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行的核心是什么?

是觉知。

根据对阿姜潘尊者所传的这种方法的修习和体验,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 觉知就是

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

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就是

说,一次觉知必须包括身心同时发生的一次动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以下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觉知的特点:
1.及时性:每一次觉知都是当下发生的。
2.转换性:每一次觉知都可以或快或慢地转换成下一次觉知,转换越快觉知力越强大,明处越多越大,无明越少越小。
3.变异性: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4.成对性:由于身体的有限性和只会进化,人体的觉知都是成对出现的,呼吸时是有入必有出。经行时是有右必有左等。对觉知的培养是一切正法的根本着手处,它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标准。

觉知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果报,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知”是麻木反应。眼、耳、鼻、舌、身、意(念虑)的六识感官都是“觉”有情的感知器官。

 

 

    觉知既是修行的方法,又是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

    悟性高的人,一体验觉知,就成为觉知本身,就能够直用觉知生活,再无烦恼,也无需再修行,这叫明心见性。成为觉知本身,是修行的起点,也是修行的终点。大道至简,简单得没人相信!

    觉知本身不等于觉知的内容,但又不离开觉知的内容,这叫做“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修行,找到觉知,运用觉知,而不执着于觉知的内容,把自己变成一面镜子,观自身,观他人,观世界,明白自己只是镜子,而不是镜子里的影像,甚至连镜子本身都只是个影像,无需执着,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保持觉知地生活,没有什么需要改变,也没有什么不会改变。

    如果你不能明白觉知是什么,没关系,我们就来讲讲觉知的内容和修炼觉知的方法。觉知的内容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觉知的方法可分为内观和外观两种,这里我们讲内观,讲自我的觉知,讲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怎么彻底了结痛苦。

    内观觉知的总原则是:记得你自己!要时时刻刻记得自己,观照自己,提醒自己保持觉知。

    记得自己,包括:

    一、记得你的身体。记得身体的存在,记得你的呼吸,留意呼吸的深浅缓急,留意你的血液循环、心跳等。这种觉知适合在静态中进行,让身体安定下来,细致地觉察自己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呼吸。呼吸是联通潜意识的桥梁,呼吸是生命的原动力,所以观呼吸很重要。传统静坐就很强调观呼吸,通过观呼吸带你进入静定状态。观呼吸只需要觉知,并不需要改变呼吸,就像看着一个婴儿睡觉一样。要申明的是:呼吸不是觉知,专注也不是觉知。

      二、记得你的动作。在动作时留意自己的轻重缓急,留意身体的运动和感觉。比如吃饭时,拿碗和拿筷子的动作,就可以留意,可以让动作稍缓,像看特写镜头一样看手部的动作,感觉肌肉和骨骼的变化。走路的时候,留意脚步的变化,留意脚板接触大地的感觉,甚至一边走路,一边留意呼吸,让呼吸的韵律感带动脚步前进,会有脚踏实地,行云流水一般的感觉。申明一点:感觉不是觉知,优雅也不是觉知。

    三、记得你的情绪。情绪是念头在身体上的反应,当情绪升起,意味着有一个念头升起,同时伴随着一个身体的感受,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身体的感受上。看看快乐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感受?悲伤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感受?生气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感受?发火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感受?观察得越仔细越好。这个时候,可以观看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也可以留意呼吸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觉察身体内部的感受,用身体本身去觉知。当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一觉知,立即将自己与情绪分离开来。我是那个觉知,我不是那个情绪。我可以改变我的呼吸,让它平缓下来,放松我的肌肉,让它变得舒服。我也可以不用改变什么,因为我的觉知一直都在,那个觉知的我是宁静、喜悦、充满爱的。我可以发火,但我不是一个发火的人,我发火是为了爱自己,让自己的身体舒服。我喜欢身体被各种情绪刺激时的感受,我享受我的情绪。这种觉知能助人解脱痛苦,更进一步认识痛苦的真相。

    四、记得你的念头。念头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修行路上最大的敌人和最好的朋友。人生就是一部念头的戏,我们平时所见、所感、所说的一切,都是念头的产物。觉知你的念头,开始不容易进行,需要前几种觉知作为基础,等觉知力提高了,就可以直接对念头用功,对念头用功就是对自我用功,就是对世界的真相用功。这个过程中,你不但能了解什么是空,什么是无明,什么是一切皆苦,什么是自我的真相,还能了解觉知的真相。真正的觉知不存在,没有观照的人,镜子也只是一个幻影。当一切成空,你就会落入当下,不带分别地活在世间。申明一点:智慧不是觉知,当下也不是觉知的目的,当下只是觉知的内容。

      以上所说,觉知的几种内容,并未全面,觉知的内容包括你能知道和不能知道的一切。重要的是觉知,而不是觉知的内容。当你学会并运用觉知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智慧后,仍要坚持觉知,觉知是修行的起点,也是修行的终点,更是修行的全过程。

      祝你带着觉知生活,生活就是修行,觉知就是一切!

佛陀话觉知
佛:佛,全称为“佛陀耶”,佛(觉)、陀(悟)、耶(了)三个字即:觉(觉知)、悟(领会)、了(圆满)三层意思,有三个境界:自觉(格物致知)、觉他(觉知利生)、觉行圆满(知行合一)。
菩萨: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意即是自觉、自行、自化,“萨埵”意即是觉众生、律有情、化他,也即是《心经》要义之“自化化他”。
佛陀耶属于三觉圆满的最高果位,菩萨则仅次于佛陀,能自觉觉他,可其觉行未了,属于修证中。而通常的声闻、缘觉,虽有部分觉知利乐众生,但更多属于自觉层面,固其持戒律、勤修行,得有一定的定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真相:你真的了解“我”吗?(上)
清醒记 | 《我也被业风吹拂》
MTM体系介绍【5】-四念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之-身念处
禅修觉知---活在当下
五蕴整体的观照
「情绪」,就只是「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