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毗达摩轻松谈(完整版)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ã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本文节选自《阿毗达摩轻松谈》

(Venerable Ashin Janakābhivaṃsa)【著】

英译:邬郭雷(U Ko Lay) 

中译:王玉珠 

审校:大越法师 



关于作者 

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 

阿嘎马哈班迪达 

马哈甘达拉玛寺院的那亚卡西亚多 

曼德拉省,阿玛拉扑拉

 

缅历1261年,德波端的14日星期二(公元1900年2月27 日),这小男孩出生于萨盖省(Sagaing  Division)雪保区(Shwebo  district)威特雷镇(Wetlet  Township)的塔印村(Tha-yine village),父母名为邬若逖(U Zaw Ti)和豆瓮琳(Daw Ohn Hline)。长大后他成为著名的巴利经典教师,以及在曼德拉省阿玛拉扑拉,著名的马哈甘达拉玛寺院的住持。 

缅历1266年,五岁时,他被送到当地的寺院,依照传统的习俗,第一次加入僧团成为一个沙弥(sāmanera)。九年后于1275年,他再次受戒(为沙弥),从此终其一生作为佛弟子,为法而努力。 

缅历1279年(公元1918年),当他十八岁还是个沙弥时,就已通过政府较高阶的巴塔玛基(Pathamagyi)的考试。 

成年后,于缅历1280年(公元1919年)德保的满月日受具足戒,法名邬·加纳卡(U Janaka)。他一生中曾有三次殊勋的钵依受戒,第二次是在缅历1281年(公元1920年)那雍的满月日,第三次是在缅历1281年(公元1920年)德保的满月日。 

他的戒师注意到他曾在缅甸两所最著名的教理(Pariyatti)中心学习,曼德勒(Mandalay)与帕寇库(Pakhokku),受教于最卓越的师资门下。巴利圣典(Pāli Canon)、注疏、复注、经注和义论等高阶课程,全都从这些中心最优秀的老师处彻底研习,求学期间,在老师们的指导之下,他也得到担任实习老师的机会。 

128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政府的Pathamagyaw考试,并在1289年顺利通过极为困难的Sakyasīha-Lectureship考试,且赢得Pariyatti Sāsanahita Dhammācariya(教理益教法师)的头衔,这些对他来说只是寻常的事。 

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始投入全职的写书工作,这些书对他成千上万的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用的指南和手册,这些学生师事于他,跟随在侧,直到他谢世。他也写了许多小手册,嘉惠那些没有机会直接从巴利圣典(Pāli Canon)学习佛陀教法的居士们。 

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沿海岸正开始受到波及,因为日本侵略东部边境。此时的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Venerable Janakābhivamsa)已是一位有名望的教师和著作家,他开始在曼德勒以南六英里的阿玛拉扑拉(Amarāpura)自己的寺院安顿下来。那是一间名叫马哈甘达拉玛的古老寺院,原属于他的导师,首任马哈甘达拉玛西亚多(the First Mahāgandhārama Sayadaw)所有。当他决定在那里定居时,古老的寺院只有三间荒废的建筑物,包括他自己在内共有五位常住比丘,但他将其发展为一个生气蓬勃的僧侣教育机构。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于1977年圆寂。事实证明,尊者一生在佛学上的努力与成就,远超过他的期望,诸如在他门下有超过五百名比丘和沙弥弟子严格遵守佛陀制订的律藏戒律并学习三藏(Tipitaka),以及由信徒捐赠的九十七所僧侣住处获得证实。他设法为他的所有学生提供住宿和早餐。午餐则由学生们外出托钵而来。他是第一批由独立缅甸的第一任总统,授予至上大哲士(Aggamahāpandita)头衔的卓越博学者(the Superior Learned One)受奖人员之一。 

从1942到1977的三十五年里,他以积极的热情持续致力于正法的净化和传播,指导进行三藏经典的课程教导,编写教材和复注以及适合一般在家信徒的宗教指南。 

当第六次佛教经典结集大会(the Sixth Buddhist Council)于公元1954年5月成立时,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已经忙于各种不同委员会了:他是第六次经典结集的顾问(Chattha Sangiti Ovādācariya Sangha Nāyaka);第六次经典结集的执行委员(Chattha Sangiti Bhāranittharaka);第六次经典结集巴利三藏的编辑(Chattha Sangiti Pālipativisodhaka);并负责贝叶经最终文本的校读(Osānasodheyya-pattapāhaka)。 

