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焦虑的父母:如何培养出内驱力强的自律型孩子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与获得成长的勇气。家长的终点不是孩子过上了你想让他过的生活,而是你帮孩子过上他自己想过的生活。

今天推荐的书本是《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这是一本结合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学读物,旨在帮助那些为如何培育下一代焦虑不已的父母。

依书中统计数据所言,现在是美国最安全和稳定的时代,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科技高速发展,工作机会随处可见,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但是在这个时代成长的孩子,反而比他们处于战乱、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的父母更加焦虑。

而如今的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高中生自杀,大学生作弊挂科逃课辍学,成人后对工作兴致缺缺,上班如上坟。

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这个锅应该让谁来接呢?

作者从脑科学入手,以浅显易懂的科普解释了大脑在情绪控制方面的工作原理。让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是杏仁核,让我们鼓足勇气、兴致勃发的是多巴胺。

高压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会让我们的杏仁核过度敏感,焦虑也因此产生。做我们不想做的工作,则会让大脑难以分泌多巴胺,得不到良好的体验,于是开始无聊,变得痛苦。要是做不好被指派的工作,就更加难受,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开始了恶性循环。

作者将这个脑科学的知识糅合到教育学,告诫孩子的爸妈,要想培养出不焦虑,有控制感的孩子,要做到两点:给孩子营造平静安全的生存环境,不要刺激他的杏仁核,让他总是紧张兮兮;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让他决定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成为一名权威型家长——不要指挥他的人生,而是给他提供建议和支持。

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这两点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干货,告诉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和怎么去做。家有少年未长成的父母们阅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所得有所悟的。

当然了,我作为一个没有孩子,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成年人,在阅读时同样有许多收获。而我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作者在与电子和科技相处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指导。

如今已步入全民互联网时代,个人手机使用几乎覆盖全中国。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大脑的使用方式。

要明确一点,许多应用的研发目的就是让人上瘾,增加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让人泡在里面,沉浸其中。电子游戏和社交应用给人刺激,分泌多巴胺,但让我们愉悦的同时,也让我们焦虑。

1.灯光和电子设备屏幕光的照射,推迟了人体自然分泌褪黑素的时间,这造成了人们的日夜颠倒和睡眠不足。疲劳成为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常态,而疲惫会让大脑的控制感下降,诸事不顺的体验增多,继而诱发焦虑。

2.社交软件让我们像一条被驯化的狗,永远流着口水期待着下滑菜单里的下一条会是个让人大吃一惊,兴奋不已的劲爆新闻,于是频繁点击,注意力严重分散。公开发言让我们处于透明状态,任何路过这条信息的人都可以在评论区品头论足一番,杠精可以在我的微博下自由抬杠,这会让我一整天都没有好心情。

所以互联网是双刃剑,而作者的建议是要学会利用它,让它成为工具,而不是让我们成为一条被驯化的狗。

1.在入睡前1个小时扔掉手机,可以把它放在厨房充电。拉上窗帘,关掉灯,给大脑提供分泌褪黑素的契机。睡眠充足之后,才有能力控制这只科技野兽。

2.学会单线程工作。自由切换的App让人们习惯了一心三用四用五六七八用,但实际上一心一意的效果更好,专心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胜过同时做三四件事,全部搞砸后的痛苦和不自信。

至于给家长们的建议,请看本书第9章。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为孩子生活的舵手、背着他们前进,然后到终点线——往往是考上了大学——再把还没有准备好独自面对的孩子放下来。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大脑,这是他们的控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驱型成长樊登读书
儿童总焦虑会导致大脑损伤
三重大脑、增强回路、杏仁核劫持
高敏感孩子怎么养?学会这4招,妈妈再也不担心他的成长
对于与日俱增的青少年焦虑指数,父母们应该做些反思
总是控制不住的大吼大叫,情绪失控的父母,拿什么来教育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