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绽放到凋零,一位少女是如何被毁灭的?

2017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在家中自杀。《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她留给世人的唯一作品,她用极度冷静的笔调,讲述了房思琪被老师诱奸十几年,最后精神崩溃变成疯子的故事。

令人悲痛的是,这个故事却是根据自身经历改编而成。作者每写一个字,都像是在用刀剜肉,把自己的伤疤撕裂拽开,袒露的是她千疮百孔,淌血不止的心。

但是在我看来,林奕含写这本书不仅是为了控诉罪行,为自己鸣冤。

她冷静的叙述和清丽的文字之下,包含着对房思琪这类群体命运悲剧的思考。她剜肉不是用来给自己补疮,而是为了补社会之疮。看似是申诉一个人的苦难,实则是描绘整个社会的悲剧。

如同评论家所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1、他人的伤害摧毁房思琪的身心

林奕含把故事设定在了一栋大楼里,在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空间里,每一个人都像在出演一幕舞台剧,言行举止被无限放大。

这栋大楼便象征着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主人公房思琪在其中成长,春风如煦之下危机四伏。即便她时时小心,处处留意,但依然难逃厄运的魔爪。

一个拥有着惊天美貌的女孩,在淫邪凶恶之人眼中是诱人的猎物,在同伴朋友中亦是令人嫉妒的公主。这恰恰说明是他人心中的恶念在作祟,美丽本身并没有错,他人的伤害是造成房思琪悲剧的直接原因。

① 丧尽人伦的施暴者作恶

书中的李国华是一位补习班老师,在教书育人的高洁下,藏匿着淫魔丑恶的狼心。他利用房思琪对老师的崇敬,借修改作文之名,奸污了12岁的房思琪,一朵花在还未绽放之前就这样枯萎。

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房思琪,身体的贞洁已经被夺走,而这一切竟然被李国华说成是爱情。他引经据典,卖弄风雅,向房思琪表白心迹,把她踢进自己的圈套,一次又一次侵犯,竟然长达十几年。

李国华说:“记得我跟你们讲过的中国人物画历史吧,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

相比老师,李国华更擅长的是演员的角色。他善于隐匿自己的兽欲和恶行,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示人,没人会怀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精英”是强奸犯。

他有着丰富的“捕猎”经验和周密的计划,在房思琪之前,他已经“捕食”了多个猎物,几乎从未失手。

面对这样一个惯犯,尚是孩童的房思琪毫无反抗的能力,从身体的控制到精神的控制,李国华一步一步压缩着房思琪的生存空间,意图将其幽囚在自己的淫梦中无法脱身。

房思琪一生最美好的青葱岁月都被李国华摧毁,肉体和精神都被李国华玷污,这是房思琪走向灭亡的最直接原因。

如同《红楼梦》中,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在本书中,许伊纹便是房思琪的影子。书中多次写到两人很像,这种相似不只是容貌上的美丽,更体现在命运上的悲惨。

许伊纹深爱着钱一维,可是婚后她才知道,外表儒雅随和的丈夫竟然酗酒家暴。温柔善良的她夜夜忍受毒打,在酷暑时节她依然高领长袖,只为了掩盖累累伤痕。

直到待产的她被丈夫踢打到失血流产,她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丈夫泄欲的工具,心灰意冷的她终于选择离开。

房思琪和许伊纹就像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所塑造出来的“双生花”,两人都在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苦痛缄口不言成为了她们的心照不宣,正是因为深知对方正在遭受痛苦,因而不想用自己的痛苦加重对方的灾难。

房思琪和许伊纹是善良美丽的代表,李国华和钱一维是残暴邪恶的代表。房许二人如同温顺的羊羔,李钱二人如同凶狠的恶狼,羊羔不会自投罗网,恶狼却会侵袭捕猎。

林奕含在文中并没有指明这一点,但是我们依然能体会到这份良苦用心。不是美丽引诱犯罪,而是犯罪摧毁美丽。施暴行恶者的兽欲和邪念得不到压制,房思琪的悲剧依然还会上演。

② 朋友嫉妒误解后的抛弃。

刘怡婷是房思琪的玩伴,两人自小形影不离,无话不说。很值得玩味的是,林奕含似乎借鉴了一些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同房思琪惊为天人的美貌不同,刘怡婷却相貌平平,甚至还有一些丑陋。两人在文学上的共同爱好,让她们在大楼里结成了“同盟”,进而成为了知心朋友。

但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因为李国华的出现,最终被彻底瓦解。

两人都很崇敬爱慕李国华,当房思琪陷入了李国华的圈套,房思琪的被奴役所呈现出的爱恋关系在刘怡婷的眼中就变成了一种胜利者的炫耀。

刘怡婷有种自己的东西被最好的朋友夺走了的感觉,嫉妒让人失去理智,感情便会出现裂痕。

哦天啊,房思琪,你明明知道我多崇拜老师,为什么你要把全部都拿走?”

