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第二个温馨的家

让班级成为孩子的温馨家园

司有根
圣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时至今日,班级授课制早已取代了当初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但因材施教的原则仍是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真理。特别是农村学校,来自不同村庄、不同家庭的孩子差异非常大,如何让他们求同存异,和谐发展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他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在班级管理时就遵循了一个原则:大事不含糊,小事可自由。也就是说大的原则必须讲,具体细节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发现真理的空间。也就是说可以求同存异,共同打造温馨的班集体,让班级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


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这两点就是家和学校,而他们活动在学校这个点上的时间更多。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孩子们每天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近七个小时,加上提前到校的时间会超过八小时,占了每天时间的三分之一。如果把睡觉的八小时和上放学、上补习班的时间去掉,孩子的活动时间一大半都在学校,而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又在班级里。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班风很差的集体里,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反之,如果孩子们能彼此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快乐时能一起分享快乐,苦恼时有人来排忧解难,这又会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在互相影响着。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优秀的学生是很难带动差生转变的,但一个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却很容易将一些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带坏,这也许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体现吧。所以说,把班级建设成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温馨家园,不给坏风气有生存的土壤,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好习惯绝对不会是天生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纠正错误。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离不开富有成效的管理的。管理学生也是一门艺术,在管理学生时我们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法不对路,学生就不会买你的账,再勤奋的老师都教不出好学生。下面就来谈一谈我这些年积累的一些经验。

首先,班级必须要有统一而明确的目标。

我给我的学生定的目标就是德才兼备。俗话说得好:“人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名誉,但绝不能没有品德。”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早已把德列为人性的最基本的品质。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他势必会不遵守社会公德,更有胜者,还会危害社会。但一个有德无才之人,由于能力的缺失,即使是个老好人,终究还是办不成大事。当一个班集体的核心目标一致的时候,同学们才能做到劲往一处使,这是班级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并能懂得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关于这一点,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能说出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经典的案例也会层出不穷,所以也不需要做过多的论述。在此我只强调一点,感受爱比施与爱更重要。如果我们的爱不能被受爱者感受得到,那样的爱就是对牛弹琴。此种情况下,付出爱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的心血被浪费了;那个被爱着也是可悲的,因为他没有感受到爱,自然也就缺少了感恩之心,而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一定是精神上不幸的人。作为老师,我们或多或少做过打着爱的旗号伤害了学生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做事前要想学生之所想,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老师的爱。时间久了,尊重别人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第三、让孩子树立自信并懂得包容。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五个手指在争功劳,都说自己最重要。大拇指傲慢地说:“你们看,我一竖起来,你们都得围着我。不用说,我是最重要的。”食指一听,不以为然地说:“民以食为天,我以'食’为名,足见我最重要。”中指马上说:“你们伸开手掌看看,谁最长啊?还争什么争?”无名指神情地说:“你们看,在浪漫的婚礼上,那些精美的钻戒呢?你们谁戴过?还是我最重要啊!”小指一直没吭声,正当大伙都认为他自甘落败的时候,只见他道了声:“阿弥陀佛,你们这些俗人啊,礼佛时,我可是离佛主最近的人啊。悔改吧,你们,别争了!”也许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发现一个重要的德育点,那就是:一个人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你都要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信。因为只有自信的人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


一个学生有了自信,有了梦想,那他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但作为一个班集体要想和谐融洽,同学们还要学会包容。俗话说牙齿还有咬到舌头的时候,同学们相处时,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产生,如果两个人各不相让,势必就会让矛盾激化,甚至会酿造成事故。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吵架需要两个人,而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学生学会了宽容,在遇事时就能率先忍耐,这样就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学们之间尽管有矛盾也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所谓的不打不相识,还是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之上的。

第四,要学会合作,并培养主人翁意识。

在谈到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师为主体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时,曾经引发过巨大的争论。可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争论谁是主体,我看没有不要,若真要说出一个主体,我看可以称为双主体吧。教育教学的成果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不同 环节,我们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特点就好,教师要重引导,学生要贵创新,就能共同推动整个集体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要有主人翁意识更重要。如果同学们没有热爱集体的责任感,尽管他知道自己要做个好学生,但因为互相影响,结果就是老师再出力,也难以让班级拥有凝聚力。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快乐,我把班级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由组长协调每个人的具体职责,让他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同学们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积极性也自然提高了。学生们在互相帮助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那种牢牢抱成团的感觉越来越好了。

