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文与印风(四)(图文)
来源:《中国书画报》        文章作者:薛元明

    早期隶书如《大开通》《石门颂》等,笔画中蕴含篆意,没有明显波磔,结体并不像后期成熟的汉隶那样扁沓,这两点决定了采用隶书名碑入印能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黄士陵便有两方以《大开通》笔意镌刻的印章,“牛翁”和“耷叟”两印。笔画圆润,古意十足,结体方正古朴,适宜印面,而且比缪篆简洁,明快舒朗,乃理想的入印文字。

    同样是撷取《石门颂》文字,黄士陵和吴昌硕的处理各臻其妙。当然,朱白文不同是必然存在的差异,朱文可以直接把文字搬到印面中,白文则需要变化,使得分朱布白更加协调。黄士陵的“无受想行识”印不但最大程度保留了石刻文字中原有的体式,而且章法布局也极其巧妙。吴昌硕的“其安易持”印中“持”字在原碑中未见,但四字团成一气,这就是印面处理中的变通。从“持”字的处理来看,此印乃借鉴隶书体式,而非篆书,确实很巧妙。经亨颐的“子渊”印同样也是选取《石门颂》中文字,极见巧思。只有对原碑临摹花费相当的功夫和精力,才能达到这一水准。

    《张迁碑》的碑额和碑文都是盖世绝品。碑额作为缪篆文字的典范,入印有很多尝试。高明者莫过于黄士陵,“书远每题年”印以碑额笔意入印,细察可以发现已然有很大变化:一是以圆转笔画加入其中,增加了方圆对比。二是笔画间距有意不均匀,打破等分,更多奇趣。三是笔画处理很巧妙,力避冲突,如“题”“年”二字的交接处尤其大胆高明。四是多笔收笔延长而不重复,如“远”“每”二字的处理非高手不能为。《张迁碑》字形不同于《大开通》《石门颂》,不仅有篆意,而且夹杂了楷意,字形大多下半部分收缩,有稚拙之趣。钱松的“稚禾手摹”印便是取《张迁碑》文字入印的精妙之作。“浙派”入印文字以隶书为主导,很多字形直接来自于对汉隶的改造,所以得心应手。经典作品往往一印定乾坤。

    来楚生的“君叔之后”印借鉴碑额之意,无一字来自于原碑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相较而言,吴昌硕选一“谷”字入印,略显平常,但给予后人一个启示,入印文字选用名碑文字者,有出处,有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黄士陵用《朱博碑》中文字刻“光绪十一年国子学录蔡赓年校修大学石壁十三经”,堪称天才的灵光一现。以隶书入印,本身难度大,且有二十多字。结合原碑文字的瘦劲硬朗,保留光洁犀利的风格,冲刀随意,刀中见笔,利刃浅冲,迟疾参半,沉厚犀利,犹如断金切玉,痛快淋漓,在章法上不加修饰,古茂劲朗,极得灵动之势,一任自然,可见黄士陵的天赋确实高人一等。故马国权有评:“平正中见流利,劲挺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狂怪之失。”

    《好大王碑》出现于东晋晚期,距隶书成熟期的东汉已是数百年,其时以“二王”为代表的楷、行和今草书业已成熟风行。很可能是因地处东北边陲,在内陆中原字体已由隶书发展转化为楷、行书之时,仍然使用着古朴的隶书,与西南边陲的“二爨”时间相近。区别在于,“二爨”主用楷书笔法,《好大王碑》有周籀秦篆之遗意,以隶为体,以篆为用,间有楷书特征,总体形态特征属于隶书。因笔画圆浑敦厚、字形方正拙朴,适合入印,但必须在印面中体现夸张和稚拙之味,通过印化来扬长避短,若将原碑固有的特征去除了,无疑是刻鹤图龙。从邓尔雅、陈子奋、吴子复等三人的印章来看,个个都是高手,一是保留了文字的特点,二是符合印面视觉效果要求,三是无论单个文字还是最终组合都极富趣味,四是变通能力,很多字在原碑刻中没有却能做到出之自然。

    从具体印例来看,邓尔雅的“竹囝园主”和“波尊者”印处理极其巧妙。“囝”和“园”字有外框,对角呼应,“波尊者”印三字笔画巧妙粘连,“尊”“者”二字的长横画形成分栏作用,煞见趣味。陈子奋“古文辞家”印中的“家”字在原碑中“豕”部右边的撇捺画简省为两点,但在印面中却变长,这就是因时而化的道理。吴子复“良公”印面二字印文的错落,而“关良”印面二字挤压,同样一个“良”字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变化。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果不虚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古代碑刻的『碑额』
方正茂朴《张迁碑》
金石文字|兰亭讲师尚磊明:汉篆小议
懿学院 | 汉代篆书(上)
汉篆的风格
《中国书法史》:魏国的篆书和隶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