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炎、肝硬化》——胡希恕

胡希恕老中医,在六十年代,曾治疗了大量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并多次做学术报告,其经验和学术思想也多次刊登于报刊、杂志。

他治疗肝炎、肝硬变的待点:第一,不是用一方统治一病,而是据症状特点辨方证,用相应的方药治疗。第二,多用经方治疗。胡老所用经方很多,其论治经验丰富多彩,为了便于记忆,把其论治主要经验概括为三大法,这就是:急性黄疽型肝炎以利湿、清热、疏肝为大法;无黄疽型慢性肝炎以疏肝、袪瘀、和胃为大法;肝硬变、肝腹水以益气、淡渗、祛瘀为大法。

一、利湿清热疏肝主退黄

(一)有关黄疸型肝炎的论治

黄疸多见于急性肝炎,病因主为湿热。《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即是说,黄疽的形成,主为瘀热在里,即湿热相瘀于里不得外越之意。胡老精研《伤寒论》有关论述,又结合临床总结指出:若热胜于湿者,见大便难等症为阳明证,古人谓为阳黄;若湿胜于热者,见大便溏等症为太阴证,古人谓为阴黄。阳黄宜下,茵陈蒿汤、梔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等为治黄常用之良方。阴黄则但利其小便,宜茵陈五苓散等。不过以上诸方适证应用,虽能驱黄,但有的黄去,而肝炎常迁延不愈。因肝喜疏泄而恶郁滞,肝病则气郁不疏,肝气久郁,则血脉凝滞而致血瘀,故令不愈,法宜驱黄中兼以疏肝,则黄去肝炎亦治。

(二)常见方证

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变化多端,自有许多适应治疗的方证,胡老常用的是以下两个方:

①大柴胡合茵陈蒿汤,主证:发黄,胸胁苦满,呕逆微烦不欲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腹胀满,舌苔白膩或黄,脉弦滑数。

方药:柴胡8钱、半夏4钱、黄芩3钱、白芍3钱、枳实3钱、大黄2钱、栀子3钱、茵陈蒿6钱、生姜3钱、大枣4枚。

加减法:若上证又见心中懊憹、发热者,上方再加豆豉6钱;若大实满、小便不通者,加黄柏3钱、硝石4钱。

②柴胡茵陈五苓散,主症:心烦喜呕,不欲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脉弦细。

方药:柴胡6钱、半夏4钱、黄芩3钱、党参3钱、生姜3钱、茵陈蒿6钱、猪苓3钱、茯苓3钱、苍术3钱、泽泻5钱、桂枝2钱、大枣4枚、炙甘草2钱。

(三)验案

例1刘某,男,63岁,病案号17879。初诊日期1965年3月1日:一周前高烧,不久两眼巩膜发黄,小便黄如柏汁。现兼见两胁胀满,纳差,口苦,恶心,舌苔白,舌质红,脉弦稍数。GPT219单位(正常值100单位〉,黄疸指数20单位。据证分析,此为大柴胡合茵陈蒿汤方证,用其加减:

柴胡4钱、半夏3钱、黄芩3钱、白芍3钱、枳实3钱、栀子3钱、大黄2钱、茵陈蒿1两、生姜3钱、大枣4枚。

结果:上方服七剂,黄疸退,服二十一剂,症渐消,一个月后复査肝功正常。

例2王某,男,25岁,病案号3343。初诊日期1978年4月27日:两月前患痢疾,痢止后出现腹胀、腹水、下肢浮肿,经检査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两月不见好转。现症见:腹胀,低烧,纳差,乏力,头暈,便溏,尿黄,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腹水征( ),下肢可凹性浮肿( )。实验室检査:。GPT大于600单位,TTT17单位,TFT( 〉,HBsAg11:32。蛋白电泳:白蛋白46.4%,a13.48%a28.7%,β14.9%,γ26.7%。腹腔穿剌液:细胞总数310个/立方毫米,WBC280个/立方毫米。超声波检査:肝肋下1.5厘米。证属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为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方证,药用:

