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摘要】

   背景 经典针灸处方全面贯穿理、法、方、穴、术,配穴原则和准确选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目的 对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古代处方条文进行文献数据整合,总结近10年针刺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针灸处方,归纳二者之间的差异,为研究针灸治疗腰痛打下基础。方法 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和条文,整理出穴位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绘制可视化频数分布图,整理出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特点。结果 古代针灸处方取穴以“远道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近代文献以“远近配穴”为主、以多穴较多。穴位归经二者均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以五输穴、交会穴和背俞穴应用较多。结论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重视“远道取穴”的应用,“远近配穴”原则是其重要内容,对古今文献进行数据整合,其结果可以指导针灸临床。

【关键词】慢性腰痛;针灸处方;穴位;文献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 CLB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腰部、骶部等局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麻木,并伴有下肢一系列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主要包括脊柱疾病、脊柱旁软组织疾病、脊神经根及皮神经病所致的腰背痛和其他疾病所致的腰背痛4大类。据统计,约有80%的成年人有过腰痛的经历[1-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人群腰痛的发病率不等,在7.6%~37%之间[4-5]。针灸治疗腰痛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关于针灸治疗腰痛的古今文献详尽而丰富,笔者选取春秋战国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 43部医学著作和近10年临床文献中内容涉及慢性腰痛的针灸文献,从中选择含有慢性腰痛针灸处方条文,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高频次穴位、穴位归经和取穴特点。


1 方法

1.1 文献来源

    古代文献查阅《急病针灸典籍通览》[6]及《中国针灸文献提要》所记载针灸文献的专著,将春秋战国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书目确定为文献书目,将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条文作为文献检索对象。近代文献则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0 月针剌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文献。

1.2 确立检索词

    古代文献以腰痛病名及其相关症状作为确立检索词的主要依据,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8]、《急病针灸典籍通览》[6]和《针灸大辞典》[9] 等关于腰痛的记载,确定腰痛文献检索词为“腰痛”“腰疼”“腰背痛”“腰中/间痛”“腰脊痛”“腰膂痛”“腰髀枢痛”“腰尻痛”“腰胯痛” “腰髋痛” “腰股痛” “腰膝痛”“腰腿痛”“腰脚痛”。近代文献检索选取“慢性腰痛”和“针剌”“毫针”“电针”“耳针”“腕踝针”“腹针”“经皮电剌激”“皮肤针”“穴位注射”和“针剌疗法”为关键词。

1.3 纳入标准 

1.3.1 古代文献

    ①凡与本病症及其治疗取穴相关的古代文献;②综合性古籍文献合辑前人多本医学著作中的原始医籍和首见条文;③缺乏明确诊断标准,但症状描述与典型腰痛相符的文献条文;④文献条文须有明确的针灸穴位处方。

1.3.2 近代文献

    ①针剌治疗慢性腰痛临床研究文献;②明确诊断为慢性腰痛或虽缺乏明确诊断标准,但作者明确叙述为慢性腰痛,且症状描述与典型腰痛相符;③干预措施以毫针、手针、电针、腕踝针、腹针、经皮电剌激皮肤针、穴位注射等针剌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④论文要求临床方案设计合理,有随机对照试验;⑤有明确的针剌穴位处方。

1.4 排除标准 

1.4.1 古代文献

    ①急性腰扭伤和急性腰痛;②重复出现的文献条文,则以原始医籍和首见条文为准取1次,避免重复;③虽涉及对腰痛的病因病机及病症描述,但未明确提出针灸治疗的具体穴位;④腧穴主治和经络循行有治疗腰痛作用的条文;⑤针灸只提及经络而无具体穴位组成;⑥腰痛不是主要症状而仅是其他疾病的一种伴随症状的文献;⑦针药结合治疗的文献;⑧病名不规范、病症描述不明确或很难理解其所指疾病的文献。

1.4.2 近代文献

    ①个案、验案报道;②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1篇;③综述性文献;④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的文献;⑤采用自拟方而无具体穴位组成的文献;⑥中西医结合治疗者;⑦病例数在30以下的文献;⑧针药结合治疗或中医药治疗的文献;⑨其他非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病名不规范、诊断不明确或很难理解其所指疾病。