一旦产生这种怨恨的感觉,刘怡婷对房思琪后来产生的一系列的创伤反应,便缺乏正常的思考,她就不会意识到思琪正在受难,反而会觉得她是在无理取闹,让自己不得安宁。刘怡婷的误解和漠视堵塞住了房思琪倾诉的渠道,这只能让房思琪感到心寒,无疑又是一记精神重创。

更让房思琪感到绝望的是刘怡婷无情的责骂

天啊,房思琪,有师母,还有晞晞,你到底在干吗,你好恶心,你真恶心,离我远一点!”

精神濒临崩溃的房思琪希望在刘怡婷这里寻求慰藉,但得到了的却是恶狠狠的骂语。刘怡婷认为房思琪不知羞耻,引诱了有妻小的李国华。受害者反倒变成了犯罪者,这是对人性的莫大讽刺。

刘怡婷抛弃了房思琪,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瞬间化为灰烬,房思琪的世界里只剩暗无天日的混沌,这是房思琪遭受李国华的伤害后的二次伤害,甚至比第一次伤害更痛。

2、自身编织的精神幻境恶化房思琪的处境

遭受了李国华的侵害,刘怡婷的抛弃,房思琪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从外界无法得到解脱,她只能回溯内心,寻求自救。

这种自救不仅没有减轻她的痛苦,反而让她更加迷茫和绝望。用尚未成熟的精神世界缓解残酷的现实世界带来的阵痛,其结果只能是带来精神的崩溃,让房思琪最后的一块生存空间也随之消逝。

① 编织文学幻境

林奕含在书中赋予了三个女性角色一个共同特征——爱好文学。房思琪的早慧得益于从书本中读到的一切,使得她对于性,对于爱情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感触和认识。

而正是这种完全从书本得来的感触和认识让她变得变得过于感性化和理想主义。

因为对文学的喜爱,导致她对满嘴风雅的李国华有一种爱慕之情,一个可以整篇背出《长恨歌》的男子,对于一个懵懂的文学少女竟具有如此的吸引力,仿佛施下魔咒。

当房思琪被侵犯以后,她选择的方式是用墨水冲淡记忆,用写作记录自己的血泪史。她更加痴迷于文学,并且有意强化了阅读这个仪式,不难理解这是房思琪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

当肉身被玷污以后,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持精神的高洁。房思琪将身心浸润在文学的海洋中,正是为了洗刷李国华残留在自己身体内的污秽。

书中不止一次描写了房思琪对许多作家作品的见解,她理解的越深,她在文学的理想观中越快乐自由,相应的,当她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就越痛苦,这成了一个无法解释的悖论。

房思琪亲手为自己编制了一个文学幻境,也终究被这个幻境所吞噬,我并非是批判文学,更不是批判房思琪。

我想表达的是,人类不应该夸大文学的价值,一旦陷入盲从的境地,所谓的理想主义只会变成自己的葬歌。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曾说:“我们对于神,与其陷入一种荒谬的信仰,还不如不抱有任何信仰,因为后者只是对神的无知,而前者却是对神的亵渎。”

这个论断同样适用文学价值的评定,房思琪其实无意识中陷入了对文学的盲从,如同受难者希冀在宗教中得到解脱,这无法根绝她的痛苦,只能恶化她的生存环境。

② 编织爱情幻境

很奇怪的是,与读者对李国华的愤恨态度相比,房思琪对于李国华的兽行则鲜有怨恨之语。我们可以看到她多次为自己悲惨的处境痛哭,怨恨自己不干净,但一切都未上升到对李国华的批判,好似在刻意淡化施暴者的恶行。

这种反常的行为和许伊纹夏天穿高领长袖掩饰伤疤,和她在离婚后却依然接受了丈夫的见面,并与之偷欢,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麻痹自己,强迫自己进入爱情幻境。

因为不这样做,她们觉得自己就很难活下去。

房思琪和所有受害者一样,也出现了一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更可怜的是,她本身就对李国华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十几年的侵犯让她产生了可怕的依赖感。

