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常见礼俗琐谈

好客多礼是客家人的一大特点。数百年来,客家人继承了汉民族固有的儒家传统礼仪文化,同时也吸收本地优良礼仪习俗,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礼。从日常礼俗之中,就彰显出客家人对中原儒家文化的传承。身为客家人,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并被父辈教诲要有所了解且身体力行,否则就会被人耻笑。

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红白喜事时周到待客,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尤其在一些细节上更有其特色。不妨就日常礼俗择其要道来——

   客家人不但好客而且多礼,这是客家人淳朴文明的体现。日常在狭窄的路上相遇,会主动让路,年轻的让年老的,男的让女的,大人让小孩,空手的让挑担的,挑轻担的会让挑重担的,挑重担的会让给扛抬的,相互礼让是客家人的美德。

  人与人相遇,会打招呼,并相互问好,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以亲人称呼对方,比如遇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男的称之谓“老哥”“老女的则称之谓“大嫂”、“大姐”“表嫂”;如果对方年龄明显比自己大,男的一般称之谓表叔”,女的称之谓“如果对方年龄比自己小,则称之谓“老弟”、“老妹”对开店经商者,男的称之谓“老板”,女的称之谓“老板娘”或“老板嫂”对工艺人一般都称之谓“师傅”,对医师则称之谓医生或先生。小孩称与自己父母年纪相似,又是本姓者谓”、“阿叔”、“伯姆婶娘,不同姓者加一“表”字;如果和自己阿公阿婆年纪相似者,同姓则称之谓伯(叔)公”、“伯(叔),不同姓加一“表”字。

客家人很注意人际往来的礼节。“上家过来下家客”,也就是说,上家人到下家来,就会被当作客人一样对待。

客家人日常交往也注重一些细小礼节。如日常交往需拜访他人,尽量不做不速之客。要造访,事先预约。选择一个方便的时间,以免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约定后,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否则,就有失礼之嫌。如遇特殊情况不能赴约,也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造访他人,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体现诚恳与谦和。生熟人见面却有不同的问询话语。熟人见面会互候近讯,“近来安妥?”答:“叨福!”

陌生人见面,问询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得搞清楚对方姓氏名谁?居住何处,便会问:“贵姓?”“台谱?”或“尊字?”,答:“免贵姓某”,“鄙名某某”或“贱字某某”;这里的“台谱”一般是指族谱上那个排字辈的名字。

又问“贵住?” 答:“草舍某处(地名)”。他们都是微笑着问答,诚恳谦和,彬彬有礼,足见其家教和个人修养之功。

当拜访者进入主人屋内,随身携带雨具之类的物品,则应搁置在主人指定的位置,不能随意乱放。对主人家里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如果你带了孩子或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对方。

当主人端上茶来,应从座位上起身,双手捧接并表示谢意。若你有吸烟的嗜好,应在主人敬烟或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吸烟。

在与主人交谈中,注意礼貌用语,注意掌握时间。有要事同主人商量或请教,或是请求帮助都要尽快说明来意,不能东拉西扯,浪费时间。离开时要主动告别。如果主人出门相送,拜访者应主动请主人留步,并道谢。热情说声“再见”。

迎客待客,在客家人心目中同样崇尚礼节。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家里有客来访。事先约好的,都会做好迎客的准备。个人穿戴得体,居室卫生整洁。还会准备一些客家人特有的花酥、浸坛等待客小吃。如果客人不期而至,主人会快速将室内稍作整理,看上去不觉零乱,并对客人表示歉意。

随着一声“请进!”把客人迎进屋,“请坐”指引客人坐大厅左边,古礼“左为尊”。男客由男主人陪坐,敬烟,女主人为客人奉茶。给客人奉茶也有讲究:客家人待客有“浅茶满酒”的规矩。所谓浅茶,就是倒给客人的茶水不能过满,约杯中三分之二为佳。给客人奉茶时,左手四指托住杯底,右手五指握住杯柄,寓为五湖四海皆兄弟。这样满脸微笑,落落大方给客人敬上一杯茶,随之说声:“请用茶”。如果客人是远道而来,主人还会给客人送上一盆热水和毛巾,请客人擦脸、净手。这样热情洋溢的气氛,亲切周到的招呼,哪怕是初来乍到的生疏客人也就不会受拘束显得局促不安,而大有宾至如归之感。这样客人落座,与之交谈,就融洽、顺畅。

与客人交谈,语言谦恭、举止文雅,专心倾听,不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的。若家人不便参与客人交谈,应主动回避;如果无条件回避也不能随便插嘴。这是客家人最重视的待客之道。

有时客人带来礼物相赠,主人应在迎客进屋时欣慰地接过来,并做出反应,如表示谢意、或是谢绝馈赠,也可以在客人离开时回赠礼物。客家人常以这种方式回馈客人,俗称打发客人。客家人自古至今传承这礼尚往来的礼俗。

当客人要告辞时,主人要在客人起身后再相送。对年长的、远道的、少来的客人,主人会送至大门口,然后握手道别,目送客人远去。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说的就是李白送好友孟浩然的情景。李白把客人从住处一直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李白仍站在江边,目光望着帆影,直到帆影模糊,最后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既表达李白对友人情谊的深厚,又说明古人待朋友礼节的厚重。现在客家人的待客礼仪正是对古人优秀传统礼仪的传承。

