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实秋:酒实在妙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译著有《莎士比亚全集》等。解放前,曾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梁实秋作品《雅舍谈吃》

6岁 便与酒结缘

梁实秋在其作品《雅舍谈吃》散文集中谈到,源于自己父母爱喝酒的缘故,梁实秋自幼也就耳濡目染,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并培养起饮酒的习惯。在他才6岁时,父亲便带着他上北京致美斋饭馆吃饭,父亲给他喝了几盅酒之后,他依旧不觉酩酊,还一个劲儿地索酒喝。父亲不许,他便站在凳子上舀起一大勺汤向父亲泼过去,恰好泼在父亲的一件两截衫上,之后他自己便醉倒在酒楼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

呼朋聚友 划拳行令

梁实秋的另一段“辉煌”喝酒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青岛大学时,他与杨振声、闻一多等人组成的“酒中八仙”。他们呼朋聚友,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划拳行令,30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他们还偶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甚至狂言说“酒压胶济一带,拳(划拳)打南北二京”,真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想来,作为“八仙”之一,深得酒趣的梁实秋,肯定也是一员“虎将”。

雅舍

酒实在是妙 妙在何处呢?

梁实秋说几杯酒落肚之后人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连平时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

这便是酒的妙处,一个平时正禁的人,饮几杯酒之后,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形象”,再饮几杯,人的“形象”就更加生动鲜明。酒,简直就像一个“显微镜”。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饮酒的原因之一吧,能够全然地释放自己。

梁实秋在青岛居住地

不为酒困 才是高手

梁实秋是一个有节制的人,他追求低而不俗、雅而不虚的生活情趣。他的喝酒态度,与其生活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梁实秋说他的酒量不大,也从没有亲见过一般人所艳称的那种所谓海量。他说饮酒不可过量。古今中外,无论是神仙皇帝,还是小民百姓,面对美酒,不可贪杯。一贪杯,就会过量。过量,是一个人缺少自制力的表现。他认为,饮酒到一定量时,“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坐,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故而,大家在喝酒时不要勉强,尽力而为最好。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

对于喝酒,梁实秋说过两句著名的话,一是他引用《菜根谭》中的话,说喝酒最好的境界是:“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另一句是:“善饮酒的人是得酒趣,而不缺酒德。”

一碗好酒

据说,美洲的红人,他们认为酒是很神秘的东西,他们不惜用最珍贵的东西(土地)来换取白人的酒吃。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暴风雨》一剧中曾描写了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卡力班,他因为尝着了酒的滋味,以至于不惜做白人的奴隶。因此,可见酒的确有令人神往的效力。

但是金园台酒只盼能与君恰微醺,举杯邀朋,把酒话情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梁实秋对青岛的肺腑之爱
好个梁实秋!他的《雅舍小品》,品读如茶似烟也像酒,易使人上瘾
梁实秋谈吃--梁实秋(电脑藏书)
梁实秋语录
228 雅舍谈书梁实秋
梁实秋与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