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范文--01 历史人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userphoto

2023.04.28 广东

关注

专题01  历史人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环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造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险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情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材料属于故事类材料之历史故事作文,在材料设置,任务驱动等方面,乃2020年全国一卷“齐桓公、管仲、鲍叔”历史故事材料作文之延续。

材料概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三人交往的经过,重点讲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交恶的原。而这种交恶并非为私人恩怨,而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又是国富民强。所以,根然而”引出的文字可知,材料对这三人是持肯定态度的。

审题时,要注意写作任务驱动中的“欧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对我们颇启示意义”。这三人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欧阳修唯才是举,不遗余力,善于赏识、选拔人才;苏轼虽屡遭贬谪,但乐观豁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及时转弯,收获非凡的人生;王安石一心改革,勇挑重担,虽遭争议,但依然初心不改,执着坚定。同时还要注意写作任务驱动中的“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意思是从三者中任选一个(不能面面俱到),可以从材料中对某一个人的特征的概括方面引入;也可从三者或二者的比较之中引入,从而突出“感触最深”。

欧阳修角度:

1.识人之举,名垂千秋

2.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3.甘为红烛,争当人梯

苏轼角度:

1.关闭仕途之窗,叩开文艺之门

2.峰回路转,别有洞天

3.笑看人生百态,纯朴充盈是真

4.月有盈缺,卒莫消长

王安石角度: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锐意改革,除旧布新

3.担改革之责,拒他人之非

4.以爱国之心,铸中华之魂

【范文1】

百年大计 人才为本

刘珊珊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北宋欧阳修就以伯乐著称,不竭余力,举荐人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都出其门下。我们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时代,无数成功的案例都在强调人才是建国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百年大计应以人才为本。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要涵养“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风。

“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忆往昔,曹操重用曾谋害自已儿子的贾诩,因喜爱刘备的才华而不忍杀他,可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也因此创立了一番伟业;欧阳修,作为宋朝的三朝元老,一代文学大家,可谓门生故吏遍天下。他对于人才,更是不遗余力地举荐,被议为“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成就了很多人。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我们更应培养人才、爱惜人才,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要深谙“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才之道。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抚今追昔,刘邦的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不拘一格用人才: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当可谓“杂牌军”,但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毛主席用人的不拘一格表现在不论资排辈,大胆起用杰出的年轻人才,如大将粟裕。古人言,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好的人才就如同优质木材,培养时贵在保持其本性,使用时贵在发挥其特长。新时代中国要继承这种意识,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防止出现人才错位。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甄别筛选,深入挖掘每个人才的特点优势,精准定位、合理安排、人岗相适。让想干事者有方向、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我们更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要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养才沃土

施良方才好聚人才。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营造好人才干事创业的肥沃土壤,建设好让人才一站才华、如鱼得水的广阔舞台;更要完善人才配套设施,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明确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上,以实绩论英雄,避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要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中华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宏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要不断完善做好人才工作,为人才松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新时代青年要不断增强内在动力,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我,踊跃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去,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范文2】

笑看人生百态   纯朴充盈是真

李一心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关系颇深。欧阳修入仕最早,慧眼识珠,重用人才;王安石勇于改革,铁面无私;苏轼心怀大志,笑看坎坷,最后回归生活,寻找生活的纯朴与充盈。其中苏轼让我感触最深,他以他的身世经历告诉我成长的姿态:笑看人生百态,纯朴充盈是真。

心怀理想,寻求伯乐,以奋斗之姿书写才华之章,做有为之人。

李白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我们处于青春时期,就有桀骜的锐气,心怀远大理想并付出实践。苏轼就是这样。他怀有鸿鹄之志,腹有诗书,在科举考试上大放异彩,书写才华,成为人中龙凤。“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是欧阳修对他才华的赞赏。这也使他更加坚定信心,寻求入仕,以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志。他在处于人生奋斗最佳时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渴望出仕,以奋斗之姿实现远大理想。

大道独行,坚守信念,以豁达之姿面对人生坎坷,做行道之人。

苏轼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在世,岂能一帆风顺,必定会经历风风雨雨。而苏轼在经历风雨时毅然选择坚守信念,豁达面对,保持乐观心态。在好友王安石改革变法之时,苏轼坚持主张节俭用度,寻求稳健,却遭贬黜。面对人生坎坷,他大道独行,至终坚守信念,坦然面对并保持一颗轻松豁达的心,最后选择回归生活,过上“无官一身轻”却纯朴充盈的日子,他也在经历磨难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人生经历的乐观豁达之态,笑看人生百态,明白了纯朴充盈是真。

笑看人生,纯朴充盈,以从容之姿面对人生点滴,做幸福之人。

周国平先生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苏轼最后选择了做纯真之人,幸福之人。他回归了简单的生活,游山玩水,与友畅饮。面对巍峨高山,他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秀丽河水,他感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生活中的草长莺飞,杂花生树,都被他简单中的魅力所捕捉到。他也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方面都颇有建树,寻求纯朴充盈的生活。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抛别官场束缚,在人生道路上寻找纯朴平淡,笑看人生,从容自在,幸福充盈。