1.5 穴位名称规范化

    穴位名称按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10]和《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346-06》[11]引用361个经穴、48个经外穴进行统计。同时对穴位名称规范化,例如“绝骨”与“悬钟”统一为“绝骨”。

1.6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文献检索由3人分别操作,确立检索文献书目, 查阅文献中针灸治疗腰痛的相关条文,以确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及针灸穴位处方,并交叉核对,尽量全面而无遗漏。若有分歧意见,则通过讨论或由通信作者协助解决。

1.7 数据录入

    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将穴位按照按文献名称、病症表现、穴位处方、穴位所属部位、穴位分组依次录入Excel 表中。穴位按部位分组标准以现代解剖学为参考依据:局部穴位为在腰1-骶1范围之间的穴位;邻近穴位为胸8-胸12及骶2 -骶4范围之间的穴位;分布于头面部、颈部及四肢的穴位为远部穴位。

1.8 数据分析

    根据文献条目,按照文献数目及处方种类分布、穴位频次分布、穴位归经分布、特定穴分布和配穴方法分布分组,并统计各组出现的频数或其组合频数,得出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取穴特点。


2 结果

    古代文献共检索43部医学著作,其中涉及慢性腰痛的针灸处方条文179条,穴位97个,频次341次。近代文献共纳入针灸治疗慢性腰痛文献223 篇,穴位91个,使用频次1 522次。

2.1文献数目及处方种类分布

    古代43部医学著作中涉及慢性腰痛的针灸处方条文共179条,其中单穴104条,双穴31条,多穴44条;近代223篇文献中单穴处方9首,双穴处方15首,多穴处方199首。

2.2穴位频次分布

    古代文献治疗慢性腰痛的穴位97个,频次共341,使用频次位于前9位的穴位是:委中(频次43,下同)、肾俞(29)、昆仑(27)、腰俞(14)、足三里 (9)、人中(9)、太溪(8)、行间(8)和环跳(8);近代文献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穴位91个,频次1 522 次,使用频次位于前9位的穴位是:委中(133)、夹脊穴(119)、环跳(104)、肾俞(97)、阳陵泉(90)、大肠俞(80)、昆仑(69)、承山(57)和秩边(56)。由穴位频次分布可以看出,古代文献和近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最高频次穴位除用远端委中、承山、昆仑等穴外,局部穴位肾俞、夹脊穴、大肠俞等也被高频次应用,体现了“腰腿并重”、远近穴位均重视的特点。

2.3穴位归经分布

    古代文献及近代文献记载的穴位归经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结果见表1。


表1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穴位归经分布



穴位归经                       古代文献              近代文献      


足太阳膀胱经BL                  35                 35

足少阳胆经GB            10           15

督脉GV            10            6

足阳明胃经ST     8            10

足少阴肾经KI     6             8

足太阴脾经SP     6             6

足厥阴肝经LR     6             1

手阳明大肠经LI     6             3

任脉CV             4             6

手少阳三焦经TE     3             0

手太阴肺经LU     1             0

手少阴心经HT     1             0

手太阳小肠经SI     1             1

手厥阴心包经PC     0             0



2.4特定穴分布

    古代慢性腰痛针灸处方中穴位97个,特定穴占60个;近代针灸处方中穴位91个,特定穴占69个。结果见表2。


表2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特定穴分布



特定穴                                    古代文献    近代文献 


五输穴 Five transport points  23   20

交会穴 Crossing points  12   12

背俞穴 Back-shu points  7   7

原穴 Yuan-Source points  6   7

络穴 Luo-Connecting points       5   3

募穴 Front-Mu points  2   3

下合穴 Lower He-sea points  2   4

郄穴 Xi-left points  1   5

八会穴 Eight influential points  1   5

八脉交会穴Eight confluent points 1   3


    由表2可见,慢性腰痛针灸处方中涉及的特定穴主要为五输穴、交会穴和背俞穴,其中以选取五输穴为主体现了“远道”取穴的特点。

2.5配穴方法分布

古代文献取穴以“远道”取穴为主,近代文献以“局部 远端”取穴和“局部 邻近 远端”取穴的“远近配穴”为主。结果见表3。


表3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                                                        古代文献     近代文献


