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层颅脑”
userphoto

2022.06.13 山西

关注
文章来于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九层颅脑”

1.平扫CT为颅脑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其中部分疾病如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和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等,平扫CT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增强CT 平扫CT发现颅内病变时,多需行增强CT检查,并依临床拟诊疾病和平扫检查表现,采用不同的增强检查方法。(1)普通增强检查:是大多数颅脑疾病如肿瘤性、血管性、感染性病变等常用的增强方法,依据病变的强化程度和方式,多可明确诊断。CTA检查: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检查,可以发现和诊断脑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狭窄和闭塞、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由于CTA检查的安全性高、成像质量佳,已部分取代了有创性DSA检查。(3)CT灌注检查:可以反映脑实质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主要用于检查急性脑缺血,此外对于脑肿瘤病理级别的评估、肿瘤治疗后改变与复发的鉴别等也有一定价值。

3.图像后处理技术矢状乃至任意方位的多层面重组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空间位置,应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可更好地发现颅内动脉瘤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





平扫CT影像学描述 


01.

(1)颅骨: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其

中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极低密度。


02

(2)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

①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体部沿丘脑和侧脑室体部之间向后下走行;

②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③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呈楔形,自内而外分为苍白球和壳核;苍白球可钙化,呈高密度;

④豆状核外侧近岛叶皮层下的带状灰质为屏状核。尾状核和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带状髓质结构为内囊,自前向后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带状髓质结构为外囊。内、外囊均呈略低密度。


03

(3)脑室系统:包括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含脑脊液,为均匀水样低密度。双侧侧脑室对称,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角、后角、下角。


04

(4)蛛网膜下腔: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脑池主要有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脑纵裂池等;其中鞍上池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五角或六角形。




增强扫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T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正常颅脑CT表现
读懂头颅CT并不难,教你成为读片小能手
【颅内血肿】
手把手教你读懂颅脑CT
小朋友脑袋磕碰了,急诊为什么做CT,不做核磁/MR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