苏轼活成了我心目中的一轮明月。他以青春之奋斗,受挫时之豁达,笑看人生百态,发现纯朴充盈是真,我也会以他为榜样在人生道路上乐观面对,愈挫愈坚,渐行渐远。

【范文3】

月有盈缺 卒莫消长

丁子桐

“人人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正似苏轼,宦海的沉浮带给他在山水中浮游的力量。人人皆有失意,但只有在一次一次的困境之后,才能重塑自己。纵使在痛苦之中,也要坚信,月有盈缺,卒莫消长。

生于困境,当抓住机遇,重塑自我。

苏轼也曾仕途不顺,然后一贬再贬。但这困境并没有给他带来永远的销声匿迹,却让他在笔墨横陈中大放光彩,在困境中寻求自己的柳暗花明,在江心山色中纵览千年风光。人们在苦难中只会有两种选择,死去或重生,苏轼欣然选择了后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刘永曾有“忍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之志,于是,他自诩“白衣卿相”而奉旨填词,化悲愤为继续前行的力量,留下了永载文学史册的《雨霖铃》《望海潮》。而你我也当如此,若世间境遇终背心而驰,那就改变自己,生命不以时间为限,不以山海为阻,长出翅膀,定能自由飞翔。

众口纷纷,应挣脱束缚,坚守自我。

小人当道,政见相悖。苏轼既不选择迎合众人,也没有困于仕途而改变自己自由的本性。他不是屈子,以死来证眀本心,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无数次反对的声音下以自我的方式努力活着。他虽不是水中亭亭的白莲,但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历史中摇曳生姿。生活中,无论正道直行或者是退避山水,做出选择的永远只是自我,人生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圆满,可我们依旧要向前活着,别人的成功已是过去的辉煌,自己的选择迎来今天的前进。

月虽有缺,依旧快然自足,终其圆满。

人们往往倾其一生来追求高堂的繁华。可时殊世异,后人却不以浮名来判定一个人的一生。苏轼也曾沉浸于宦海之中,也曾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高峰。坠入低谷时,他也曾困惑,也曾迷茫,可最终,这世间的愁绪终究消逝在悯然一笑中。陆鸿身体虽有缺陷,但依然“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生命的困境与身体的痛苦中,他们依旧挣扎着向上,用笑容应对人间种种,生命的痛苦不足以谱成诗,可直面痛苦的笑容却被历代人所传扬。事业的失败,身体的缺陷只是夜间之月的一场圆缺,而故事的主人公,仍旧在历史当中放出光亮。

人们欢欣于月魅力的圆满,也醉心于月迷人的弧度。月有圆缺,依旧朗照于黑夜;人虽有缺,依旧能够在这时代获得成功,重塑自我。活在当下,大步向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范文4】

以爱国之心 铸中华之魂

李冰雨

“几千年来中国最完美的人”是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他不顾多数人的反对,毅然坚持变法。这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后浪的我们要以爱国之心,铸中华之魂。

我辈青年,以爱国为灯,照亮远方。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至深至真的爱国情怀,沉淀着艰辛的付出。为了国家安全,铸盾专家钱七虎将一生献给了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科研与教学;为了祖国强大,导弹专家沈忠芳隐姓埋名数十载,使防控武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了国家荣誉,冰雪健将徐梦桃奋力挑战“三周台”,打破“收银员”魔咒,赢得了冠军荣耀……他们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的奋斗,沉淀于艰辛的付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当胸怀爱国志,行报国之路,砥砺向前。

我辈青年,以勇敢为火,燃烧斗志。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堡垒,取得成功的后盾。李时珍如果没有勇气,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各种草药,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莱特兄弟如果没有勇气,就不可能克服种种困难,发明出让人行动便利的飞机;袁隆平如果没有勇气,又怎会一生辛勤,研制出杂交水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呢?钟南山如果没有勇气,有怎敢在耄耋之年为了人民再次申请出战?古今中外,拥有勇气的人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了我们方向和力量。作为青年,我们要抓住勇气,携带勇气,打败一切磨难,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我辈青年,以创新为刃,刺破茧壳。

沈忠芳带领科研团队隐姓埋名,求索不止,创新不断,在隐秘中磨砺护国剑盾;徐淙祥扎根乡村,躬耕陇亩,跋涉不停,创新不止,在丰收的田野上播种幸福;林占熺发展菌草技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黄沙破岩之地上描绘致富宏图;陈清泉领航新能源赛道,只争朝夕,助力中国电动汽车领跑全球……任何成绩的取得,背后都有拼搏的因素;任何价值的呈现,都有创新的支撑。拼搏创新,刺破茧壳,方能创造辉煌。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处在新时代,敢做弄潮儿,我们始终秉持“锐意改革”之理念,以爱国之心,铸中华之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哪有尽如人意的人生,唯有尽力看开了去活
诗词:曾巩的文采
苏轼的高考范文:喜欢的人大加赞扬,讨厌的人让那个苏轼仕途跌宕
千古伯乐欧阳修,到底有怎么的智慧?他都发现了多少“千里马”?
“千古伯乐”欧阳修,“三苏”受他举荐,王安石也奉知遇之恩
赏月当如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