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看看上海文化底蕴的街道(三)——武康路

      今天乘着晴朗的天气,去武康路看看了。      

    来到华山路武康路口,从武康路最北开始往南走。

    武康路4号花园,建于1945年,现代风格住宅。

    武康路12号,建于1945年。

     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

    武康路67号,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663平方米,是一栋三层楼的砖木结构建筑。

    英国乡村花园风格别墅。

    原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陈立夫曾在次居住。

      武康路75号花园,建于1915年,近代欧陆风格花园住宅。

      建国后曾作为市委机关招待所和职工宿舍。

      武康路100弄1-4号花园,建于1918年,欧陆风格花园住宅。这两栋文物建筑原为美商德士古石油公司高级职员公寓,解放后由上海市委机关统一安排使用,上海市委的八个部长都曾在100弄内居住过。

      后来成了著名学者王元化的居所,如今是现实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所在地。

        2016年,上海市全面启动市内历史保护建筑排查,100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立项。

       2018年底,武康路100弄修复竣工后,被移交给上海隐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4月17日,在100弄建筑基础上开办的隐居繁华精品民宿正式对外营业。

    五原路幼儿园。

    武康路97号,建于1918年,英式风格花园住宅,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建国后曾作为市委机关干部宿舍,现为民居。

       如果不是疫情,现在的武康路一定是摄影爱好者扎堆的地方。今天我也看见了2位摄影者。

       发现了没,今天又换帽子了,哈哈!

    武康路99号。

       建于1928年,属英国乡村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20世纪30年代,这里又成了宋子文亲信、江海关监督唐海安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此居住过。

       武康路 99 号也是电影《色戒》的取景地。当初正是电影结尾的一句“到福开森路去!”(武康路的旧称),带火了这条浓缩上海百年历史的名人街道。

      当初的福开森路正是“法租界”内的高档住宅区。

    来到了武康路、复兴西路口。

    武康路109号。

       武康路109号是一幢豪华的英式乡村别墅。该宅围墙高耸,浅黄色粉刷的外墙,外有窗棂修饰。建国前,这幢花园洋房曾是顾祝同在上海的寓所。

      顾祝同(1893-1987),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级上将,曾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1950年3月赴台。

       武康路210号,东亚建业公司设计与建造,西班牙式花园住宅。

       知名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描述这栋建筑的屋顶花园为充满爱情的阳台:“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

     武康路113号,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巴金故居。

         1955年9月,巴金迁居武康路寓所。

       这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好好保存,让人们永远记住,一位文坛巨匠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

    每次走过这里,都有那份敬仰,也曾多次走进了巴金故居。

    这是2014年11月8日在巴金故居后花园。

     巴金故居后院的雕塑《新世纪不再忧伤》。

       武康路240、242、246号开普敦公寓,建于1940年。是一幢带有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特征的公寓建筑。

       公寓最特别的是它三棱体的外形,特别是公寓楼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以细小的转角窗点缀、又与沿街立面的窗形走势连贯,使整幢建筑看似正在行走的船只,这在今日看来都是简练动感的造型,在那个摩登时代必定是建筑师格外自由大胆的尝试了。

       武康路274号住宅建于1932年,有南北花园。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将、原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还有很多高端企业和店铺。

    上海时代文化发展协会。

    从外往里看,一个大花园。

      来到了武康路378号创意园。

       我问门卫,可以进入吗?因为平时是可以进的。回答:可以,现在人少,否则都是来拍照的人,也许他看我端着单反相机。于是,他测了我的体温,放行了。

      这里有餐厅,葡萄酒店,美容院,服装店,花店,画廊等。

     也有几位在喝咖啡了。

      武康路393号是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下午,有老洋房讲座;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下午,有旅游讲座。网上报名,免费听取。

       武康路391号,建于1916年。抗战时期,著名歌星影星周旋曾住在临街的一号楼三层。

        武康路395号,是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所在地。

        1953年9月4日,上影演员剧团正式成立,起初团址在南京西路铜仁路,经过七次搬迁,直至1982年迁入武康路395号。这栋白色巴洛克风格花园建筑是原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的旧址。众多经典电影作品正式从这幢小楼里的排练厅最终走上了大银幕。这幢小洋楼里,曾留下了白杨、孙道临、张瑞芳、秦怡、王丹凤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的欢声笑语,也曾给一代代上影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剧团里面的墙上,印有赵丹、孙道临、上官云珠和周旋的头像。这两年,上影演员剧团专门请剧团秦怡、王丹凤、牛犇、向梅、杨在葆、达式常、梁波罗、陈冲、张瑜、龚雪、赵静、王景春、陈龙、唐嫣等几代艺术家、明星演员留下手印和签名,为中国电影史留下印记。现在,这些手印都镶嵌到挨着武康路的青石板小道上,这里已然成为一条上海电影的艺术长廊,也成为上海电影的新地标。

        看来,我哪天要找人帮忙进入参观一下了 。

    武康路394号,1941年建造,近代欧陆风格联立式住宅。

    看见这个五角标牌,上海人都懂了。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

       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

      以前每次走过这里,都会用手机拍摄一下。今天恰好带着相机,而且车流量少,我几乎是站在了马路中间拍摄了。

      顺便就餐。

      今天把武康路从头到尾走了一遍,不仅目不暇接了老洋房,更体验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2011年6月11日,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荡荡马路 || 漫步武康路,探寻城市文化底蕴
武康路的前世今生
走进武康路
武康路的故事,不止是巴金故居
未来~这些隐秘的徐汇老洋房居然可以随便进了!
漫游慢品武康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