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儒家不重视战争中的阴谋?因为他们都是玩大战略的政治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被现代人解读为思想的爆发与文化的繁荣。正是因为这样错误的解释引导,使得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各家各派之间的思想,总是相互反对的。比如儒家和兵家之间,就被人们视为不可调和的一对。而《荀子·议兵》篇当中,荀子对兵家思想大加批判,更是让人们这么认为。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荀子并没有完全否认临武君和其他兵家的思想,只是他考虑的方向与这些兵家不一样。兵家考虑的更多的是一场战争胜利的细节,而儒家考虑的是一个国家长期保持胜利的细节。总结起来,就是真正的儒家都是玩大战略的政治家。下面咱们接着讲《荀子·议兵》:

“隆礼效功,上也;重禄贵节,次也;上功贱节,下也,是强弱之凡也。”

这里荀子提到了他认为战争当中国家的三个档次,第一个就是隆礼效功,所谓隆礼,就是要给国家贯彻一套礼仪制度。礼仪制度是什么呢?可能大家现在觉得,它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距。其实不然,礼仪是真正的文明的雏形,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框架。因为法律只会规定你什么不能做,而礼仪会规定你什么必须做,该怎么去做。

生活当中其实很多人知道什么不该做,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做,或者该怎么去做。对于战争而言,培养一只器械、训练精良、杀伤力大的军队,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培养一支忠诚、爱民的军队就非常难,而礼仪体系就是为这个准备的。礼仪体系还包括祭祀,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祭祀可以告诉战士们: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来自于民族的祖先;你们将会去到哪里——去和祖先回到一起;你们的表现将会被怎样——勇敢者名流青史,懦弱者遗臭万年。这几条非祭祀不能行,没有礼仪的祭祀体系,战士们就不会弄清,就不能爆发真正的舍生忘死的精神。有了这个祭祀,他们不会害怕死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舍生忘死。

而效功就是正常的军事操作,要按照功劳来赏罚军队,在军队的指挥上必须做到公平。公平是除了礼仪之外,激发人奋斗和战斗决心的最强力量。只有大家都知道你会公平的分配战功,战士们才敢去舍生忘死的打仗,不然像宋朝这样立了功的岳飞却被杀了,哪个还敢认认真真的打仗呢?不过,历史上要做到真正的公平,还真是非常不容易的。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这一段的内容,其实就有些具体的兵家和法家的内容了。荀子已经开始谈具体的战术了,之前他是从战略的高度批判临武君,说你光是靠战场上那几下子是很难一直打胜仗的,你得先把政治建设搞好了,先把国家治理好了,先把大家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够真正的建立一支威武之师。

而现在荀子开始讲,具体建立一支威武之师要怎么做呢?这段话里提到了几个要点,一个是重用人才,一个是爱护百姓,一个是讲信用,一个是讲纪律,一个是慎赏罚,一个是搞好军事科技。这些点,都是普通的军事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前面三点则更侧重于政治的角度,重用人才、爱护百姓、讲信用,你才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有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你就是输了一两次,没有关系,大不了拉队伍再打。这一点在楚汉相争当中体现的很清楚,汉高祖对老百姓很好,而且特别重视人才,但是他具体打仗的手段打不过项羽,经常被项羽打得大败而归。但是这并不能打败他,因为他回到关中一招手,又是数十万新的大军出来了,项羽你再能打也不能一直能打,只要你输一次,你就得霸王别姬。

做好了这三点,然后在具体的行军当中当中再彻底的贯彻后面几点,那么就能练就一支威武之师。而这个优先度是逐渐递减的,在不能满足所有的条件的情况下,首先满足前面的条件,然后满足后面的条件。就讲慎赏罚这一点,许多名将也存在有过不罚的现象,因为人才难得,一刀砍了以后找不到这个人了,所以叫他戴罪立功。

“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

这里又讲到了两个用兵的重要原则,一个是“慎战”,一个是“集权”。慎战,是兵家和儒家都看重的一点。历史上真正的军神,都是把一生的功绩通过几次乃至于一次完成的,比如兵家之祖姜太公,他有名的就打了一场推翻纣王的战争,但就是这一场战争就奠定了他的地位。战争打的越多,对国力消耗越大,所以一个理智的军事家,不会穷兵黩武

把所有的力量积累起来,然后趁着敌人最虚弱的时候,一次性毁灭敌人才是军事的最高境界。如果反反复复打,即便是总是大胜仗,也是落了下乘。诸葛亮就经常北伐,而且总是能够打一些局部的胜仗,但是这严重消耗了蜀国的国力,所以非但没有开疆拓土,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集权”一直被现代人当作一个“恶魔”,其实“集权”并没有好坏之说。它就像是一把宝剑,放在好人的手里就会起到巨大的好作用,放在坏人的手里就会起到巨大的坏作用。所以你说独裁者一定是坏的吗?未必,历史上的伟大君王,没有一个不在权力上独裁的,秦始皇、汉武帝独裁,唐太宗、明太祖也独裁,他们对历史是好是坏呢?

但凡我们仔细的观察历史和现实生活,就会发现要做大事必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当然,决策的制定和策划,则可以依靠多数人的意见。但是那个最终拍板的人,一定是越少越好,最好是一个人就能拍板。不然的话,就是天有二日,国有二君,军有二帅,一定不能取得大的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
儒家的礼义思想(2)
孔孟之后的儒家圣人——荀子
兵家的管理智慧
儒家类.荀子
详解《孙子兵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