远道取穴 Distant points          86            16

临近取穴 Nearby points       29 6

局部取穴 Local points       24 18

临近 远道取穴

Nearby combined with distant point     15 8

局部 临近 远道取穴

Local and nearby with distant points   12 81

局部 远道取穴 Local and distant points 8 87

局部 临近取穴 Local and nearby points 5 7



3讨论

    综观历代文献,关于腰痛的溯源,早在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记载。《素问》中已有大量用针灸治疗本病的处方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对腰痛的病症表现、病因病机和针灸治疗论述不断完善,为腰痛的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

    腰痛病变部位在腰部,与肾、肝和胆等脏腑密切相关。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高频次穴位和穴位归经主要集中在膀胱经和胆经上,其经脉循行均经过腰部,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特点。同时,经脉循行部位与病变部位及相关脏腑具有一致性,体现了循经取穴和“辨病选穴”的特点。经络学说是针灸临床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12],针灸处方是在经络学说、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贯穿着理、法、方、穴、术全部内容的一种取穴方案[13]。“远道取穴”,即在发病部位远端或远离病症部位选取穴位进行治疗,是针灸处方中的一种配穴方法,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远道刺”,是常用的取穴原则之一。腰痛针灸处方中,以选取五输穴为主的“远道取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经络学说中“标本”“根结”理论和“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流注理论为针灸“远道取穴”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文献数据可见,古代针灸处方以远道取穴、单穴为主;近代针灸处方以远近配穴、多穴为主,可见 “远道取穴”法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针灸临床。大量关于“远道取穴”的现代研究提示,它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循经感传等有密切的相关性。另外,“远道取穴”使施针者避免直接刺激病变部位,这也是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个可能性原因。

    针灸按部取穴主要有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和循经辨证取穴[14-15]。近代临床文献穴位配伍数据显示,针剌治疗腰痛的腧穴配伍以“局部 远端”取穴和“局部 邻近 远端”取穴为主,近代临床配穴研究汲取了古代文献中“远道取穴”的取穴特点,同时配合局部或邻近穴位相结合而“远近配穴’这是基于现代针灸治疗腰痛在取穴原则上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总之,针灸治疗腰痛的取穴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历史演变过程,对古今文献的数据化整合,是针灸循证、针灸治疗标准化和临床实践指南形成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然而,关于针灸治疗腰痛配穴原则和取穴特点的现代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潘明荣,陈炭炭,韩晓鸣.基于腰椎定性理论的慢性腰痛运动疗法研究进展[J] .健康研究,2009, 29(1): 75-79.

[2] NADEGE LEMEUNIER, CHARLOTTE LEBOEUF - YDE, OLIVIER GAGEY. The natural course of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 Chiropractic & Manual Therapies, 2012, 20(33): 1-22.

[3] 张冲,万军.腰痛病因病机及治疗略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5):65-66.

[4] BORENSTEIN DG. Epidemiology, etiology,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J] . Curr Opin Rheumatol, 1997, 9(2):144 - 150.

[5] KOJI YAMADA, KO MATSUDAIRA, KATSUSHI TAJES-GUTA, et al. Prevalence of low back pain as the primary pain sit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 health -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large Japanese population: a pain - associated cross -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J] . Mod Rheumatol, 2013:4-7.

[6] 刘立公,顾杰.急病针灸典籍通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 王德深.中国针灸文献提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8] 吴兰成.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

[9] 程宝书.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0]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2] YIN CS, KOH HG. What’s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meridian and acupuncture point in oriental medicine-a perspective of medical history [J]. Uisahak, 2005, 14(2): 137-150.

[13] 王然芸,郭义,郭永明. 针灸处方的历史考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 (3):200-201.

[14] LEE SH, KIM CE, LEE IS, et al. Network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Point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J]. EBC&AM, 2013, 10:1155-1162.

[15] 陈滢如,朱江,宋佳杉,等. 刍议针灸处方的选穴配伍 [J].中国针灸, 2012, 32(1):65-68.


原文见:姜会梨,冀丽丽,任秀君,龙贤齐,图娅.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4):280-2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经穴规律研究
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所选取的穴位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
古人是怎么用针灸治疗腰痛的呢?让大数据分析告诉你
50病症针灸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