“一家来客,四邻接待”这是山村客家人的风俗。无论是谁家来客,左右邻居一般都会捡上一盘榜(花酥小吃)或炒几碟菜肴,温热一壶糯米酒,端到来客人的邻居家里,摆上餐桌,并亲为来客斟上一碗酒,请客人品尝自己的家酿和自己烹调的的菜肴。即使邻里之间曾发生过口角,也会不计旧时怨恨,照样提着酒壶端着盘榜、菜肴,到邻居家款待客人,这样一来,邻里之间便会和好如初。

    客家人若是办红白喜事,迎客、待客的礼节就更复杂了,也更为隆重。 凡办红白喜事都要指定专人接待来客,俗称外理(礼),那是专门负责迎客、待客、送客的礼仪。

红喜事是指婚嫁、寿诞、乔迁、升学等喜事。白喜事指老人去世丧葬。红白喜事都有迎客、待客、送客三个环节,但是又有各自不同。  

红喜事迎客、待客、送客的礼仪是相同的。当客人来到门口,立马吹奏唢呐、燃放爆竹迎接。当首席客、直姻亲或是乡邻百客组团来恭喜,燃放鞭炮一千响以上,外理人员分“三托”拱手作揖,礼恭弯圆把客人迎进屋奉茶敬烟,舀水洗手洗脸。理客人员十分热情、殷勤。给客人舀水洗手洗脸,是客家人特有的待客礼仪。此礼仪既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从卫生角度也是值得提倡的。客人沿途辛苦,来到主人家里一盆洗脸水,洋溢着东主的满腔热情,也透示出客家人待客的细致周到。

办丧事接客就截然不同。场面、气氛庄严肃穆。当客人前来赐吊,孝子孝孙必须披麻戴孝于大门口或院子里跪迎。外理打拱作揖,燃放爆竹,奏哀乐迎接。首席客前来赐吊,有孝人等披麻执杖戴愁笼,按辈分分三层跪于大门口或院子里迎客,理客人员拱手作揖将客人迎进屋里。同样递烟倒茶、招呼洗手洗脸,以示重礼接待。当有些客人表示沉痛悼念,来到死者灵位前上香,孝子孝孙跪在一旁以表谢意。

客家人办红白喜事,在农村通常使用方桌(也叫八仙桌)。安席位是很严肃的礼节,决不能出错。

    席间,殷勤招待客人。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斟酒、敬酒按席位大小顺序;给客人斟酒时要左手提壶,右手扶壶;斟完酒,酒壶嘴不能向着客人。作客者食相斯文,不能江湖乱道。 人家斟酒、敬酒,要端起酒杯起身双手接酒。忌醉酒,醉酒失态不雅。酒席上更不能用筷子敲打餐具,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有饭的碗中,夹菜不能从碗底往上翻,别双手张的太宽,挤占人家位置等细节上的礼俗,客家人对自家孩子从小就十分注重这方面的教养。

    办完喜事,客家人都会给来道贺的主要亲戚回馈礼物,俗称打发客人。通常是一条毛巾加一个红包,意思在徒步返回途中好擦擦汗,小红包意为鞋脚礼。再加一包通常吃的茶点、水果等,让客人回到家好接接小孩子。在客家地区,有些地方还有不能收一、二席客礼包的规矩。礼包原封不动,加封红纸写上“璧返”二字。意思是请舅爷老表来增光不能收礼。而且有亲戚来往情谊为重,感谢增光的意思。

    恭贺亲戚朋友家里办喜事,不能空手而去。除馈赠礼物还包礼包。礼包要密封并署名。不同的喜事礼包写法也有别。贺人新婚写“贺敬”;贺人嫁女写“于归之敬”、”“奁敬”;贺人寿诞,六十花甲以上写“寿敬”,八九十岁生日写耋耄之敬,百岁诞辰写“期颐”之敬,不满花甲生日一般写“祝敬”;贺人乔迁,写“乔迁之敬”;丧事写“香敬”、“奠仪”;除灵写“祥敬”等,不一而足。

    同村家族或乡邻办喜事,有时同胞兄弟、父子同在一起。宴席中,客家人有父子不同一桌对面坐、兄弟不同坐一条凳的忌讳。同宗梓叔同坐一桌,辈分长的坐大席位。即使年纪大可是辈分低也要让年纪小而辈分高的坐。俗话说:“蓑衣再大笠”。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客家人这一礼规是有道理的。

    客家人平常的聊天、交流信息或者拉家常都是十分注意要取好兆头。遇到不吉的事忌讳直言。邻居孩子生病了,不直说病了,因为“病”不吉利。要换一种说法:“ 孩子不乖”父母过世报丧,一般都说:我爸(妈)“承谢”你了。不忍心直说爸妈死了,直说觉得对爸妈不敬。平常斫猪肉,看到猪舌也不说猪舌,“舌”与“折本”的“折”谐音,若直说猪舌有亏本的意思,因而客家人看到猪舌都说“猪利”。意思这头猪能盈利,有吉祥之兆。人家听了心里高兴。这是客家人避祸趋吉的习俗,充分体现客家人说话的技巧。

    客家传统礼仪习俗,是客家人在千百年来积淀的客家文化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风貌。

                                      邦高 阿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酒桌上礼仪文化
你知道请客点菜的礼仪吗[图]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蒙古王公吃饭规矩
先干为敬为表明无毒
客家回礼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