更可怕的是,她知道李国华在犯罪,在摧毁自己,但是她必须强迫自己爱上他,把这当成是一场自由恋爱,让这一切变得合理,否则在精神上她立马就会崩溃。

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从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房思琪编织了爱情幻境来麻痹自己,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是无奈之举,但终归是是一种崩塌了的畸形思维。当李国华厌恶了她的身体,抛弃她而去物色新的猎物,爱情幻境即刻破碎,房思琪再一次被抛弃,这一次她已经没有任何幻境再可以编织,只能走向疯狂。

3、社会的弊病扼杀了房思琪的生存希望

美国人类学家Winkler曾说“强暴是社会性谋杀”,这是描述房思琪毁灭历程的最佳术语。

房思琪的毁灭过程除了上述的他人和个人的影响以外,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个体的生存延续必然会受到社会群体的制约和影响,其中,社会的良性功能有利于个人成长,而社会的弊病则会阻碍个人的成长。

房思琪作为个体,性教育的缺位是她悲惨遭遇的社会原因;当她的遭遇被放大到社会群体,大众的反应又直接影响了她继续求生的可能性。

① 社会舆论让房思琪遭受诋毁

关于社会舆论对房思琪的诋毁,书中写的很隐晦。林奕含没有直接写社会舆论是怎样推波助澜的,而是用另一个受害者郭晓奇的下场反衬房思琪的遭遇,让读者自己体会个中心酸。

在物色到房思琪以后,李国华给了郭晓奇一笔钱,便彻底抛弃了她。郭晓奇醒悟之后,选择去论坛揭发李国华的恶行,然而她收获的只有诋毁和谩骂,每检阅一个回应,她就像被杀了一刀。

大众关注的焦点不在于郭晓奇受到了多大的伤害,而是在于李国华给了她多少钱,在于她为什么不反抗,在于受伤害的是李国华的妻子。

我们可以看到舆论并没有站到受害者这一边,相反还用污浊的语言给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而房思琪的处境则更加糟糕,当她被凌辱的照片在网络疯传,舆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她瞬间从受害者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归根结底和鲁迅《示众》所描写的看客心理是一样的,吃人血馒头比伸张正义更能得到响应,社会舆论的失衡让舆论本身走向了歧途

过几天,郭晓奇家的铁卷门被泼了红漆。而信箱里静静躺着一封信,信里头只有一张照片,照的是螃蟹思琪。

这种社会舆论很值得玩味,当房思琪遭受伤害的时候,社会群体是失声的,没人知晓,自然谈不上声援;当房思琪的照片被曝光到网络的时候,社会群体开始发声了,不侮辱。是声援,而是侮辱。

仿佛人人都是战士,要扫除苍蝇,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这样的处境下,房思琪想要正常生活是很困难的。人言可畏,语言可以赞美一个人,也可以杀死一个人,舆论的烈火没有让房思琪涅槃重生,而是让她灰飞烟灭。

② 性教育的缺位让房思琪耻于揭露遭遇

文中有段房思琪和父母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此时的房思琪已经遭受了李国华的侵犯,可惜父母没有读懂房思琪的求救信号。“谈性色变”,多少孩子毁在了这四个字上,在房思琪父母的观念里,家庭教育根本不包括性教育。

似乎不谈性,性就不存在;不谈恶,恶就会消亡,这种教育理念人为删减社会和人的复杂性,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房思琪,耻于将自己的遭遇公之于众,刘怡婷对她的辱骂和误解是社会反应的缩影,她由此预见到了揭露恶行的后果。连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都嫌她脏,更不消说那些普通大众了,令人顿生寒意。

甚至于在性的禁忌下,房思琪自己都会嫌弃自己肮脏,连受害人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施暴人自然心安理得。李国华之流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才屡屡得手,社会对性的禁忌就是他们最好的凶器。

房思琪陷入这种矛盾痛苦中,得不到解脱,最后只能疯掉。与此同时,还有无数个李国华在施暴作恶,还有很多个房思琪正在遭受苦难。性的禁忌一天不破除,正义一天不伸张,悲剧便将继续上演。

我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林奕含写这本书目的不是为了讲述自己的青春残酷物语,也不是为了替自己发声,而是让世人看到房思琪是怎样在他人,自己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读懂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林奕含为什么会走向自杀的结局,房思琪的遭遇只是小说,而林奕含面对的却是活生生的世界。房思琪成为疯子是因为她的精神早就死了,只剩肉身;林奕含走向自杀是因为她的肉身早就死了,唯剩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2)
如果“我”爱上了诱奸犯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她可能是张爱玲以后最好的中文写作者
美女作家26岁惊艳文坛,成名后却痛苦自杀,13~18岁她经历了啥?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