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意义(三)
作者:王素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10/21/2007    
二、“因材施教”的现代意义
“因材施教”由孔子倡导实施到二程把它概括成一个教学思想工作,再到明末清初的教育家对其充实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贯穿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当时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朴素而又深刻的教学原则之所以历久不衰,寻根探源,我们可以发现,“因材施教”渗透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随意选择运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普遍性的。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天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都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家的确认。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正如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
之所以把因材施教称为“总法则”,原因就在于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含义,成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尊重每一个国民的受教育的权利、有助于每一个国民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的必须遵循的一条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不言而喻因材施教在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推行的大背景下,依然活力四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推动着教学改革的发展。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2页)。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重灌输、轻交流,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思维,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思维、感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只有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觉得应从教师教学个性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两个层面着手。 (一)、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素质。这种个性化素质一方面表现在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学而教。其次贯穿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同时还涌动于个人教学的艺术风格之中。 语文教师的个性化素质首先表现于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上,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特殊矛盾特殊对待,进行分层教学;要看到各类课文的不同特点是,分类进行施教;要实施双向因材施教,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其次,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均出自于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笔下。可以说,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个性化资源库。但是,它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还在于我们的教师是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语文教师只有敏锐地体察到这些个性特色,并将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融入其中,进行深加工,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才能从中寻找到认同、理解、滋养等。 再次,语文教师的个性素质表现于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艺术风格。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教师各有所专长,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可以形象而直观地感染学生,带给他们审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熏陶。有的教师激情洋溢,见景生情,使学生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得到陶冶教益,从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 熏陶洗礼;有的教师沉静稳健,明思善辨,把色彩斑斓的 课文内容沉着而有哲理地剖析给学生;有的教师擅长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 开放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知识面的拓宽和 思维境界的升华。中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语文教师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必然会引发学生在某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引发点,它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 ( 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改变接受学习的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1)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个人的语文基础和接受 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目标基本达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参与制定切合个人实际情况的个性化 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自己制 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超出一般水平,通过课外自学弥补 课堂内容的不足,以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水平迈进;而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制定一个略低于一般水平又稍高于本人现有水平的目标,这样既可以通过努力看见自身的进步,以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又能正视与别人的差距,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是建立在个性发展目标基础之上的。每个个体的发展目标不同,评价也就不同。期望理论告诉我们,适切的目标产生最佳动机水平,激励作用最大。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评价要与适切的目标相吻合, 才会收到最大的激励作用。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也无外乎 于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尽可能大的得到发展。 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教师应少一些指令,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愿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 发,富有个性地学习。(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性格、气质、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避免生搬硬套他人的学习方法。例如,就认知风格而言,同样是背诵一篇课文,视觉型学生宜以默读为主,听觉型学生宜以大声朗读为主,动觉型学生还须动手抄写;同样是识字,场独立型学生适合于集中识字,场依存型学生适合于分散识字。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扬长的同时也要注意避短。例如,在学习时冲动型学生要力求仔细,反省型学生要力求快速。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往往要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探索、总结。因此,教师应当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样坚持不懈,师生定会打造出各自的丰采!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到今天,因材施教原则依然有着它的现实意义,它的内涵和对现实的指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但如果我们把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同传统的“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社会提供的可资用于教育的一切有利条件施行教育,就会更好地发挥其高效育人、多出人才的积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仍将大放异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9条教育新理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课堂充满活力
《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陕西教育报刊社 - 陕西教育报刊--陕西教育- 教师报
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