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伤寒论》文蛤散条文中“弥更益烦”的解读

施岚尔, 赵鸣芳

《伤寒论》 成书于东汉末年,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 该书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由于《伤寒论》 成书于距今1 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 其文字含义与现今多有不同, 写作方式、文法也与当今迥异。 要学好《伤寒论》, 更好掌握书上所述内容, 准确理解书中词语的真正含义十分必要。

笔者在读以明代赵开美刻本为底本的《伤寒论》中第141条:“病在阳, 应以汗解之, 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 其热被劫不得去, 弥更益烦, 肉上粟起, 意欲饮水反不渴者, 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 与五苓散。寒实结胸, 无热证者, 与三物小陷胸汤, 白散亦可服” 。 时, 参看历代注家对此条文的注解, 发现众多注家对本条文中“弥更益烦” 的注解的正确性让人怀疑。 笔者就此尝试对本条文中“弥更益烦” 进行更为准确合理的解读。

历代医家对“弥更益烦” 的解读

最早全文注解《伤寒论》 的是金朝的医家成无己, 他在《注解伤寒论》 中解读:“病在阳, 为邪在表也, 法当汗出而解, 反以冷水潠之, 灌洗, 热被寒水,外不得出, 则反攻其里。 弥更益烦, 肉上粟起, 水寒之气客于皮肤也”[1] 。

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 中解读:“病在阳者, 邪在表也, 当以药取汗, 而反以冷水潠之, 或灌濯之, 其热得寒, 被劫而不得竟去, 于是热伏水内, 而弥更益烦, 水居热外, 而肉上粟起”[2] 。

清代吴谦等在《御纂医宗金鉴》 中解读:“病在阳,谓病发于阳而身热也。 此应以汗解之, 而反以冷水潠之灌之, 则身热虽被劫而暂却, 然终不得去, 故热烦益甚也”[3] 。

清代唐容川在《伤寒论浅注补正》 中解读:“潠之是外浇冷水, 灌之是内饮冷水, 其热被外之冷却, 则不得出, 被内之冷却, 又不得入, 遂止于肌肉之间, 进退两难, 故弥更益烦”[4] 。

程昭寰在《伤寒心悟》 中解读:“病在阳, 是指病在表。 应以汗解之, 用发汗解表, 原属正治。 但医生误用'水疗’ 方法或以冷水喷淋, 或以冷水洗浴, 企图通过物理降温以退热, 结果反而使邪热闭伏于内, 不得外散, 而发热烦躁倍增。 弥、 更、 益三叠字。 弥是立即, 更是更加,益是甚也, 即是说立即加重”[5] 。

胡希恕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中解读:“'弥更益烦, 肉上粟起’ , 前面大青龙汤证讲了不汗出而烦燥者, 此汗不得出故更烦了”[6] 。

质疑

从以上众多医家对本条文中“弥更益烦” 的注解, 我们可知大多数注家仅随文就义把“弥更益烦”简单解读为“更加烦躁” , 或者根本并不做解释, 仍旧以“弥更益烦” 四字出现。 少数注家如程昭寰把“弥更益烦” 解释为弥、 更、 益叠用, 最终还是解释为更加烦躁。 且程昭寰创新性地把“弥” 解释为“立即”,“更” 解释为“更加”, 事实真的这样吗?

笔者带着疑问, 查阅有关资料, 发现“弥” 有以下几个含义:“①遍布, 满。 ②广大。 ③终极, 尽。 ④远。 ⑤久长。 ⑥缝合, 补救。 ⑦更加, 越来越。 ⑧姓。⑨止息, 消除。 ⑩收敛 [7]1053 ” 。 并没有程昭寰所说的“立即” 的含义。 把“弥更益烦” 简单解释为“更加烦躁” 是否正确呢? 把“益烦” 解释为“更加烦躁”无可厚非, 那么是否可以把“弥、 更、 益” 3个字作为叠词, 都解释为“更加” ?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千金翼方》 和《外台秘要》 中, 关于本条条文, 两个作者都主张去掉“弥更” 二字而不录。 为什么会这样?

