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首先是家庭的教育!不是一句简单的说教。
不让玩手机就自残、自杀,多么可怕的逻辑,有多少这样的孩子,正在悄悄被手机毁掉!


2016年,我国首份儿童安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国内3-6岁的幼儿中,手机接触率已经高达91%,到了9-10岁,已经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


手机,逐渐替代了父母的陪伴,我们的孩子,几乎成了手机的孩子。而因玩手机酿成的悲剧,更是件件触目惊心。


2

上课玩手机被没收就跳楼!

孩子如此脆弱,到底是谁的错?


6月份,山西太原某中学15岁的学生小刘,因在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没收。


恰好到了放学时间,老师没来得及批评教育他,小刘和同学一起离校回了家。


晚上,老师及时与小刘父亲电话联系,说明了情况,在外的父亲便跟儿子通了一个电话。


谁知当晚10点,小刘竟然在家跳楼身亡!



悲剧发生后,家长情绪激动,一度要找当事老师质问,吓得老师四处躲避。


小刘所在的学校校长,第一时间站出来,写公开信力挺老师: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


无独有偶,深圳宝安,也有一位初中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老师告诉了家长,家长批评了几句,他一气之下,跳楼身亡。



暑假期间,四川绵阳一位中学生,因为放假天天在家玩手机,被父母批评教育,竟然留下一条“爸妈,永别了”的短信,跳河自杀。


幸亏河边的交警和群众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类似事件频频发生,每一件都让做父母的胆战心惊。


上课玩手机老师该管吗?当然该管?那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孩子出现问题,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青春期任性、自私,不能忍受挫折的孩子,都是幼儿期父母过于娇惯、宠溺、无原则性,没有形成良好的规矩。


为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钱,不是豪宅、豪车,而是要教会他为人处事的规矩,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3

真正害了孩子的

不是手机,是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有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手机成瘾的家长。


许多父母,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自己沉溺在手机里不能自拔。


凭什么大人能玩手机,孩子就不行?“只许自己放火,不准孩子点灯”,是许多父母的通病。


如果父母不能管理好自己,还有什么权威去命令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手机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它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玩游戏,可以了解更精彩的世界。


许多时候,是父母亲手把手机送到了孩子手里。


孩子闹腾,需要人陪,给他一部手机,听故事、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父母也省心了。


殊不知,孩子的手机瘾,就是这样慢慢染上的,手机正在悄无声息的绑架着我们的孩子。



天长日久,手机成了孩子最亲密的伙伴,他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只需要一部手机。


当孩子对手机已经形成强烈得依赖时,再夺走他的最爱,就等于要了孩子的命。


4

最好的家庭教育态度

是和善而坚定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有的孩子问题,折射的都是父母。


小孩1岁就开始张嘴,3岁就什么都会说了,他说的内容,首先来自父母。父母怎么说,孩子就怎么学。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在12岁以后的叛逆期出现问题,一般是6岁前没有形成良好的规矩。



三四岁的孩子,如果他想要一个玩具,你没给他,最多就是哭闹,躺地下打滚。


但到了十三四岁,如果他要玩游戏,你不让玩,他就会有好多方法来惩罚你,比如离家出走,跳楼自杀,服毒自杀。


因为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父母的爱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他使出杀手锏,父母就会答应他任何条件。


三四岁的孩子,会用哭来威胁你,如果你从了,到了十几岁,他就敢用死来威胁你!


十多岁的孩子,跟本不知道死亡的含义,他只是想利用父母的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


第一,我是爱你的,我会陪伴你。第二,我是有原则的,你必须遵守!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态度。


作为父亲,要理性而和善,我有力量,但不轻易使用暴力,让孩子在心里尊重你、佩服你。


作为母亲,不能只是感性的爱孩子,还要立场坚定,孩子有什么难处,你可以帮他,但不能没有规矩。


惯子如杀子!父母在教育上的每一次妥协和放纵,都会给日后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孩子的人生道路,都是跟着父母的脚步一步步走来的,愿每一对父母,都能以身作则,重视家庭教育,避免悲剧再一次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面管教》 思维导图笔记
老师的十问怒怼家长的八问
读书 ‖ ​把时间“浪费”在高尚的事物上
满分父母丨宝贝,妈妈是这样爱你!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
只有班主任才知道之——家长,该醒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