尽管这些年来,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总是忙碌于教学,管理其快速成长的寺院建筑监督,准备人数越来越多的学生食宿安排,以及第六次结集委员会事宜,但他从来就没有怠惰过写书和出书的工作。 

他总共写了七十四本书。其中十一本是巴利文法书,十四本有关戒律(Vinaya)的书,十四本有关阿毗达摩(Abhidhamma)的书,八本有关经藏(Suttanta Pitaka)的书,以及二十四本其他有关佛教教育和正法(Sāsana)各方面主题的书。在圆寂之前,他出版了其中的五十本。 

从尊者成为长老的第十年,即三十岁(公元1930年)时,他开始写书,从此持续写作,直到1977年12月27日他去世前五天才停笔。他很希望能帮助巴利三藏的比丘学生,轻松掌握佛陀的教义,包括阐释佛典的注释书和复注。同时尊者尽其所能传授佛学教育,给那些无法全心投入经典学习的俗家弟子,这本通俗易懂的《阿毗达摩轻松谈》(Abhidhamma  in  Daily Life),就是一个例子。《佛陀的最后十个月》(The Last Ten Months of Buddha)也是专为一般在家信徒福祉所写的另外一本书。一个奇妙的巧合是,离他圆寂的前十一个月,当受人尊敬的西亚多在1977年12月快要完成《长部大品》的《大般涅槃经》(Mahāparinibbāna Sutta,ahāvagga of Dīgha Nikāya)的讲记与其注释书时,他开始写《佛陀的最后十个月》。 

也是在这最后的十一个月里,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编写了一本自传《轮回的实相》(Sabhāva Samsāra),自传中论及他面对应付人生中的各层面,触及他个人的痛苦挣扎、伤心悲痛、艰辛困难、怀恨嫉妒和成就喜悦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不管他经历任何人生层面,他总是对一切众生散发慈心、悲悯和思念,献给缅甸人民最大的善意。这本自传是在他辞世前十三天倾全

力完成,除了最后一小部分是由他挚爱的弟子巴甸踏·肯都巴萨(Bhaddanta Candobhāsa)所补充外。 

杰出的佛学教义作家,巴甸踏·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因病于缅历1339年那多的第二个月亏日(公元1997年12月27日)圆寂,享年七十八岁,他的辞世是缅甸与佛陀教法的一大损失。


作者前言 


Pajā sabbā sussayantu, 

Vutthahantu sumangalā. 

Dūsentu duggatim gāmim, 

Pūrentu sabbapāramim.

 

愿一切众生生活安详,睡眠安稳有着甜美的梦! 

愿吉祥与荣耀伴随着他们醒来! 

愿他们能够断除恶行,不致陷入四恶趣! 

愿他们都能圆满三十个波罗蜜(pāramī), 

使心灵一步步地臻于圆熟。 


综观现今的情况,我们发现四无量心(brahmavihāra),即慈〔爱〕(mettā)、悲〔悯〕(karunā)、〔随〕喜(muditā)、舍〔心〕(upekkhā)的前三种美德似乎已经不再活络,它在人类的心灵中枯萎了。由于这种美德的中止消失,由人类〔心中〕所产生的〔负面的〕“热元素”〔例如:贪、 、痴等〕甚至把有德之士的心灵逼近濒临枯竭的边缘。 


什么是“热元素”? 

“热元素”就是贪(lobha)、瞋(dosa)、自负(māna)、嫉妒(issā)和吝啬(macchariya),这些负面元素使得人们彼此之间,缺乏同情或怜悯之心。“热元素”不只在今生而且在轮回(samsāra)的来生中,也会导致美德元素的枯萎。所以,人们应该在这一生努力,尽最大的能力摒除这种“热元素”,进而寻求埋首于慈悲喜舍的清凉元素中。慈悲喜舍即是四种崇高的〔精神〕生活状态(brahmavihāra,梵住)。

 

什么是轮回? 

