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粘滞性便秘的病机及治疗探讨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便秘。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便秘病证,又分粪质粘滞难解与粪质不粘滞二种情况。对粪质粘滞排便不畅的病症,文献尚没有足够的认识与讨论,但不少文章中都提到过有些病有粪质粘滞难以解出的症状,如在慢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性口疮、湿温病、糖尿病等都可见大便粘滞难解的情况。笔者将粪质虽不干硬,但大便粘滞难解的便秘病症称之为“粘滞性便秘”,现就其病机及其治疗进行阐述。

一、临床特点

粘滞性便秘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粪质不干,但粪质十分粘稠,大便多软溏或呈细条状。因粪质粘稠难以排出,患者排便极为费力,排便量少、慢而不畅,便后多有残便感,以致每日多次排便。便后粪便染纸肛门不易擦拭干净,或粪便粘便池难以冲洗干净。医生作直肠指诊时,手指在肠腔内感觉到肠壁粘滞不畅,转动艰涩,退出手指时可见指套上沾染物粘稠而难以擦净。

粘滞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体弱、大病后、素体湿热盛或痰湿重患者。患者或有神疲乏力、气短、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胸闷呕恶、口舌生疮、口气秽重等症。

二、病机

1、脾虚失运

本病多见于脾虚体弱、老年、久病体弱患者。因脾主运化,脾虚气弱,脾的运化失健,则会导致水谷运化与传导皆受其累,大便粘滞秘涩。《灵枢·口问篇》言:“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九·治虚劳大便难诸方》曰:“夫虚劳之人脾肺损弱谷食减少气血阻隔阴阳不和胃气壅滞上焦虚热流注大肠故令秘涩也。。老年人、大病后而发大便粘滞者,皆因元气虚弱脾气虚衰,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得转输,湿浊内生,肠腑传化失司所致。故脾虚失运是本病的发病之本。

2、湿邪或痰湿阻滞气

湿阻气滞是本病的重要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所言即指因湿邪粘滞,湿邪困脾,气机郁滞,腑气不通,胃气不降,大肠失于传导而导致的后不利或大便难、大便溏而不爽的病症。《景岳全书·杂证谟》云:“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

《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本病亦多见于痰湿素盛患者,《张氏医通·卷七》云:“肥人素多痰饮湿热结聚,因病每致大小便不通,腹满不食,气逆喘急,势盛不得不下,有屡下不得通利者,有再三下而始通者,有下之遂利不止者。大抵湿热素盛之人,大便不行,日数虽多,结粪甚少,所下不过溏粪垢腻,甚至骤下不可遏者。……,此本属湿热” 。脾虚湿浊不化,湿浊郁结化热,或湿与热结,湿热内结肠道,导致肠腑气机阻滞,则大便粘滞,欲便不得便。

粘滞性便秘其粪便粘滞难解,符合湿邪重着粘滞、秽浊的特点;同时粪质粘滞,胶结难下,又符合痰湿的特点。因此,“湿邪”或“痰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湿浊阻滞或痰湿胶结,阻遏气机,导致肠腑气机不畅,传导失常,大便秘涩不通畅。故“气滞”也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大便不通侯》:“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壅塞不通也。”《金匮翼·便闭统论》云“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3、兼夹气血阴阳不足

因为脾虚气弱,气血生化不足,有的粘滞便患者可同时兼见阴血不足的表现,可见到皮肤干燥,脱发,月经量少,目干涩等症,而使本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增加了辨证的难度,临证时需要加以注意。

综上所述,本病是在脾虚气弱失于运化的的基础上,湿浊或湿热阻滞气机,导致肠腑气机畅,传导不畅不利而发病的。脾虚为本,湿阻气机或湿热阻滞为标。

三、辨证与治疗

1脾虚失运证

症见:大便溏而粘腻,努亦难排出,努挣后汗出气短,便后肛门后重残便感。面色华,神疲纳少,肢软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法:健脾益气助运。代表方:黄芪人参汤(《脾胃论》卷中)。常用药:黄芪20g,升麻8g党参12g陈皮6g麦冬8g苍术、白术各10g,黄柏6g、神曲8g,当归6g、炙甘草3g,五味子8g,白芷9g,等

2脾虚湿滞证

症见:大便溏软,涩滞难下,肛门后重窘迫甚则脘腹痞满或胀痛、嗳气纳少,纳食正常或减少,或有肛门潮湿不洁。舌苔白腻,脉细涩。治法:健脾燥湿行滞。代表方:升阳除湿汤(《脾胃论》卷下)。常用药:苍术12g,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神曲、泽泻、猪苓各6g,炙甘草、陈皮、神曲4g,桔梗8g,等。

3、脾虚湿热证

症见:大便软溏粘滞,胶结难下。或有肛门灼热或坠胀不适,口干不欲饮口舌生疮,脘闷纳少,神疲体倦。面垢,手心汗多,口气秽重。体胖,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或细滑微数。治法:健脾清热燥湿。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常用药:法半夏12g黄芩9g党参12g,干姜9g,黄连6g,木香6g生苡仁10g神曲8g枳实(炒)9g,瓜蒌仁6g,半夏(制)9g,陈皮6g,白茯苓6g,桔梗6g,黄芩(炒)6g,白术(炒)6g,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黏滞性便秘作为便秘的一种特殊类综上所述,粘滞性便秘作为便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并不少见。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证,以脾虚为本,在脾虚的基础上湿浊不化,湿阻气滞,或湿热交结,肠腑传导失司,气机不利而发为本病。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标本兼顾,在健脾的同时,予以化湿、助运、导滞、清利并施。由于脾虚的恢复和湿浊(湿热)的燥化(清化)相对较慢,本病的治疗过程较慢,医患都必须对此有所认识。切忌急功近利,因起效较慢,而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峻下药图一时之快,结果加大治疗难度。

本文摘自于本人在2015年3月《江苏中医药》发表的同名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主升清,脾虚则清气不升,下走肠间而为飧泄
周仲瑛教授病机辨证十三条(4)
脾胃系病证-泄泻 (二)
“久湿入络”理论初探
泄泻诊治精粹
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四单元 泄 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