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壶神乎其神的工艺(下)

   在湖州紫砂工艺大师中,被称为“壶怪”的是吴伟华。他年纪不大,刚近不惑,现任长兴县紫砂工艺研究所所长。据媒体报道,“壶怪”有两怪:一是对紫砂工艺的痴迷。据说有一次朋友来访,吴伟华拿起茶几上的紫砂茶壶介绍起来,从壶嘴一直谈到了壶底,并把壶底翻过来让朋友欣赏,结果被滚烫的茶水把手给烫了。二是对作品的讲究。他创作的精品都是孤品,绝不做第二件。他1998年创作的“金刚经壶”是孤本,上刻5000多字的金刚经全文;他的“井栏壶”也是孤本,上刻有赵孟頫的“陆羽烹茶图”。有收藏家多次上门,开价几万元索求复制品,均被拒绝,他说:“只有孤品才有艺术生命。制作多了,商品化了,它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不过,吴伟华也有过一次例外,1999年他创作的“陆羽茶经壶”,就有两把,一把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一把由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情系海峡两岸,可能是吴伟华“破例”的原因吧。

  吴伟华注重作品的艺术生命,其实就是注重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商品化了,艺术生命也就终结了。湖州历史上之所以能涌现无数的艺术巨匠,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淡泊名利吧。笔者成书时,又了解到一个最新的消息,2004年底,吴伟华制作的“太湖明珠壶”获得首届英国国际发明博览会最高奖——金皇冠奖。据介绍。“太湖明珠壶”微雕行楷3117字,字小如芝麻,笔画如蛛丝,叙述了太湖周边杭州、湖州、上海的地理历史文化。该壶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跟湖笔工艺受益于书画文化一样,湖州的紫砂壶工艺也深深得益于湖州人文的熏染,就连竹文化,都成为湖州紫砂工艺大师们的创作营养:1999年,超薄型紫砂壶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吴宝华多次赴竹乡安吉,参观“竹种园”和竹制品工艺的制作。经过反复构思,他最后创作出了一把以竹为主题的紫砂壶:整个壶呈竹色,集毛竹、水竹、苦竹、凤尾竹、紫竹、方竹、龟甲竹等数十种竹为一体,栩栩如生,观者无不称奇。

  说宜兴紫砂壶跟长兴是两姐妹,还有两个有意思的证据:一,中国最早的紫砂器具雏形是在长兴发掘的。长兴紫砂工艺师蒋淦勤告诉笔者,真正的紫砂器皿是明代才出现的,它得益于窑温的提高,窑温超过1200度,就是紫砂。长兴鲤鱼山古窑曾烧制出紫砂器皿的雏形,它的窑温已经达到了900度以上。二,宜兴的制壶名家蒋蓉本家就是长兴人。这两个证据都说明一点,宜兴与长兴的紫砂工艺,是有血缘关系的。他们分分合合,最终和谐地走到一起来了,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紫砂工艺千百年来的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兴紫砂
时大彬丨一个来自明代的紫砂狂人
紫砂壶与普洱茶
吴伟华大师的紫砂艺术魅力
紫砂文化的软肋
长兴紫砂衰落 被宜兴步步逼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