀发酵法(先固

后稀、分酿固稀法等多菌种酿制酱油)或高盐稀醪发酵淋浇原池浸出法生产优质酱油。这些都是

近几十年来我国科研成果在生产工艺,产品能保持我国传统酱油的特有风味。除了内销之外,

应扩大出口市场.在大城市适当生产日本工艺式酱油,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国内外不同爱好者需

要。

  三、什么叫多菌种发酵?它有哪些优点?


  酱油酿造是在敞口条件下进行的;除了接有纯种外,还有很多微生物同时生产,参与发酵

所以本身就是多菌种发酵。笔者本意是指接入的纯菌种除了沪酿3.042之外,同时接入其他菌种

以强化发酵。笔者曾于1981年研究了双菌种制曲、多菌种发酵。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以投

资少发酵周期短的优点,在我国占极大多数,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比较现实的发酵工艺。在这个

基础上稍加改进, 即在发酵池(罐)的排油阀管道上增加1台回浇泵,增加几个培养酵母菌和乳

酸菌的发酵罐,就可以通过淋浇手段在后发酵补充耐盐性酵母和乳酸菌, 强化酒精发酵,增加

酱油香气和改善酱油滋味,也就是先固后稀多菌种淋浇发酵原池浸出法新工艺,保留了低盐固

态发酵工艺。具体工艺介绍如下。


  (1)工艺流程


  (2)酵母及乳酸菌的培养后发酵添加的沪酿2.14号蒙奇球拟酵母,是笔者从天然酱醪中分离

所得的菌株;沪酿1.08号植质乳酸杆菌,是笔者从四川泡菜中分离获得的菌株。以上2株菌种均

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命名的。其扩大培养步骤为:


  试管→100m重三角瓶→1000m置三解瓶→10L卡氏罐→100L种子罐→1000L培养罐。


  培养液为淀粉糖浆加酱油,并调节食盐含量及pH为5.0,按常规灭菌及接种,培养温度为

30℃左右。每级种子培养时间2天。期间适当进行摇瓶或搅拌,以提供一定的空气量。酵母发醇

液要求达到孢子数为5X107个/m量。


  (3)后熟淋浇发酵法 固态低盐发酵完成后,停止保温,使品温降40℃以下,或适当加入新

鲜的二油水。并通过淋浇加速降温及补盐。再加入酵母菌及乳酸菌,并进行淋浇,使固液比达

到1:2.5(总原料100:下曲盐水、酵母和乳酸菌及二油水等共250)。同时补充食。盐,使酱醅

含盐量达15%左右,以防酱醪在低温下酸败。降温、调整食盐含量、添加酵母、乳酸菌等,均可

通过淋浇操作来完成。添加酵母菌后,每天淋浇1次,3天后隔天淋浇1次。为了保证淋油不困难

必须严格技术管理。即添加酵母等菌后,切忌搅拌酱醪; 回浇时不得直接冲击酱醪,以免破坏

酱醪滤层而影响滤油;但回浇时务必使酱汁均匀地浇入酱醪,使酱醪团块化开,达到酱醪内盐

分均匀。后发酵为2-3周,即可浸泡淋油、消毒灭菌等。 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添加数量,一般以

酵母菌细胞数平均达到(106-107)个/g酱醪为准,乳酸菌为酵母的1/10为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醋的加工工艺
“零添加”酱油的真相:辛某飞估计也没想到,万事皆有反转
古法如何酿酱油?
酱油生产技术的质量规格
除了茅台、郎酒、泸州老窖,赤水河畔飘荡千年的还有这种「酱香」!
酱油发酵工艺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