回归《伤寒论》 的成书背景, 在1 800多年前张仲景生活的时代, 惜字如金, 在竹子或木板或石材上雕刻文字, 多刻1个字都算得上是耗财损命的。 而且, 汉朝时期, 文辞精炼, 能用1个字表述就不会用2个字。所以张仲景不可能连用3个字(弥、 更、 益) 仅表述相同的意思。 并且, 在《伤寒论》 中除此处之外, 再也找不到同义连用的现象了。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更” 在古汉语中有以下含义:“①改变, 更换。 ②交替, 轮换。 ③经历。 ④抵偿。⑤古代的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约两小时。 ⑥复, 再。 ⑦又, 另。 ⑧反。 ⑨更加”[7]464 。 结合时代背景, 汉代夜间计时方式为“打更制”,“夜间时间的划分, 开始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部份, 称五夜即五个更次……五夜(五更) 制, 在汉代通行, 宫廷巡夜警卫交接班, 都以五夜来划分安排”[8] 。

因此, 将条文结合时代背景, 笔者认为“弥更益烦” 中的“更” 应当解释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而并非“更加” 之意。“弥” 则自然而然解释为“终极, 尽”,“弥更” 即是五更末, 也就是现今时间清晨4、 5点钟。“弥更益烦” 就是病人在清晨4、 5点钟时变得更加烦躁。

总结

总之, 《千金翼方》 、《 外台秘要》 之所以主张去掉“弥更” 二字, 是因为作者没有正确理解“弥更” 二字的正确含义, 而错认为“弥”“更” 与“益” 同义, 而作者又深知这不符合汉朝精炼的写作特点, 故而舍去“弥更” 二字。 而其他注家则因为没有回归到《伤寒论》 的成书背景, 没有考虑到古代的生活方式、 计时方法及写作特点, 故而仅随文就义把“弥更” 解释为“更加”。

意义

正确解读“弥更益烦” 具有重大意义。 

1. 正确地解读“弥更” 二字, 可以更好地解读本条文。“弥更” 即清晨4、 5点钟, 人体阳气随外界阳气升发而逐渐旺盛, 有力与邪抗争, 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正邪交争”, 故而变得更加烦躁, 此义与《伤寒论》 条文第61条:“下之后, 复发汗,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类似, 此条之所以会“夜而安静” 而“昼日烦躁”, 因为夜间人体阳气虚, 无力与邪抗争, 邪气独盛, 故而安静。 昼日阳气升发旺盛, 有力与邪抗争, 故而表现“昼日烦躁”。“弥更益烦”, 清晨人体借助自然界逐渐升发之阳气而与邪抗争, 说明机体仍有驱邪外出的趋势, 这可以帮助理解病因、 病机。

2. 正确理解“弥更益烦” , 使《伤寒论》 文字依旧精炼, 不违背汉朝文字精炼的特色, 更让人信服。

3. 正确理解“弥更益烦”, 再一次证明了张仲景《伤寒论》 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从《伤寒论》 中随处可见“时间医学思想” 的体现, 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阳明病欲解时, 从申至戌上” 等六经病欲解时, 判断疾病发展的时间思想“言夜半手足当温, 其脚即伸” 中的“夜半” 等, 都体现了张仲景的“时间医学思想”。

4. 正确解读“弥更益烦” , 提醒我们, 要学好《伤寒论》 必须要有好的古文功底, 弄通本义的能力, 不可轻易放过任何1个字, 要学会独立思考, 紧密联系实际, 要有质疑精神, 不可盲从, 只有真正搞明白了《伤寒论》 中此举的原本含义, 才会更准确的理解它的医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荷生:《伤寒论》难解条文阐释
【学伤寒】条文第140、141条
【伤寒笔记】第26篇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干姜附子汤(第二十三方)
第43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59-61条文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临床该如何加减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