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洛阳揽胜:命运多舛的林森桥

       林森桥位于现洛阳桥东侧,原桥长380米,桥宽6.9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河南省公路局豫西桥梁工程处督办,私商复元公司承建,于1936年2月15日动工,1937年8月建成,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名字命名为“林森桥”。1940年洛河涨水,将桥北段冲毁100多米,同年10月修复,1941年完成通车。1944年5月日军进犯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属工兵13团团长方松龄为了阻止日军进攻,于5月7日现场监督将林森桥炸毁,该桥前后使用时间不足7年,令人惋惜。如今只留下几处残断桥面与桥墩。林森桥作为洛阳桥梁史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古代桥梁的设计、构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2007年,林森桥被公布为洛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东侧,静静地矗立在河中的“林森桥”残桥



残桥有南北两段


北边的一段残桥

 

桥的造型是双悬臂式,桥墩是双柱式混凝土结构

 

 

南北残桥之间现存四角翘起的小亭一座




中间立有石碑,只是距离较远上面的字迹看不清楚



南端的残桥位于岸边,可以走进观看

 






桥梁与墩台的节点采用现代桥梁构筑法建造,活动支柱连接





桥体上的钢筋不知何时已被人撬走,






林森桥头、洛河岸边有几只白鹭停留

 

附录:洛阳城里洛河桥2017-11-28

1948年3月洛阳解放,至今已70个年头。在这70年时光里,洛阳经济发展起伏跌宕,通过统计数据清晰可见。作为一名统计人,耳闻目睹了千年古都的万般变化,分享着当下国泰民安的种种幸福,想写一点感悟,却不知从哪里开始更好。家住洛河北,工作在洛南,天天跨越洛河,真切地感受了过去的绕行之苦和如今的快捷便利。下面仅从洛河上桥梁的修筑,侧面观察几十年来洛阳的发展。

据资料记载:解放前,安乐镇北与定鼎路向南的洛河上有林森桥;该桥建成于1937年8月,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着力修建,是当时连接洛河南北的要道,更是洛阳向南的门户;1944年5月,为阻止日军前进,驻洛守军忍痛炸毁林森桥;该桥使用时间不足7年,令人惋惜。如今只留下几处残断桥面与桥墩,无声地诉说着七十多年前战火纷飞时代的苦处与落后就要被挨打的无奈。

建国之初,历经连绵战乱的洛阳沦为贫穷破败的小城,城区面积只有4.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人,洛阳城里没有一座跨洛河的桥。建国后“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有7项重点工程在洛破土动工,洛拖、洛轴、洛铜、洛矿、洛玻、洛耐等大项目诞生,创造了洛阳工业辉煌,打造了洛阳经济重工业色彩。这些大厂在洛河北与邙山之间向西依次排开,形成了洛阳市南北窄、东西狭长的城市格局。洛河以北发展红红火火,洛河以南则是冷清的乡下,冰火两重天、城乡两个样儿,为开发洛南区域,亟需在洛河上架起一座飞虹,老洛阳桥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

一、老洛阳桥与新洛阳桥。老洛阳桥1955年12底建成通车,位于林森桥上游94米处,全部工程造价232万元,平均每米造价5.513元。可别小看这座平均每米造价不足6元的桥,她是建国后洛阳修建最早的跨洛河桥梁,她见证了当时洛阳的飞速发展,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她都是洛阳南北交通大动脉,即使在新洛阳桥建成通车后,还发挥着作用,如今她成为全市人心中的功勋桥和圣桥。

1977年,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1977年12月,洛阳石化公司动工,老洛阳桥车流量大增,交通常堵。1979年2月,于老洛阳桥东侧34.3米处,增建新洛阳桥,新桥全长558.22米,行车道宽14米,桥宽为老桥的两倍,1982年12月建成后,专供机动车行走,而老洛阳桥成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桥。

二、西苑桥。西苑桥建成于1972年7月,桥长488.42米,宽14.24米,北与南昌路相连,南接古城路,是洛阳西部城区跨洛河的主要桥梁。

新世纪,随着洛阳新区的建设发展,洛河南北两岸联系越来越紧密,西苑桥高峰负荷达饱和状态,又因原桥梁设计荷载较低,超载车辆增多,西苑桥的安全受到威胁。2008年10月西苑桥开始扩建,先在西苑桥上游新建半幅新桥,西半幅桥于2009年4月竣工通车;西半幅桥建好通车后,对老西苑桥进行维修加固;东半幅桥梁于2009年7月开始加固维修,2009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如今西苑双桥共用,形成分离式双幅桥,东半幅系老桥维修加固后使用,西半幅是新建桥梁。

三、牡丹桥。牡丹桥始建于1992年10月,当时邓小平著名的南巡讲话后,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洛阳为改善投资环境,遂建此桥。该桥北接解放路、九都路,南到洛阳博物馆区域。由于当时全市经济增速较低,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经营困难,1992年洛阳市(包括九县)预算内财政总收入仅9.2亿元,1998年才勉强超过20亿元;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牡丹桥建设步履维艰,时建时停,前后历时7年,1999年11月才建成通车。牡丹桥全长1369.6米,桥宽34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70公里。

四、王城桥。王城大桥于2004年5月开工,2005年6月19日建成通车,历时仅一年零两个月。对比牡丹桥,王城大桥建设速度之快,令全市民众人心振奋。王城大桥全长2180米,其中主桥700米,双向6车道,桥面宽36.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总投资1.76亿元。王城大道北抵邙山,可达飞机场、连霍高速,南接新城核心区,直指龙门山,成为洛阳市南北核心线路;而王城大桥如同王城大道的脊梁,连接新城老区,托起龙门、北邙二山。