柴胡4钱、半夏3钱、黄芩3钱、枳壳3钱、白芍3钱、生姜3钱、大枣4枚、木防己3钱、椒目3钱、大黄2钱、葶苈子3钱、茵陈蓠8钱。

结果:上药服七剂后,因出现鼻衄、心中烦热而与三黄心汤4剂,鼻衄止、心中烦热消失,而以少腹坠痛、肝区痛、纳差、下肢浮肿为主,故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服药月余,纳增,面丰满而红润,症以肝区痛、气短、小便少、下肢浮肿为主,故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半月后,查腹水巳消,下肢浮肿也不明显,仍以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加臧,治疗五个月余,査肝功正常,HBsAg1:16,蛋白电泳:白蛋白65%,a1。,4.09%,a26。1%,β9.5%γ15%。

按:此患者治疗半年后,肝功正常,腹水大致消退,但每年春季以后,肝功遂渐升高,直至10月以后方逐渐恢复正常,连续观察两年如此,但腹水、浮肿未再出现,三年后失去联系。值得说明的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多属阳黄,尤以例1所见以大柴胡合茵胨蒿汤方证为常见。临床虽亦有阴黄,但以胃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为主的柴胡茵陈五苓散方证多见。而真正太阴虚寒下利者,则很少见。又据胡老多年经验认为:黄疽型肝炎并发腹水者为难治。例2是疗效较好的一例,惜观察时间较短。

二、疏肝祛瘀和胃使邪却

(一)有关无黄疸型慢性肝炎的论治

找中医看病的肝炎患者中,更多的是无黄疸型肝炎,其中也有急性肝炎,但多数则为慢性患者,其病程长,病情多变,治疗起来颇费心神。《灵枢·五邪》篇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的记载,颇似对无黄疸型肝炎的证治论述。

胡老治肝炎,即宗其义,确有良验。胡老译释这段论述认为,前段是述其证,后段是论其治。肝炎患者多有肝脾肿大则胁中痛,肝区在右,本应右胁痛,剧则涉及于脾,故两胁中痛。寒中,即胃中寒,因肝病传脾,胃不和而寒停于中。恶血,即瘀血。恶血在内者,肝藏血而客疏泄,肝病气郁,血液凝滞,因致恶血在内。行善掣节者,谓下肢酸软,行动则觉关节牵掣不利,由气滞血瘀所致。时脚肿者,由于胃虚有寒,不能制水。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者,谓刺行间穴,用泻法以疏肝。补三里以温胃中者,谓剌足三里穴,用补法以温胃中寒。取血脉以散恶血者,谓以针剌放血以散瘀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者,谓放耳间静脉血以治行则掣节。此原是论述有关针灸的治疗大法,但其理也很近于内科的证治。

基于以上的论述,结合临床观察,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的形成,多为气郁而瘀,治疗既宜琉肝又须祛瘀。胃为生之本,肝病每使胃不和,治宜和之,和者当重視其胃气,不可使胃气有伤。胃气衰者,病必不除,胃气敗则死。因此,疏肝、祛瘀、和胃三者,为治慢性肝炎的原则大法。不过胡老特别强调:具体证治,还须细辨方证,他一再指出:方证者,方药的适应证,此本出自仲景书,为用经方的准则。论中有桂枝汤证、柴胡汤证,柴胡汤证中又有小柴胡汤方证、大柴胡汤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等,这些柴胡汤方证均有疏肝作用,然各有一定的适应证,如使用正确则得效益彰,如果用得其反,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治疗肝炎,必须依据症状辨方证,然后选用适应的方药,才能治好肝炎。

(二)常见方证

无黄疸型肝炎的方证常见以下几个:

①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主症:胸满胁痛,渴而不呕,身倦乏力,下肢酸软,或肩背痛,或腰痛,或头晕,大便偏干,舌苔白,脉弦细。

