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岩说玉:现在的玉市是“冬天”吗?

奥岩说玉:现在的玉市是“冬天”吗

6月10日晚,苏州文同玉雕培训中心4楼,应玉雕大师范同生、赵显志之邀,天工奖创设人奥岩老师主讲了一场《师说.玉》的名家讲堂,侯晓峰、庞然、柴艺杨、杨子奇等大师出席了讲座。以下内容,根据讲座记录整理。

范同生大师致欢迎辞

赵显志大师致欢迎辞

奥岩老师首先回顾了中国15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的的玉市发展,并坦言,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玉雕业的队伍已经十分庞大,每年几千万件良莠不齐的玉件,已经毋庸讳言地产生了供给过剩,而人们生活水平和鉴赏水平的提高、经济形势的转换等因素,也对玉业带来冲击。从他的观察,感觉中国玉市的反应相对于中国经济大形势慢半拍到一拍,比如,2012年中国大经济形势已经不好,但玉市仍然一派向荣,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出现颓势。

其实,在2013年春节后,奥岩老师即对部分工作室指出要及时调整产品品类、价位、数量,当时仍有部分工作室不以为然。现在来看,2013年底大多数工作室已经开始调整,2014年全年都可以说是调整年。2015年春节过后,玉雕人员流动很少,出现更多的优化人员及缩小门店面积的举措。

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昭示:玉市不一样了,它进入了调整期。在这个调整期,呈现出以下态势:

1、玉雕产品总能过剩(本质上是劣质产能过剩),没有足够的人群及意愿来承接以百万、千万件计的大大小小的低档玉件;

2、从产品上来说,也出现过剩(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要求的货品过多),产品老化、同质化严重。

3、原料资源的储备和消耗显著不匹配。由于玉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玉雕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庞大的消耗,造成料价尤其是优质玉料价格居高不下。

4、社会对玉雕作品的需求是真实存在,但并未被很好的满足。

【按:小编认为可以再归结为两点:一是好料价格下不来,多数成品价格上不去;二是卖出固然不容易,想买到喜欢的也难上难。】

奥岩老师对当代玉雕发展状态进行解读与分析。

那么,如何给这个态势定性?

有不少业者惊呼:玉业的“冬天”到了!然而,这真的是“冬天”吗?

有人认为现在是冬天,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仍抱消极等待或做些不痛不痒的改良,希望能“等”过去。对此,奥岩老师提出了3个疑问:

1、这真的是玉市的冬天吗?万一是玉市“新常态”呢?

2、即便真的只是冬天,春天就在后面,可你真的能熬过冬天吗?你用什么来熬?

3、就算你熬过冬天了,活过来了,你冬天里卖不掉的这份菜,春天里就一定能卖掉吗?即便“等”到了玉业的春天,玉业的春天就是你的春天吗?

等.....,真的可以?

奥岩认为,玉业目前这一态势,很可能不是“冬天”的问题,而可能是“新常态”。

在这个态势下,最主要的症结就是“劣质品总量过剩及供需关系上结构性的“不匹配”----做出来的东西很多,对原料消耗很大,料价也顶在那里,但你做的,他不要;他要的,你没有。

奥岩认为,这个根子上的症结,用轻度改良已经解决不了,卖不掉的搁哪里卖、怎么卖都卖不掉。那怎么办呢?市场经济的问题,就得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根子上的问题,就要从根子上解决,唯有将“不匹配”调整到“匹配”,这才是对症下药。要压缩市场不需要的低质、劣质产品数量,减少粗制滥造和材料浪费,增加优质玉雕作品的供给,将宝贵、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将社会真实存在的需求跟玉雕业者的优质供给对接上。

社会真实存在的需求是怎么样的呢?奥岩举了个例子,他陪同的一个藏家着带着2000万的银行卡有备而来到苏州,可逛了一整天只买了20万的东西回去------不是他不想买,不是他没有购买能力,但多数东西无法激发他的购买欲。现在说玉业“难做”,根子上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东西“不够好”,你是做出来了,可是没人愿意要---不是对玉雕作品没需求,只是对你的产品没需求。所以如果遭遇到销售困境,与其在营销方式上想办法,不如从产品上多思考。

