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离不开他们,也“容”不下他们 新体系如何收编“拾荒大军”
导读

熟悉的收废品吆喝声在城市里听到得越来越少了。非正规的“拾荒大军”一度是城市回收体系的主力军,如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正在逐渐萎缩,而城市的垃圾量却在上升。新的回收体系怎么构建?新旧体系又该如何相处?这是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轮车是“拾荒大军”的标配

拆违高房租,“拾荒大军”在萎缩

城市“拾荒大军”多年来一直都是城市回收体系的主力军。他们是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废品的人,一般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居民跟他们很熟悉,一个电话过去,他们就会上门来收。可乐瓶、大的矿泉水桶、废报纸、废纸板、废家电,他们都能处置。

“废报纸1块钱1斤,我卖到回收站是1块两毛五;废纸板便宜一点,回收价格在5毛钱左右,我卖到回收站7毛。基本上每斤废品赚两毛钱。”

在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做废品回收的张丽今年50多岁,是城市“拾荒大军”的一员,在这片区域已经收了近20年废品。大多数时候一天收废品“1000多斤是有的”。

不过张丽觉得,这几年日子没原来好过了:“道路交通管得严了,周边近点的回收站关了好几个,房租也涨了。”

据张丽介绍,她收废品的区域,过去有好几家废品回收站,步行距离甚至在20分钟之内,近几年基本都关掉了。如今张丽卖废品要骑电动车到外环,来回两个半小时。”张丽原来住的老公房月租金1300元,随着老公房动迁,搬家后房租涨到3500元,“马上就要涨到4000元了”。

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一批废品回收站场地不合规、手续不齐全,因属于违法搭建而被拆除。社区也不太喜欢废品回收站,一方面脏乱差,居民投诉多,另外也可能影响区域经济价值。

“城市的政策、拆建体系对废品回收行业影响巨大。”公益环保人陈立雯介绍,有的大城市废品回收集散被赶到郊区,城内回收链条上的人,今天有地方干活,明天可能就得搬家走人,生存空间缺乏保障。稍微年轻一点的人都离开了这个行业。

2018年8月8日,厦门市思明区志愿者周末服务活动,拾荒者三轮车经过,好奇张望。

新回收体系遇高成本难题

城市每天都在产生大量垃圾,有效地将它们分拣出来,对于资源再生、环境治理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上海市近年推进“两网融合”为城市垃圾回收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所谓“两网融合”,就是城市环卫系统和可回收系统两个系统的融合。

长宁区上航新村的垃圾厢房管理员郭元负责厢房管理,检查居民分类结果,同时他也是一家回收企业——上海新锦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的员工,把居民送来的可回收物进行分类。

“新锦华每两天来小区收运一次废品。废玻璃、干净的塑料袋、牛奶盒等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平时收废品的人都不要,但新锦华能收。”郭元说,卖废品的钱都算作他的收入,一个月有1000多块。

新锦华涉及几乎全品类物品回收,工厂企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客户,如今加入“两网融合”体系的建设中。新锦华副总经理孙亚明介绍,居民区的资源回收并不是一个好生意,“一些低值可回收物的价值甚至抵不了运费”。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回收系统“点、站、场”的建立。例如小区的垃圾厢房可作为回收点;原则上每个街道还应建立一个中转站,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郊区各区则至少配置一个集散场。“点、站、场”的定位是城市基础设施,方便企业堆放中转货品,降低物流成本。

2019年2月23日,在山东泰安泰山景区,拾荒的老人,面对车流,正在准备穿越马路。

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想做资源回收。以小黄狗为例,在上海多个小区放置了智能回收箱,分类回收纸类、塑料、金属、饮料瓶。居民选择投放的物品种类,就可以自助称重积分,积分可提现。居民也可用App和微信小程序预约上门收废品。据小黄狗负责人介绍,已经在上海800多个小区放置智能回收箱。

然而,新体系的建立并没有那么容易。其中“点、站、场”的选址就是个难题,尤其是中心城区。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想要每个街道选址建500平方米的中转站不容易。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部门介绍,目前“不强求中转站面积一定达到500平方米,只要能实现一定功能就行”。

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回收同样面临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回收箱的箱体很容易填满,需要人及时清理,还需要人短途驳运至堆放点”“一天下来利润覆盖不了人力成本”……

新旧交汇,拾荒人可纳入新体系?

新旧碰撞,对于拾荒人来说,面临的更是“何去何从”的问题。

“城市离不开他们,但也容不下他们。拾荒者游离在正规的垃圾处理体系之外,让可回收物在过去没有任何政府支撑的条件下得到回收。但是城市拾荒者不属于现代的、工业的、城市的企业或者经济部门,也不属于传统的农业,他们没有被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相关人士表示。

新体系的建立虽然不够顺利,但更规范的回收体系是大势所趋。“点、站、场系统运营起来之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废品流向追踪管理。过去不少废品都流向小作坊进行加工,带来环境隐患的同时,正规处置企业缺少货源,无法做大规模。”田强环保董事长胡喜超说。

在新的体系里,“拾荒人”的位置如何?

“我觉得可以‘收编’一些原有回收体系的人,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与居民建立了长期信任关系。可以让他们负责回收点、回收站的运营。”胡喜超说,“包括一些无法获得资质的回收站,我们可以先把管理规范起来。让原来的回收站管理人员继续管理。”

城市“拾荒大军”是城市回收体系的主力军

陈立雯也提议,新体系建立的同时,要考虑利用原有的回收体系。“废品种类之多无法细数,仅硬质塑料就可以分出几十类。精细分类是废品再生利用的基础,这也是原有回收体系最大的优势。重建一套排除民间群体的废品回收体系将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但“收编”不是随便挂名,怎么“收编”要从长计议。一个废品回收站的责任人表示,对于回收站的“收编”来说,要警惕简单挂靠方式和公司名称的表面变化,“真正实现经营权的转移变化很难,需要双方经营思路和理念的磨合”。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和今后的意见
互联网下的垃圾江湖
分析废品回收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废弃 加剧垃圾围城|再生资源|生活垃圾|废品
加大物质回收利用力度,彰显生活垃圾分类的优越性
回顾:北京废品回收行业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