第五、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我这里所说的方法主要指两类,一是学习方法,二是做人方法。学习方法有很多,还有一个原则,叫学无定法。从大的方面看,学习是个三部曲:预习-上课-复习,但从细节来看还是很繁琐的。我在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都会传授他们一些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多次重复,也算是让他们温故知新了。做人的方法我主要通过带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来完成的,我还抽出一些时间,带他们学习了《弟子规》,并有意设计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解答。正好学校有分配我带他们的《品德与社会》,这里大量的案例都成了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孩子们良好的品行得以塑造。


第六、开放性的管理,更适合个性的发展。

事实证明,家长式的压制,保姆式的看管都不是好的班级管理方法。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管理也应该是自我管理。总是让别人提醒,你的发展就一定是被动的,只有唤起了自我发展的意思,主动提醒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发展。

在强调个性和创新的时代,发展孩子个性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在班级教育中,如何让孩子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也很重要。所谓开放性管理,就是给孩子更多的自主、自理、自治的机会,也就是说给他们 更多的民主。学生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读书,思维是不受压制的,而活跃思维正是创新的不竭源泉。

在初中的教学生活中,孩子们有时候会有意躲着老师的。今年教小学三年级,我发现了孩子们是那样纯真。有时候有孩子做了看似出格的事,一定有孩子会告诉我,而且会反复问:“老师,你打算怎么处罚他?”尽管我告诉他们,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处罚的,他们还是觉得我做得不对。有时候我就故意装作不闻不问的样子,或者反问一句:“你说呢?”如果他们给了答案,我就在追问一句:“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是经不住接连的追问的。后来孩子们知道,原来在老师规定的原则下,有些时候是可以突破原则的。吕叔湘说过:“教育是农业,教师是农民。”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把学生管得过死,让我们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呵护好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多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机会吧,让一棵棵幼苗在师爱的阳光的普照下健康成长。

当然我所说的开放性的管理,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多元化评价的体现。制度是死的,孩子却是生机勃发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我对孩子的管理目标就是:严宽有度,收放自如。也就是,对学生的目标管理要严,而对达成目标的途径要宽;管理学生的思想意识要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放。建立多元管理体制,也就能从不同角度发现更多的好孩子,能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信。但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一定要进行纠偏教育。我们班有个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但对学习兴趣不大。有一次她跟我说:“老师,为什么要学习呢?我不学习也能把画画好。”于是我和她长谈了一次,最终让她明白了高尚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学识之上的道理。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俗话说: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既要守住有效的旧传统,又要继往开来开发新渠道。我们要引导孩子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让他们学会把班集体当做家一样呵护。这样,学生们会学得越来越踏实,老师也会越教越轻松。

就拿今年儿童节,我们班排练的节目来说吧。我给同学们安排的节目叫《声律启蒙》,这是一个以古诗词诵读为主体的节目,中间还穿插了少量舞蹈和演唱。对小学三年级孩子而言,这个节目是有难度的。我希望孩子们都参加,但拿到稿子后,还是有学生打退堂鼓了,在我和同学们的激励下,孩子们通过了严苛的训练,最后所有孩子都参加了演出。他们知道这是个有品位的节目,所以课下投入了很多功夫,演出效果自然不错。演出后的一次作文中,有孩子写道:“我们一下场,很多人都夸我们演得好,说他们被镇住了。”有一个参与领读的男生说:“我读了一句'三尺剑,六钧弓’,虽然字少,但这一句是最有男子汉气概的。”

农村孩子由于家庭教育差异大,孩子发展是参差不齐的。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后进生,在我排练这个节目时,自然有跟不上节奏的孩子。但因为我平时对孩子们引导得好,课下我看到一些孩子主动去辅导那些跟不上趟的孩子,这也是我们演出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对美的追求,我们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看到孩子们神采飞扬的面孔,我看到一年来,他们成熟了很多。我离开时,他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我知道,我在他们眼里已经不仅仅是老师了。在这个温馨的班集体里,我的角色也是和善的家长。

第二作者:王瑞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发言稿
我和29个她的琐事
处理师生关系的尺度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暨专题业务培训
小学班干部的培养
构建和谐班级, 优化学习环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