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后镶金瓷器是欧洲人试图将中国瓷器“本土化”的直接例证,这反映了中西价值观念及审美意趣的不同

  中国传统艺术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和浓郁的生活兴味,在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淘洗后,如今依旧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精神走出国门、传入世界,对世界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基于此,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中国艺术》杂志特设“艺术影响世界”栏目,以期引发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探究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激活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使其绽放永恒魅力。


本期节选《理想中的“China”——欧洲后镶金的中国瓷器发展源流概述》中的内容,通过追溯欧洲后镶金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挖掘中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德国柏林夏洛腾堡宫中的瓷器室


自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之初,这种来自神秘远东的物品便成为欧洲贵族们追逐的珍宝。出于对中国瓷器的爱重以及为迎合本地贵族的喜好,欧洲人为中国瓷器加装贵金属配件的做法随之出现,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且这种做法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欧洲各个国家。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欧洲各国对中国瓷器进行再装饰的目的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后镶金瓷器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面貌。影响欧洲后镶金瓷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中国瓷器在欧洲的普及程度,欧洲本土瓷器的发展,欧洲对中国艺术的片面了解等。


被改造为台灯的清代五彩花卉纹海棠形瓶


长久以来,瓷器的原料成分和制作工艺都不为欧洲人所知,这使瓷器在欧洲具有较强的神秘性。欧洲人不了解中国瓷器的状况贯穿了整个16世纪。如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水彩画,大约绘于 1510至1515年间。画中展示了两根精巧复杂的柱子,每根柱子都装有一个被金属支架托起的瓷瓶,瓷瓶的器型、釉色与同时期中国瓷器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据知丢勒曾于安特卫普购买中国瓷器,但画中描绘的显然不是中国瓷器。


被改造成咖啡或巧克力壶的中国伊万里风格彩绘瓷器

英国V&A博物馆藏


这表明,一方面欧洲人对中国瓷器及其使用方式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基于中西文化的差距,中国瓷器的简洁、素雅并不符合欧洲人的审美。因此,欧洲的艺术家用后镶金的方式对中国瓷器进行改造,从而赋予其欧洲装饰艺术元素。这反映出16世纪初欧洲人对中国瓷器进行再装饰以使其符合自身审美的意识开始萌芽。


16世纪,西欧多个国家热衷于为中国瓷器镶嵌金属附件,包括英国、法国等。这些国家在当时欧洲的势力较为强盛,且金属工艺较为发达,这为其获取并改造中国瓷器奠定了基础。英国至今保存有较多的后镶金瓷器实物遗存。目前公认最早抵达英国的中国瓷器是一件明代龙泉窑青瓷碗,后来它也成为一件后镶金瓷器。这件瓷器最早是威廉·沃汉姆(William Warham)总主教的收藏品,因此也被称作“沃汉姆碗”。


被改造为水壶的清代青釉堆白花纹瓶 

英国皇家藏


德国的后镶金瓷器存世较少,已知的少数几件在金属装饰风格上与同时期的英国有一定相似之处。如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件德国加装鎏金银的支座杯,其瓷器主体是一只青花红彩描金缠枝莲纹碗。


16世纪的欧洲后镶金瓷器仍大多作为陈设品,普遍不具有实用功能。即使是被改造为高足杯的瓷器,其实用功能也居次要地位,这类瓷器多被作为圣餐杯而应用于基督教会的圣餐仪式之中,其宗教性和象征意义是居于首位的。


被改造为香薰器的清代青釉青花纹盖罐 

英国皇家藏


进入17世纪之后,荷兰人打破了原有的中西贸易格局,瓷器的稀有性被大大削弱。瓷器在欧洲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也随之消失,转而成为一种炫耀财富、彰显地位、体现自身高雅品味的奢侈品。同时,欧洲人开始正视瓷器的实用性,瓷器逐渐渗透到欧洲人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欧洲后镶金瓷器的数量增多,但装饰的主要目的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突出中国瓷器的稀有珍贵,而是为了让瓷器更适应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保护瓷器的脆弱部分。


中国尚茶,而欧洲人则喜欢啤酒、咖啡、奶茶等,双方饮食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其惯用的器物形制迥异。因此,在17世纪欧洲的后镶金瓷器中,还有被改造成欧洲常用器型的瓷器。


由多件德化白瓷组合镶嵌而成的墨水架

美国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被改造为水壶的清代仿哥釉瓶 

英国皇家藏


相对而言,荷兰的后镶金瓷器通常更为简约,鲜有繁缛的装饰。同时期英国的后镶金瓷器同荷兰有相似之处,整体风格简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承袭了16世纪的装饰风格,较为华丽,并主要被作为陈设品使用。同一时期,法国的贵金属工艺也较为发达,其金银制品多为餐具、烛台、摆件,以及用于刀剑、甲胄和壁炉的装饰等。由此不难推测,法国这一时期也应有为数不少的后镶金瓷器。


詹姆斯·提索  《捉迷藏》(局部) 

美国国家艺术馆藏


欧洲人为中国瓷器添加金属附件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进一步提升瓷器的价值、改变瓷器的原有功用、修复破损瓷器、使瓷器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等。而这些原因背后隐藏着的是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与碰撞。欧洲后镶金瓷器是欧洲人试图将中国瓷器“本土化”的直接例证,这反映了中西价值观念及审美意趣的不同。后镶金瓷器不仅对欧洲陶瓷艺术及装饰艺术产生一定影响,还丰富了中国瓷器的面貌。它具有的独特性和兼容性也展现了欧洲国家对中国艺术、文化的选择性的接纳与吸收。


文章来源:  人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
传教士路易十四时代欧洲对于中国的认识
【经典】中外16家博物馆携手,用230件珍贵瓷器诉说一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东西文化交流史
欧洲人钟爱的“中国白”
陶艺——康熙瓷盘
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瓷器的契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