方药:柴胡8钱、黄芩3钱、花粉4钱、生牡蛎3钱、桂枝3钱、干姜2钱、白芍6钱、当归3钱、川芎2钱、丹参1两、茯苓4钱、苍术3钱、泽泻6钱、炙甘草3钱、茵陈蒿8钱。

加减法:若上证见肝区痛剧者,加王不留行3钱、葱须3钱,旨在活血疏肝止痛;口舌干燥而烦渴不已者,加生石膏1两半;肝功巳正常,而证犹不了了者,上方去丹参、茵陈蒿,适证加减他药,继服至症状消除为止。

②小柴胡当归芍药散茯苓饮方证:主症:胸胁苦满,心下逆满,痞硬,恶心,噫气,甚则吞酸,胃脘疼,不能食,大便时溏,舌苔白弒,脉弦细。

方药:柴胡8钱、党参3钱、黄芩3钱、半夏4钱、枳实3钱、陈皮1两、生姜3钱、白芍6钱、当归3钱、川芎3钱、茯苓4钱、苍术3钱、泽泻6钱、丹参1两、茵陈蒿8钱、大枣4枚、炙甘草2钱。

加减法:肝区痛甚者,加王不留行3钱、苦拮梗2钱,旨在活血理气止痛;口渴明显者,加白茅根5钱。

③小柴胡丹参茵陈甘草汤方证:主症:食欲不佳,或无明显不适,但肝功不正常,小儿肝炎多见本方证。

方药:柴胡8钱、党参3钱、黄芩3钱、半夏4钱、丹参1两、茵陈蒿8钱、生姜3钱、大枣4枚、炙甘草3钱。

加减法:腹胀明显或有嗳气者,加陈皮1两,理气和胃降逆;大便干而不爽者,加白术5钱,健中和胃。

④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方证:主症:胸胁及心下满,时有眩悸,肝区隐隐痛,不呕不渴,腹胀或痛,小便不利而大便溏频,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柴胡4钱、白芍6钱、当归3钱、枳实4钱、川芎3钱、苍术3钱、泽泻6钱、炙甘草3钱、茯苓4钱。

加减法:肝区痛者,加王不留行3钱、三棱2钱、莪术2钱,理气活血止痛;肝功不正常者,加丹参1两、茵陈蒿8钱;肝脾肿大者,加鳖甲3钱、龟板3钱;面部色素沉着,或下肢皮肤色素沉着、黑斑、瘀斑明显者,合用大黄蛰虫丸。

⑤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主症:胸胁苦满,心下急,微烦欲呕,肝区痛剧,GPT偏高,舌苔黄,大便干燥。

方药:柴胡8钱、半夏4钱、黄芩3钱、枳实3钱、白芍3钱、桂枝3钱、桃仁3钱、丹皮3钱、茯苓3钱、大枣4枚、生姜3钱、茵陈蒿8钱、大黄2钱。

加减法:肝炎本多虚证,尤以血虚水盛多见,但在漫长病变过程中,或因气滞血瘀而实,或因外邪相加而实,故时有呈现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者,当适证应用;若遇有里实燥结甚者,可加芒硝3钱冲服;而大便偏溏者,可去大黄;肝功不正常者,可加丹参1两、茵陈蒿8钱。

(三)验案:

例3伊某,女,26岁,病案号4216。初诊日期1979年5月18日:自1976年4月起肝功一直不正常,经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后在本院门诊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法治疗半年多亦来见效果。査肝功:TTT8,单位,TFT( ),GPT766单位〈正常值100),HBsAg1:32。主要症状:下肤酸软,右胁痛疼,恶心,嗳气,纳差,夜间肠鸣,月经前期,舌苔薄微黄,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水饮停滞,治以疏肝理气,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6钱、黄芩3钱、生牡蛎3钱、天花粉4钱、桂枝3钱、干姜2钱、白芍3钱、川芎3钱、王不留行3钱、丹参1两、茵陈蒿8钱、茯苓5钱、苍术3钱、炙甘草3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因出现尿频、尿痛、尿急,改服猪苓汤加生苡仁3剂,症除。又因恶心腹胀,大便溏等,改服小柴胡汤合茯苓饮6剂,恶心腹胀消失,大便转常,再投与初诊时原方加减,服用二月。12月17日査肝功正常。

