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张斌桥”旧事杂谈

#头条本地创作者#​

文/张华泰

宁波老话:“东有张斌桥,西有鄞江桥;卖席桥卖席子,张斌桥卖黏头树(是一种叫刨花楠木头,刨出来的刨花浸出来的水,相当于现在女子的护发摩丝)。”如此说来张斌桥还颇有名气,对于老宁波人来说,那是再耳熟能详不过了,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甬城人成长,有苦亦有乐,幸福与烦恼。

张斌桥原址在:宁波市彩虹北路与大河路交汇处,对面便是原大河路,现称:中山东路与曙光路交叉口,历来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地段。旧时,宁波的后塘河,源于鄞东的三溪浦,经东吴、沙堰、宝幢、五乡、盛垫,张斌桥的大河航船埠头(大河路)。下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照片,在东郊路上,远处还可以看到这座雄伟壮丽的梅园石拱桥。

第一次建造张斌桥

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在“县东五里的后塘河,大河头上的第一条石拱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距今已有940年”。

第二次扩建张斌桥

1914年,由鄞州东乡善士陈永炽出资扩建张斌桥。由史久稻、柳哲衲监工督造,鹿亮、陈淇书额。

桥长30米,高7米。跨度10米,8根石柱栏杆。

建筑材料:采用宁波四明山特产“梅园石”,质地细密光滑。

造桥工艺:桥洞弧线优美,桥石棱角十分耐看;桥栏石柱上石雕的小石象、小狮子和莲花,惟妙惟肖,伶俐可爱。象征“吉祥如意,平安喜乐”。可昔大多动物石刻在文革时期被毁,只留下一只珍贵的雕刻小白象。

张斌桥的优点

38级石阶足见桥身之高,你若站在桥顶,就能眺望桥下清晰错落有致白墙青瓦,民居和挑担吆喝做生意的小贩。夏日傍晚,因为桥高招风,自然风迎来纳凉的市民。人们在桥上聊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宁波老话“桥头老三”就出自此地市井文化的写照。

张斌桥有一个不同凡响之处,就是桥洞下驳有一条纤道。由此,纤夫再也不用跑上桥,再走下桥去拉纤,直接从挢洞走,省时省力,确实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但更多时候桥下纤道多用作航船上下客的码头,以及小件货物的传送站。

自从大河头有了张斌桥,方便了两岸之间过往的东乡客人上城看病、购物,七塔寺烧香拜佛、去宁穿汽车站乘车、大河头航船码头座船,若无此桥就要走到后塘街,再转弯走一段,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和脚力?可谓“一桥架南北,天垫变通途。”

1988年,因宁波市道路扩建,有900多年历史的张斌桥被拆除。自此宁波市最有名的古石拱桥“张斌桥”,在江东繁华地段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下图为七塔寺旁边珍贵的张斌桥历史资料:“张斌桥传说和重生记,悬赏提供“张斌桥”遗失构件的启示”。

关于“张斌桥”名字的来历:宁波民间有阴曹助建“张斌桥”,讲的是人间不平事,阴曹得报应。恶人的罪孽,终究会受到惩罚,善人的善愿一定会实现,告诫大家要“众善奉行,诸恶莫做”。

一种传说:张斌老伯住在鄞州后塘河大河头彩虹路边,他行善积德,以打草鞋为生,有时也替人撑摆渡船赚点小钱。看到东乡百姓往返于百丈街与大河路两岸,全靠步行到江东后塘街甬江东岸边,再转弯才能到要去达目的地,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和脚力?老伯心想若能在有生之年,以卖草鞋和撑摆渡船赚来的钱,建一座桥造福乡邻,那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传说大河头菜市场有一个姓陈的肉店倌,卖肉短斤缺两,赚老百姓的黑心钱,久之这个肉贩背上长了一个毒疮,生命垂危之际,梦中“灶君爷”告诫他,要他买下张斌大伯的全部草鞋,送给路人积阴德,背上的毒疮才会痊愈。数年内,肉贩将所有卖肉赚来的银子,全数买草鞋送给路人,毒疮也缓慢好转。张斌大伯将卖草鞋钱全数用于建桥,四方乡邻感恩他的善良为民积德之举,待桥建成后命名此桥为“张斌桥”。

另一种传说:宁波城南“长春门”边有家米店,老板名延庆刻薄奸诈,常用大斗进小斗出的手法赚黑心铜钿。延庆有一女儿,十六年岁,名叫采莲,却娴淑端丽,乐善好施,芳名远扬。

