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挥专门机构主体作用 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本网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出明确要求。12月12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北京召开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集中发布了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掌上农广》移动学习APP、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等建设方案,并推出了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

  会议深入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新形势。2012年以来连续4个中央1号文件和近期中央印发的一系列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加强顶层制度框架设计,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全国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全国农广校系统把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基础作用和教育培训独特优势,在打造基础平台、构建新型体系、加强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抓紧布局、务实推进、创新发展,巩固和强化了专门机构的主体地位。

  会议系统总结了全国农广校体系在农民教育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中的组织优势、阶段性任务和作用发挥情况。多年来,农广校作为全国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通过全国性组织体系和信息化手段,大规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农民学校和农村基层干部“黄埔军校”。依托横向组织优势,建立联合办学及其领导机制,目前联合单位有21个部委(单位);发挥纵向组织优势,形成中央、省、市、县2566所四级建制农广校和19105个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拓展网络化组织优势,拥有“农广之声” 农业广播教育、“农广天地”农业电视教育、“农广在线”农业网络教育、“农广微教育” 移动学习和“农广智云”智慧农民云平台共五大品牌。成立35年来,农广校积极适应“三农”发展形势要求,把握阶段性特征勇担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学历教育,累计招收中专学员471万人,毕业259万人,合作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74万人;大力推进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78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215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186万人,广谱性实用技术培训近3亿人次。根据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农广校工作重点锁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第一时间投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战场,研究政策举措,创设制度机制,营造舆论氛围,着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一主多元”体系。两年来全国农广校体系共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任务100万人,中职教育23万人。

  会议研究部署了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和组织方式创新。树立开放的大体系观,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统筹领导下的“专门机构+相关资源+市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服务方式,努力构建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作为“国家队”的专门机构,发挥组织支撑和资源保证作用,同时依托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站,对接农职院校建立培养基地,联系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产业实训基地,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实现对产业和农民的全覆盖。将政府部门的统筹主导职能、专门机构的支撑保证作用、相关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机制导入市场主体,共同培育和服务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

  建设宗旨: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要求,推行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把农民田间学校建成农广校体系在乡村的办学场所,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学习,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目标任务: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需求,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依托,“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不少于20万所农民田间学校,基本实现当地主导产业全覆盖,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格局。

  建设内容:(一)优先选择产业集聚度高、学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农民教育培训设施条件完善、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形成产业鲜明、各具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布局。(二)各级农广校强化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服务与支持,组织和动员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农民田间学校的教育培训能力。(三)建立政策推动、扶持拉动、任务带动、机制联动的农民田间学校运行机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要将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基本条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项目要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任务在重点落实到农民田间学校,加强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内容、教学规范、教学标准等建设,增强农民田间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方案

  建设宗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为目标,整合利用社会各类师资人才力量,加快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为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支撑。

  目标任务:扩大师资规模,在全国形成10万人以上的师资队伍,建成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主导产业类型全覆盖和课程内容全覆盖;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师资选聘标准、使用管理、评价考核、培养激励等机制。

  建设内容:(一)动员和组织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以及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推荐优秀教师、专家和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二)各级农业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培训需求,从师资库中遴选专业技术师资和通用知识师资,建立完善本级师资库,共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三)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机制,把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检验教育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切实提高农民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四)广泛宣传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认真总结广大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努力营造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建设方案

  建设宗旨:加快建设符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为基层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充分发挥好教材建设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管、用、评制度,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体系,推进精品教材开发,示范引领各地教材开发工作。

  建设内容:(一)建立教材规划制度。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统一规划并组织开发全国普遍适用的通用教材,各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做好区域教材规划和开发。建立全国教材建设信息发布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二)建立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工作,确保过程规范、有序、严格,推动各地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优先选用高质量的全国规划教材。(三)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建立专家、教师、学员三方评价机制,跟踪了解教材使用情况,实行优胜劣汰。(四)建立教材绩效考评制度。将教材使用情况与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估、培训情况评价挂钩,纳入绩效管理。(五)开发精品教材。围绕新型职业农民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和创业兴业等观念和能力,规划和开发全国通用教材,打造先进适用的精品教材。

  


 

  《掌上农广》移动学习客户端建设方案

  建设宗旨:适应信息化手段应用和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方式,打造掌上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的新手段。

  目标任务: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网络、移动、智慧农民云平台等远程教育资源,建成《掌上农广》移动学习客户端,聚合优质数字学习资源和优秀专家教师,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于一体,让广大农民通过手机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建设内容:(一)建设手机终端移动学习平台。组织农业广播、农业电视、农业网络等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农业微课程,建立移动学习资源库,通过《掌上农广》移动学习客户端开展教学资源点播学习服务。(二)建设手机终端移动辅导平台。对接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立教师专家与农民的互动机制,通过《掌上农广》移动学习客户端开展学习辅导。(三)建设手机终端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各地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建立制度规范支持各地共用平台、共享资源,通过《掌上农广》移动学习客户端开展服务。(四)扩大覆盖面。通过组织推动和平台搭建,多渠道、多途径加强《掌上农广》移动学习客户端的推广使用,扩大使用群体的覆盖面。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开设方案

  目的意义:按照教育部、农业部《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精神,秉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主要面向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建立适合家庭农场经营者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目标任务:按照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突出实践的办学宗旨,整合中央农广校中职教育原有的种植类、养殖类有关专业方向,首批开设粮食作物生产、生猪养殖等9个专业方向,并逐步扩大主产业覆盖面。通过中职教育的学习,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提升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成规模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科学文化水平和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建设内容:(一)建立培养目标体系。针对从事种植、养殖或种养结合生产,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以及有意开办家庭农场的农业后继者,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学习形式。(二)建立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分为综合素养课、农业通识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模块,综合素养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科技、法律等基本素养,农业通识课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各方面通用知识,专业技能课围绕产业链培养学生发展产业、综合生产经营的能力。(三)建立教学保障体系。配套开发相应教材及在线学习资源,落实教学管理、考试考核、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 

  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方案

  目的意义:通过深入寻找“最美农广人”,宣传展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献身教育、服务三农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情怀,激励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态度,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范围条件:“最美农广人”推荐范围为全国农广校体系教职员工,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品行端正,甘于奉献,热爱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履职尽责,敬业务实,在农广校体系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推选程序:(一)申报推荐。在中央农广校统一组织下,根据人选条件,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省级农广校确定本省推荐上报人选。(二)公开投票。中央农广校汇总各省农广校推荐人选情况,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微教育等媒体公布人选事迹材料,组织公众投票,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关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三)确定人选。参考公众投票结果,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一批“最美农广人”人选,在体系内通报表扬,对获选人员发放荣誉证书,并进行系列宣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途径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结题鉴定
西安市关于着力加强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考察调研报告2012
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真金白银式扶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