例4索某,男,25岁。病案号43609。初诊3期1978年5月8日:自1977年4月诊断为肝炎,GPT—直波动在300·600单位,曾经住院服西药治疗一年无效。本月査肝功:GPT600单位以上,胆红质定量1,6毫克%,TTT10单位,TFT( ),HBsAg1:32。主要症状:乏力,肝区痛,常咽痛,小便黄,舌苔薄白,脉弦数。胡老诊脉后指出:此证虽病久且见乏力,乍看为虚,但细看脉证,实为肝郁偏实热之证,故拟以疏肝祛瘀、淸热利湿之法,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茵陈蒿汤:

柴胡6钱、黄芩3钱、白芍3钱、大枣4枚、半夏4钱、桂枝3钱、大黄2钱、生姜3钱、枳壳3钱、桃仁钱、丹皮3钱、茯苓4钱、炙甘草2钱、茵陈蒿8钱。

结果:上药加减服用三个月,咽痛已,肝区痛偶现。査肝功:GPT143单位,TTT(-)TFT(-),胆红质定量0.9毫克%,HBsAg1:32。但大便转溏,乏力腹胀明显,说明邪实去,而本虚明显,证为血虚水盛为主,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药用:

柴胡6钱、桂枝3钱、黄芩3钱、天花粉4钱、生牡蛎4钱、干姜2钱、炙甘草2钱、白芍3钱、川芎3钱、当归3钱、苍术3钱、泽泻3钱、丹参1两、茵陈蒿8钱、茯苓4钱。又腋一个月,症状消失,肝功正常,HBsAg(-)。

三、益气淡渗祛瘀保肝康

有关肝、肝腹水的论治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側,胁下腹痛。”揭示了肝硬化、肝腹水的脉证。胡老认为,该病主要是气虚血虚,血虚水盛,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不能急于攻水而求近效,要待别注意慎用大戟、芫花、甘遂、黑白丑等攻伐逐水之品。这些都是毒性明显的药物,肝硬化、肝腹水多是慢性肝炎迁延不愈,肝功衰竭已极,已不能耐受这些药物的毒性剌激。肝脏本是重要的解毒器官,肝功衰竭,无能力解毒,有毒物质将进一步毒害肝、肾等器官,致使人体全身衰竭。此时的治疗,唯有益气养血、袪瘀利水治其标本,即以益气养血养肝保肝,以祛瘀活血软坚消肝脾肿大,以淡渗利水消腹水、浮肿。这样慢慢消息,以期望肝细胞再生、肝功趋向正常。

常见方证

①茯苓饮合五苓当归芍药散方证主症:乏力,纳差,消瘦,腹满腹水,面色萎黄或有色素沉着,舌苔白少津,脉沉滑。

方药:茯苓6钱、党参3钱、陈皮1两、生姜3钱、枳壳3钱、桂枝3钱、猪苓3钱、苍术5钱、泽泻5钱、当归3钱、白芍3钱、川芎3钱。

加减法:腹胀、浮肿明显者,加大腹皮3钱、槟榔3钱;纳差者,加砂仁3钱;肝功不正常者,加丹参1两、茵陈蒿8钱;肝脾肿大者,加鳖甲5钱、龟板5钱,或加服鳖甲煎丸3钱,一日2次,或用大黄蛰虫丸2钱,一日2次。