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产品呢?奥岩认为:市场需要精致的、物美价廉的、具有创新的、有趣味的东西;需要有价值、有文化的、有保值升值潜力的东西;需要能满足精神层面需求,能带来感情愉悦和升华的东西……而这些需求,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目前数量庞大的玉雕产品,有很多是为了雕刻而雕刻,为了售卖而雕刻,缺少感觉和灵魂性的东西。那么在这个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的“新常态”周期中,可能就会有一部分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工作室“兵败如山倒”。

同时,奥岩倡议:越是这样“沧海横流”的时刻也就越需要“中流砥柱”,需要一部分中坚力量来顺应新时势,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把精力放在创作上,一大批人形成合力一起来创作符合时代需要的产品。要把产品做好,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不光是美术功底、雕刻技法的问题,还有思想、品味、素养问题等等,做出来的东西要有感觉、有灵魂。要有“形”更要有“神”。

图为李映峰的绿松度母(上图)与大日如来(下图)。

作品不止是要有技法,关键是要有感觉、有灵魂、要有“神”。

奥岩举例说:一个佛一个观音是要有大慈大悲的感觉的,你雕佛雕观音就得雕出这个慈悲感觉。你自己要心有所悟,然后才能通过你的技法,把这个感觉表达出来。这也算是“相由心生”。你自己心里就没有这个感觉,你雕刻出来的只是一个五官、一个“形”、一个表面的东西。现在很多人在模仿邱启敬,也往往是形似而神不似。所以玉雕业者一定要认真体察,心有感悟,而不只是懂得运用技法。

奥岩勉励玉者更好地接受玉雕传承,勇于创新但不流于“猎奇”,不以“低俗”、“无厘头”或违背中国宗教、文化、情感的东西来给自己的作品找卖点。奥岩说,即使是在目前“新常态“下,优秀作品以及优秀品牌,仍然是有可靠的品牌溢价的,用心把作品做好了,经济上仍然是理应大有收益的。但在品牌建设上,不要有”自吹自赞““大火爆炒“的行为,最好是文火慢炖,不要把品牌建立在宣传炒作、营销翻新上,还是要踏踏实实用一件一件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来积累品牌。

展望未来,奥岩表示,玉业从古到今,几乎是个永续存在的行业,前途无须悲观。而且在新时代、新人群的大环境下,新玉种也有很多机会。奥岩强调,他作为5届天工奖评委,从不持“唯材料论”的立场,不认为只有传统、名贵的精品玉料所呈现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能从心所欲地利用和创作好每一件玉料的雕刻师才是他所欣赏的。他从98年起就接触了南红玛瑙,也亲眼目睹南红成就了一批优秀工作室和玉雕家,为许多有才华的雕刻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也给爱玉者呈现了许多优秀的南红玉雕作品------由于南红的艳丽,它特别显工,因此很多在白玉上不易发挥的题材、技法,一用到南红上,顿时焕然出彩。所以南红好材料、好作品始终处于稀缺状态。

一个新玉种,比如南红玛瑙,往往为许多有才艺的雕刻家提供了很好的表现机会。优质南红原料和作品始终处于受追捧状态。上图为儒玉轩南红作品《青衣》。下图为杨子奇南红弥勒佛牌。

奥岩回顾说,中国第一场南红专拍,就是他主持的博观拍卖举办的。对于绿松石、阿拉善、黄龙玉、台山玉等其他新玉种的雕刻尝试,奥岩老师也表示同样乐见其成,并乐于帮助推广,并特地提到了在阿拉善创作上屡出新品的柴艺杨老师,认为阿拉善作品的创作,对原创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作品的唯一性也更强。

经济“新常态”、玉市“新常态”、新生代的审美观点、新玉种的出现……这些因素的浮现,势必要求玉雕业者能审时度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否者,掉队是大概率事件,这无关“冬天”与否。反之,则前途光明,繁荣可期。

侯晓峰大师参与讲座互动。

奥岩与赵显志、侯晓峰等苏州玉雕大师合影。

【奥岩简介:“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创始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评定工作主持人。北京博观国际拍卖公司、北京博观经典艺术品公司的董事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和副会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珠宝玉石分会玉石支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色品赏,玉雕技艺
巧色南红、俏色南红、分色南红是怎么回事?
奥岩:现在的玉市是“冬天”吗
中国符号
奥岩:玉雕行业新常态 机遇与挑战并存|玉雕|从业者
玉石雕刻专业入门,技法大梳理,咱们来一次全面的总结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