一日,一只鹦鹉飞到采莲窗口,边呜又跳审视正在梳妆打扮的小姐,采莲对鹦鹉说:“这儿无你的食物,楼下店堂里有很多米,你可去啄吃。”却不知鹦鹉竞开口说:“我是地府的判官,久闻你美丽善良,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因你阳寿已尽,特来执行任务,我是阴间的判官,若你做我夫人,保证你能享受荣华富贵。”

采莲一为自己短命而意外,又为地府的判官的行为不端而反感,她不愿嫁给以权谋私之徒。可她还未表明自己的态度,灵魂就如一缕青烟,被鹦鹉的羽毛扇到地府去了。

在地府这位判官说明她只是考察采莲的本性如何?看来小姐不是贪求享乐的女子,遂耐心陪采莲参观阴曹地府。

采莲在地府见到其中一位正在受刑的人,竟然是她的父亲延庆,急问判官他犯了何罪,要受这么重的处罚?判官说:“你父往日作恶多端,坑人无数,虽阳寿未尽,但惩罚难免。你看狱卒用利锥,把你父亲所做的桩桩罪行都刻写在背上,然后你父还得过几年比死还难的活受罪。”

采莲待父孝顺,目睹父亲惨状哀恸不已,感动了判官,告诉采莲一个破解方法:“只要把你父亲所有昧心钱去换城东张斌大伯的“黄金万两”交给本官,即可免遭其罪。说毕将采莲推下奈何桥下。

回到人间后的采莲与父亲延庆,一起在明州城四处寻找张斌大伯,最后在江东大河头边找到了他。张斌大伯住在城东后塘河大河头渡口茅草房中,是一名贫困无财的古稀老人,在渡口有客人时他摆渡,平时编织草鞋。为使客人穿着舒适,他不怕辛苦把草鞋中多余的节梗修前得平滑细腻,日久他剪下的草节堆积如山。张斌大伯的草鞋任人取用,客人随缘把一些铜钿放在装草鞋的框中,穷人无钱买草鞋,则免费奉送。

延庆父女向张斌大伯买“黄金万两”,张斌指向一堆草节这就是“黄金万两”。原来这就是张斌大伯无量公德的见证,价值岂能用黄金来衡量?延庆父女说明来意后,将家中所有的钱财付给张斌大伯,换回了“黄金万两”,并置香案煅烧,取灰沫调以麻油,敷于背上,背伤不日愈合。可惜采莲小姐不久却无疾去世。

张斌大伯用延庆父女买“黄金万两”所有银两,加上他多年的节储铜钿,做了与宁波建筑古迹有关的三件善事。

一是在江东后塘河大河头渡口建一座桥,以方便过往客人省时又省脚力。人们称此桥名为“张斌桥”。在张斌居住过的彩虹北路一带,据说,他的后代人才辈出,出现过清代的状元,连清朝皇帝也亲敕“状元牌坊”。使人们感悟出“人要心善,树靠根基”的道理。

二是在宁波市灵桥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建了一座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为天下讲宗五山之二的宁波“延庆寺”。以告诫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内心的觉悟并无时间界限,只要放下屠刀,也能立地成佛,的佛学的道理。

三是在宁波市解放南路日湖边的塘河两岸建造了一座秀娟清丽的石拱桥,命名为“采莲桥”,意曰:女子要孝顺父母,行善积德。《鄞县通志》记载采莲桥:县城南1.3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跨日湖河,东接横街头的莲桥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采莲桥建于元丰六年(1083年)。居住在此的张延章有诗为证:“六月暑天漫郁居,采莲桥下采芙渠”。以下这一张图是按照月湖采莲桥样子,在鄞州区下应天官庄园重现的“采莲桥”。

如今,为纪念采莲姑娘,在宁波药行街与开明街交汇处建有一处“莲桥第”,内中有一处景点:孝女“采莲”桥,与不远处的“天封塔”相得益彰。改建的小区全是老宅建筑,灰砖黛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户人家,庭院深深,马头墙重重,仿佛明清古风近在咫尺,伸手可及。

最后说一说:张斌桥的结局。张斌桥被拆除后,好在有关部门没有废弃它,而把拆解桥的构件,编号后运到东钱湖的平山堰边放置保护,等待重建,但这一等就是20多年。一直到2013年残存的张斌桥构件经过4个多月的增补组装,才重现在鄞州区下应天宫庄园西江古村的西江河上,供游人参观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百四十年前的宁波影像,来看看你脚下这片土地当时的模样
064-宁波江北民间故事
全国海鲜界的天花板,在宁波菜市场
浙江省有一个古村,村中没有一户人家,却成为宁波市有名的风景
100多张宁波老照片,很多老宁波人都不一定见过!
“话说济水” 征文 | 龙潭夜月 | 作者:王强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