不要把物质世界中的生命存续误解为轮回(samsāra)。心(citta)与心所(cetasika)和色法(rūpa)的相续出现,在究竟意义上称为轮回。(sam=连续地;sāra=去,徘徊。) 


什么是人类、天人和梵天? 

心(citta)与心所(cetasika)统称为名法(nāma),也就是心。

这名法与色法(即物质元素)的相续出现之组合,名义上称为人类、天人和梵天,或人、有情、我、他、她、男人、女人等等。在究竟意义上,我们所谓的人类、天人(deva)或梵天(brahma),或其他生物,只是名法(心)与色法(身)而已。 


为什么有名法和色法的存在? 

没有因,名法(nāma)和色法(rūpa)无法相续不断地存在。身心的出现是由于目前所经验的外缘和保存在个人生命相续流中的过去世所造业(kamma)。所以,要注意名法和色法的两个根源是外缘和过去的业。 


重要的因 

身、心的两种根源中,其中所经验的外缘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外缘只是作为引起各种内在心识(意识)状态的映像。重要的是,无论认知到各种好或不好的外缘,我们都应该调伏我们的内心。 

“如果内心总是良善,来生的所有名法与色法也会是良善。”即使一个人结束了此生,好的名法与色法会再投胎为好的人类、好的天人和好的梵天。相反地,如果人的内心是邪恶的,则会投生于地狱(niraya)或变成饿鬼(peta),或有着丑恶心和身体的动物。 


正确的态度(如理作意)会产生善良的心 

只有在有正确的态度时,心才是善良的。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明智地深思熟虑称为“如理作意”。现在人们往往将“如理作意”缩简成“如理”(yoniso)。由于正确的态度,不善的心就不会出现,而只有善心会生起。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不当地深思熟虑也不会助长善心的生起。因此,正确的心态是所有人类获得善心最重要的〔因素〕。 

是否具有正确态度的原因是:(一)是否读好书,以及(二)是否从智者处学习。那些读好书与从智者处学习的人,会累积丰富的知识。如果那些因而聚积了知识的人,决意“我心将常存善念”,则不管遇到何种境况,他们往往会以正确的思维来处理事宜。 

那些不读好书也不师从智者的人,就不会有好知识的聚积,也因此他们就没有能力启迪自己的心,或培养良好的思维。 

所以,为了人们的福祉,我写了名为《阿毗达摩轻松谈》的新论述,旨在帮助人们习得良好的行为。 


作者的目的概要如下: 

一、希望读者〔有所启发〕,培养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随时保持开阔的胸襟,以梵住〔慈悲喜舍〕(brahmavihāra)的方式生活,实践和谐的人生。 

二、希望读者随时保持好的情绪,培养坚毅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处于成功顺遂的富裕和快乐,或者是遭逢挫败困境的贫穷和不幸,都能持正面的态度卓然而立。 

三、希望读者在今生能够尽一切努力圆满波罗蜜(pāramī),

例如:布施(dāna)、持戒(sīla)等等,如此,来生就能够逐渐地提升自己〔的心灵层次〕直到成就涅槃。 


箴言: 

就如我们每天照镜子,看着自己的形象整理自己的仪容一样,你也应每天拨一些时间,阅读这本有关心识分析的论述,并自我觉察。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一章】究竟法和心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二章】心所和不善心所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三章】善心所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四章】与善心和不善心俱生的心所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五章】性行:本质、特质、习惯行为

第六章 十福业事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七章】业:行动或行为的各种注解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八章】临死之前的心路过程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九章】再生的本质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十章】色——物质

阿毗达摩轻松谈 -【第十一章】生存界


SABBADĀNAṂ DHAMMADĀNAṂ JINĀTI 

所有布施中,法施最殊胜 


Sādhu! Sādhu! Sādhu!

萨度!萨度!萨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毗达摩讲要》第28讲涅槃与戒定慧(01)
萨古鲁谈乔达摩——佛陀
第5讲 色法、四界
阿毗达摩、教理行证
《南传》__五取蕴
单个色聚中的八不离色在内观中是可以辨别的(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