洛阳迎来了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新区建设轰轰烈烈,洛南新城拔地而起;特别是2003-2007年,全市(包括九县)GDP增速持续保持在15%以上,预算内财政总收入由32亿元上升到125亿元,四年间几乎翻两番。

五、瀛洲桥。瀛州大桥位于市区西部的瀛州路上,2007年2月开始建设,2009年4月6日通车,工程总投资2.79亿元,大桥总长1543米,其中主桥长度1160米,桥面宽度28米,中间分隔带宽度为3米,是两个左右对称的分离式桥梁,半幅桥面宽14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70公里。

瀛洲大桥的建成,缓解了西苑桥的交通压力,使洛河北岸的涧西工业区、高新区与南岸的大学城、洛龙科技园连成了一体,对洛阳市工业、科技和教育的优势互补,对洛阳高新区及洛龙高新区开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六、凌波大桥。凌波大桥2007年12月30日开建,2009 年9月30 日主体建成通车,2010年2月10日正式通车。位于瀛洲大桥以西、西南环高速公路桥以东的洛河上,全长2345米,其中主桥1256米,宽度34米,总投资2.3亿元。大桥的两座桥塔身高分别是83.5米和63.5米,108根钢索紧紧拉住桥塔,和大桥浑然一体。

如今,周山隧道开凿完成,西环路全线贯通,从谷水西大转盘向南穿越周山隧道,跨过凌波大桥,直达新区开元大道,进一步提升了西部城区人们出行便利度,增进了西部工业区、高新区、洛龙科技园的融合度。

七、渡口——李楼漫水桥——李楼大桥——东环路跨洛河大桥。洛龙区的李楼镇是洛阳市有名的蔬菜主产区,全市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菜品大部分由此供应。但受洛河所隔,过去李楼人们到市区需绕道洛阳桥,想就近过河只能依靠渡口。1969年洛阳市第五届人代会在李楼召开,会上李楼公社代表向市人大提出“废渡为桥”的提案,经市政府批准在洛河上架设李楼漫水桥。

李楼公社党委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民办、公助改渡为桥。1971年1月16日开工,1972年5月25日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盖板漫水桥。该桥全长176米,桥面宽6米,经历千辛万苦,李楼附近居民才结束了绕道、渡口过河的岁月。漫水桥短而窄,但桥上人来车往非常热闹。有时水流量大漫过桥面,湍急的河水就在行人脚下,非常危险,且随着时间推移与经济发展,漫水桥不能满足交通需要。

2005年动工修建的李楼洛河大桥,位于李楼村东洛河上,2006年竣工通车。桥长757.5米,宽28米,投资2198万元,限重20吨。李楼大桥修通后,李楼漫水桥停用。

东环路跨洛河大桥于2016年2月开工,2017年3月建成。大桥全长1995.8米,其中桥长1444米,宽47米,总投资5.04亿元。日前,洛阳市东环路正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东环路全线贯通,东环大桥将代替李楼大桥。东环大桥向北与塔东路衔接,李楼镇、恒大绿洲、机车工厂等东端城区跨河出行更加畅通。

八、新街大桥。新街大桥始建于2015年7月,2017年10月1日试通车。大桥总长度2060米,总投资约3.8亿元。新街大桥的建设缓解了老城、瀍河区域跨河通行问题,市民过河又多一条新通道,成为洛阳市跨洛河第8座大桥。新街大桥的兴建,打开了洛阳东火车站出入门户,自北向南串起了唐宫东路、中州东路、九都东路、滨河南路,未来将直连军民路,远期与开元大道对接。

新街大桥地处隋唐洛阳城核心区域,在建设风格上,借鉴了传统的隋唐皇家建筑特点,桥头堡的外立面体现隋唐皇家风格,主桥连拱也融入洛阳历史文化元素。

目前,洛阳城里有“八”座跨洛河大桥(不包括环城高速、铁路跨河大桥,新、旧洛阳桥算一座,李楼桥与东环路大桥算一座),从这八座大桥的修建时间和修建过程,可以看出70年来洛阳的发展轨迹,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末五十多年时间里,洛阳经济在砥砺中前行,发展速度虽然不低,但基础薄弱;前后修筑了洛阳桥、老西苑桥、李楼漫水桥、牡丹桥共四座,每座桥修筑时间较长,承载能力较低。

进入新世纪,洛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洛南新区建设开创了洛阳大跨越新篇章,建起一座美好新城,打破洛阳东西狭长的城市格局;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新建王城、瀛洲、凌波、新街四座大桥,并对老西苑桥进行了加固、增添了西半幅,李楼漫水桥升级华丽变身为李楼大桥、东环路跨洛河大桥,共新建6.5座新桥。

经济发展给筑桥提供了坚实基础,桥的修建又助推经济腾飞。2000年洛阳市建成区面积105.53平方公里,2016年为216.37平方公里,16年间净增111.84平方公里,增长1.07倍。市辖区常住人口2000年为142.2万人,2016年为218.38万人,净增76.18万人,增长53.6%。市辖区生产总值2000年为199.06亿元,2016年为1488.51亿元,增长6.48倍(未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递增13.4%,这些经济数据实实在在地书写了新世纪洛阳辉煌的发展历程。

如今,洛阳城里的八座跨洛河大桥,自西向东把洛阳新旧城区融为一体,拉大了城市框架,减少了出行瓶颈制约,使每一片区出行都方便快捷,为洛阳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撰稿人:洛龙区统计局 姚菁华)

——原文发表于2019.3.25.微卫星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洛河上11座大桥,每一座都是风景
洛阳最美大桥,哪座有你的回忆?
八桥飞架南北,洛河穿城过!
洛河南岸,洛阳桥东,洛阳漕运文化公园游记
洛河上的桥
洛阳牡丹红满天,龙门石窟扬天下【如果我在洛阳遇见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