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人懂不懂礼,酒桌上一看便知-今日头条

中国人酒桌上有句惯用话“感谢的话不多说了,都在酒里,我先干为敬。”多么鲜明的态度,想说的都在酒里,就是不告诉你,这算敬,还是不敬?

《世说新语》的《言语》篇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书法家钟繇的两个儿子钟会和哥哥钟毓乘父亲睡着时一起偷酒喝。钟毓每饮一杯,都是先行礼,后喝酒;而钟会却是拿起来就喝,随意洒脱,根本不讲礼仪。钟繇发现后,先问钟毓,为什么喝酒前要行礼?钟毓回答:饮酒本来就是一种礼仪,怎能不守礼?钟繇又问钟会,喝酒前为什么不行礼?钟会巧辩:偷酒本来就不合礼仪,再行礼,岂不虚伪?这个典故很有意思,故事中除也突出了钟会的辩才之外,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仪式。于是,饮酒也便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不能失礼。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中华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酒桌的讲究多,礼无处不在,其中许多礼数道法至今仍在影响着世人的一言一行,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准则与规范。孔子的《礼记》是中国礼仪之道的最早的行为范本,其中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而酒与礼的渊源则更早更深,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由此可知,酒行为自然是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酒在礼仪活动中的重要性在祭孔庆典中表现的十分突出。祭孔活动自周朝时便已有之,最初只限于孔子后裔及弟子,从汉朝始成为皇家帝王的一项重要活动,而发展到近代,民间祭孔开始盛行,而至现代祭活动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甚至有了国际意义。比如总是和我们争文化遗产的邻居韩国,每年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孔活动,足以其海外影响力。祭孔活动的过程十分繁杂,从初献、亚献、三献,到监礼、司香、司巾等等,都各有专司,并写在长长的纸上,公诸于众。不仅在服饰、乐舞、祭器等方面要求甚高,而且对于祭祀用酒同样有着极高的要求。当然,现在的祭孔活动虽然省去了许多古人祭祀的繁复环节,但在祭祀用酒的选择上却是丝毫没有马虎。

酒在礼仪上的重要性除了表现在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上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的酒桌上同样必不可少。俗话说“无酒不开宴”,酒桌上的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则容易生乱误事,这样一来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一般的饮酒者。从一个人在酒桌上的仪态与行为,则完全可以判断出此人属于何种性格,品德如何。有的人借洒撒疯的。这种人喝了酒后,要么胡乱骂人,要么疯疯癫癫,要么乱摔东西,十分讨厌,有时能把一次高兴的聚会搞得十分扫兴,不要说酒礼,就连酒德都谈不上;有的口无遮拦的,这种人喝完酒后,要么信口开河,要么又唱又叫,完全意识不到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失态不说,而且很容易得罪人,全无酒礼可言;有的人默默无闻,该喝时喝,该说时说,这种人喝酒时,话不多,觉着不能再喝了,就不吭不哈地走人,回去睡觉,这种人稳重自持,知道酒喝过量不会有好事,很懂得回避,却也算不得是懂礼之人;更有偷奸耍滑的酒场滑头,和这些人喝酒得多个心眼,看他苦口婆心地劝你喝酒,自己也豪不含糊地一饮而尽,就要多看看,别叫他用凉白开水糊弄你。这种人不能完全是无道无礼之上,但却绝对是一个十足的酒场老手。

酒场众生像,人人都不同,知仪懂礼与否,从在酒桌上的表现便可一览无遗了。

===============

君子不辞苦,无读不丈夫;

世间俗事扰,闲来乱翻书。

===============

林涛乱翻书微信公众号:ltbook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酒文化中的酒礼
【世说新语】语言第二(4)孔文举有二子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小常识
宾礼 古人待客规矩多
君子有酒,饮之有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