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说新语】语言第二(4)孔文举有二子

(4)

【原文】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

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跑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弟弟说:“喝酒怎么能不先行礼呢?”小儿子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赏析】

妙趣横生的一则小故事,两个孩子非常可爱,大的知礼守礼,小的聪敏机辩。孔文举从小便机敏善,四岁让梨,十岁撒谎,不但骗人,还把别人损得无地自容。这回孩子也承了父亲的能力,还真是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
至于提到饮酒礼,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确有着相当大的规矩,做为士人,这些规矩是必须要懂的,小孩子从启蒙教育开始便一定会学习礼仪,自然是懂得的。

我们来看一小段古文主人复阼阶东,西面。宾东北面盥,坐取爵,卒洗,揖让如初,升。主人洗。宾答,兴,降盥,如主人礼。宾实爵主人之席前,东南面酢主人。主人阼阶上,宾少退。主人进受爵,复位,宾西阶上送爵。”
这段文字来源于《仪礼·乡饮酒礼》,这只是饮酒礼的几十分之一的礼节和程序,不给大家逐字逐句翻译了,我们只看揖礼的次数,这就五次,连一杯酒都没喝到嘴呢。如果从来坐客直到喝到一杯酒,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大概要25个揖拜礼,喝个酒还真不容易。

古时酒是一种奢侈品,我们常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耗费很多粮食才能酿出酒来,产量非常低,因此,酒是很难得的。普通百姓一般情况下是喝不起酒的,只有上层社会的人家,或者富贵人家才喝得上酒。
古人只有在祭祀和出征仪式的时候才会用酒来做为最高,“酒以成礼,两者相辅相成在喝酒前,不但要经过烦琐的礼仪,还要非常庄重严肃地先敬给天地鬼神之后,才能喝。因此,我们知道古代出土的青铜器等文物,最多的器皿便是酒器。那么,不饮酒为什么还会制作这么多酒器呢?答案只有一个,这些都叫“礼器”,主要的功能不是实用,而是祭祀仪式所用。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曹操执政期间,颁发过一个“禁酒令”,其实当时魏蜀吴都有这个“禁酒令”,主要是因为连年征战,农业欠收,为了节省粮食。但孔融是个嗜酒之人,他便多次上表说,这个禁酒令实在是没必要,不应该因噎废食,言词中颇多傲慢无礼之辞,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正因为饮酒的重要性以及礼仪相当的烦琐复杂,所以,孔文举的大儿子才会觉得弟弟饮酒不行礼是不合乎礼法规矩的,才会提醒弟弟。但是弟弟却比较调皮,他觉得自己本身就是去偷酒喝的,而不是光明正大的君子行径,所以从一开始就是无礼的,又何必要再去受礼节的限制呢?

故事很短,也很有戏剧性,可是,这样两个可爱的孩子,却因为孔融的语言太过锋利和刻薄,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两个孩子也未能幸免于难。两个孩子虽然都很优秀,但是由于死得太早,连名字都没能留下,实在可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酒德和酒礼
一个人懂不懂礼,酒桌上一看便知-今日头条
社交礼仪讲座
中华酒礼之道
不懂礼,无以立—每个人都该懂的礼仪常识
服务礼仪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