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恶魔效应

什么是恶魔效应

  恶魔效应指对人某一品质或物品的某一特征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这件物品的整体评价偏低。

  “憎其人者,恶其余胥”,恶魔效应的特征就是抓住一点短处,推及其余,认为极端地、绝对地坏,恨屋及燕。因为讨厌一个人,就会尽可能地打压,这是一种片面的、偏执的表现。

恶魔效应简介

  心理学上有一个“光环效应”,并且,很多普通智商的管理者都在管理过程中把“光环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的好处,往往就认为他的全部都是好的;我们看到一个人某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的其他方方面面都会很优秀;我们看到一个人某项决定是正确的,往往就坚信他今后也一定是正确的。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爱屋及乌的思维,也是一种片面的、偏执的表现。

  与“光环效应”相反的一种效应叫“恶魔效应”,即对人某一品质或物品的某一特征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这件物品的整体评价偏低。所以,我们要是第一次去一家酒楼吃饭就吃得不愉快,就可能会永远拒绝再进这家门,在组织中,要是一个人第一次在上司面前表现不佳,就有可能永远遭到排斥和失去表现的机会。不管“光环效应”还是“恶魔效应”,都极为重要。

  恶魔效应的特征就是抓住一点短处,推及其余,认为极端地、绝对地坏。恨屋及燕。就是说,某人对另一个人某些方面的厌恶、鄙视与痛恨会衍生到他/她的一切方面;由于讨厌一个人,因而连他/她家中原本可爱的燕子也都不以为吉祥,不觉得可爱了。

  汉刘向《说苑·贵德》中所说的“憎其人者,恶其余胥”亦是同样的道理,其中的“余胥”是地位低下的小吏、贵族的管家之类。意思是说:憎恨一个人,也会连带憎恨他的仆人、随从。既要包容缺欠,更须学会审美。没有包容之心,就不会真实、全面地评价配偶。要学会包容,只要配偶不存在根本性背叛,对他/她的优点和缺点就须照单全收,这样才可能保证爱情的延续。没有审美意识,就不可能持续欣赏配偶原本就具有的优秀特质,也就不可能进一步发现对方新的闪光点。要学会审美,夫妻间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学会把原本不和谐的东西经过磨合而协调起来,使之和谐。

恶魔效应的出处

  “恶魔效应”一词,源于菲利普·金巴杜的《恶魔效应:由善及恶之全解》一书。这里可借用它说明与晕轮效应相对应的另一种认知偏向,即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不好的一面加以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是由于某一点或某一些不好印象而扩大到全部印象的知觉现象;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她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不良感知和印象,而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特性也会给予否定性、妖魔化的评价。

恶魔效应的原因

  恶魔效应产生的根由是人们在心理认知上所具有的整体倾向和联类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认知的时候,是以感知到的一部分为出发点来推断其余的部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完型原理。有句谚语叫做“见一斑而知全豹”,讲的就是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对于这一原理的应用。虽然见到的仅仅是豹的身体的一小部分,人们却会由所见到的这一部分而推知出这是一整只豹,这就是认知中的整体倾向和联类方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机制,人才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正常的认知,否则,人们见一是一,见二是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极其凌乱。可是,这种认知机制也有不准确的一面,恶魔效应就是其体现之一。大家在看待某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他所具有的某一种突出的缺点而将他的显著的优点都忽略和否定掉。

恶魔效应的相关案例

  考评者因某事件或观点,对受评人的能力造成低估。

  比如在一次重要会议中迟到,评定时主管会忽视其在之后一切会议、工作中的守时性,并从低判分。有人觉得开会迟到没有那么糟糕,不过就是几分钟吗。可是,事实上迟到真的影响很大。很多人会给你记上一笔,并会进一步推断出你对人不恭敬、缺乏专业素养、做事不严谨且无条理性。

  再以一双邋遢、没有擦干净的鞋子为例。鞋脏了是一件大事情吗?谁又会在意你有没有擦过鞋?可惜答案是:这是一件大事情。很多的人都会因此把你看扁了。正是由于“恶魔效应”,他们可能会认为你懒惰、小市民或者缺乏对细节的关注——而所有这些罪名竟然皆源于那双脏鞋。

  这种毫无根据地放大某人所不为你喜欢的特征,仅凭臆断把其他属性归咎此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模式化”和“偏见”所形成的方式。它不仅仅是涉及肤色、种族、性别、文化、年龄、宗教和性别等偏好,也可以是关乎身高、体形、面貌颜色、穿戴某种特定的服饰或不正确地使用刀具。把不喜欢的特征或行为联系起来,然后再去为证明这种模式寻找证据。这并非故意,它常常是我们无意识的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恶魔效应:全面认识他人,不要以偏概全
“光环效应”是什么意思?
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
第二章 影响沟通的因素
辨识人才之晕轮效应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的巧妙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