②小柴胡茵陈五苓散方证主症:口苦咽干,腹胀腹水,乏力纳差,小便黄少,舌苔白腻或黄,脉弦细。

方药:柴胡5钱、党参3钱、桂枝3钱、茯苓4钱、苍术3钱、猪苓3钱、泽泻5钱、黄芩3钱、半夏3钱、生姜3钱、炙甘草2钱、茵陈蒿8钱、大枣4枚。

加减法:胁痛明显者,加白芍3钱、当归3钱、王不留行3钱;肝功不正常者,加丹参1两。

验案:

例5费某,男,46岁,住院病案号92282。初诊日期1965年8月20日:1961年6月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不断治疗,病情反复。近半年来,出現腹胀、腹水,某医院查有食道静脉曲张、脾大,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服西药症状反而加重,而求中医治疔。现症:腹胀甚,胸胁满,纳差,嗳气,头晕目花,口干稍苦,有时鼻衄,舌苔白,脉沉弦滑。证属血虚水盛,水郁久化热,治以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4钱、桂枝3钱、黄芩3钱、天花粉4钱、干姜2钱、炙甘草2钱、生牡蛎3钱、当归3钱、川芎3钱、白芍3钱、苍术3钱、泽泻5钱、茯苓4钱、生地炭3钱、阿胶3钱。

结果:上药服十四剂,9月4日复诊,口苦咽干已,鼻衄未作,腹胀稍减,改服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五苓散:茯苓4钱,党参3钱,枳壳3钱,陈皮1两,苍术3钱,当归3钱,白芍3钱,川芎2钱,桂枝3钱,砂仁3钱,木香3钱,大腹皮3钱,木瓜3钱。

上药加减治疗五月余,腹胀、腹满巳不明显,下肢浮肿消,腹水明显减少。嘱其回原籍继续服药,并加服鳖甲煎丸,以图进一步好转。

按:肝硬化、肝腹水多是慢性肝炎长期不愈变化而来,但是不少患者,在发现急性肝炎时就已经出现了肝硬化、肝腹水,如验案例2。因此,肝炎和肝硬化、肝腹水的病理和临床症状是虚实挟杂,交错出现,治疗上也就不能截然分开。急性黄疽型肝炎,以利湿、清热、疏肝为主;无黄疽型慢性肝炎,以疏肝、祛瘀、和胃为主;肝硬化、肝腹水,以益气、淡渗、祛瘀为主,这三大法是说治疗的一般规律大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每一法也可用于各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中,如验案例2有肝硬化、肝腹水而用了利湿、清热、疏肝法。这就是说,治疗时主要看具体症状听表现的方证,即有是证,用是方。

从以上的治疗经验中可看出,当肝功不正常时,胡老喜用大量的丹参、茵陈蒿;当有肝脾肿大时,常用鳖甲、龟板。这是来自于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源自于经方的理论。如有关丹参的功能、主治,《神农本草经》认为:“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有关茵陈萬的功能、主治,《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平,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这两味的主治功能,适应于肝炎的活动期,经长期观察确有良效,故常用之。应用鳖甲、龟板治疗肝脾肿大,也是依据了《神农本草经》的论述,如该书记载:“鳌甲,味咸,平,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龟板,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其主治功能很适宜肝脾肿大症。胡老经多年观察确有实效,因此常择证用之。至于针对某个化验指标,如降CPT、降TFT等,用某药某方,胡老认为,因无经验可循,有的药与中医辨证相抵牾,应慎用为妥,应以辨证用药为主。肝炎和肝硬化肝腹水,虽病在肝,但其病是全身病变,治疗也必着眼于人的整体,辨证论治、辨方证是其根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肝炎、肝硬化(3)
肝炎肝硬化论治(来自网上)
胡希恕治肝“三大法”(三)
每周一案 | 肝硬化、肝腹水的治疗【第二十期】
胡希恕老师讲肝炎常用方证
经方学堂|独立解读胡希恕,医案多解令人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