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的不认识就不是好书法


问:下面我们请张旭光老师来回答一下,张旭光老师曾对草书写得大家都不认识这一状况,有过徘徊有过反思,为什么现在展出的还是不认识,对这问题请张老师给我们说一下。


张旭光: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确实有过反思,你写来写去大家都不认识了,你还写它干嘛。还有一些老领导也说,你过去写的很好,现在写的看不懂了。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点来回答一下。

第一,中国文化艺术的灵魂叫写意精神。也就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这是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一个最重要的点。西方到了十九世纪才开始有了写意精神,表现为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在这之前,他们都在基督教的压迫下,天天画写实的,那种悲愁,苦难的,那种酱油颜色的写实主义。中国的文化恰恰是非常早就觉醒了,叫作写意。我说当代书法创作也有这个问题,你是写实还是写意?你要写的大家都认识,就是写实,不是写意。最重要的写意就是齐白石说的,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你说我写的你不认识吧,你去查我写的草书符号绝对都是准确的,有来源,有经典。那么就需要你认识草书符号,如果草书符号不认识,就说不好,就简单化了。其实审美要求超越“认识”这个工具的控制,因为审美是自由的。人除了审美之外基本是不自由的,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这自由的权力。

说看不懂比较正常,一下就看懂了,就小看草书了,甚至贬低草书了。“世间无物不草书”“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内含如此广大,不知有多少秘密,不下十年功夫怎么可能看懂呢?怎么办?你要想享受这美妙,唯一的办法是去认识这些符号,获取自由的权力,遨游这个海洋,登上这个台阶。

这一点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讲得十分诚恳,他说,我们的工农子弟没有文化,高级的艺术看不懂。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但是高级的也需要,可以给干部看,干部看了可以影响群众,也是为工农兵服务。总之在我们解放区,初级的、高级的艺术都需要。大意准确,不是原话。的确,当年工农子弟大多是文盲,干部中大多也就初中文化。即使如此,毛主席还说:“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

看看我们今天高中入学率已超90%,大学毕业生已超一个亿,正是需要高级艺术的时代,可有个别人不认识草书,对我们民族瑰宝之皇冠一点也不关心,本来应该自责,如果还责怪艺术家,那就露馅了。莫非关注书法的人群比全国平均文化水平还低吗?当然还主要是草书普及不够,展览、活动还少,草书家有责任,在普及引领提高上多做实事,四人展还得加油!

第二,人总会从写实走向写意。这是人高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写意就是把握事物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你说我这个人就能看表面,本质理解不了,那我不能说你回到动物了,只能说是自己拒绝提高了。人有了这种本能,追求到了写实,我还想写意,这就是人高于动物的一点。人怎么把那群猴子甩得越来越远了,就是因为人会写意,所以说中国艺术的核心就是写意。

中国文化从孔子就开始说“圣人立象以尽意”,因为中国文化里面有言不尽意这样一个问题常年存在着,我说不清楚,所以要立象以尽意。中国文人画的产生就在于,我实在说不明白,我画个东西你自己去看,我画的并不太像什么,而是对人生的感怀,是清风,是气节,怎么理解,可以有不同理解,这就丰富了。这是一种写意的形式。关于书法,卫夫人就讲“意在笔先”,到了王羲之说“点画之间皆有意”,不是点画之间皆有形,是有意。它是有形,但是有形不是最重要的,有意最重要。到了唐代张怀瓘讲“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不就是老子的“大象无形”吗!到了画画的时候吴昌硕也说,“老缶画气不画形”,我画的是一种气象,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感受。这是人化的自然,人化的形象,是写意。

看看“狂草四人展”作者,哪个不会写“认识”的,哪个不是靠写“认识”的入选全国展、获奖。胡抗美生于米芾故里,常年写米字;刘洪彪早年靠隶书获奖,他作品中释文、题记全是楷书,境界很高;王厚祥最早以小楷得奖。我最差,有人批评我打着二王旗号写颜真卿楷书和行书,其实我行书在“大王”下功夫最多。几十年过去了,不能不追求,比如你跳高跳过一米九了,一定朝着两米努力,你还天天跳一米九,还跳什么啊,世界纪录已到2.45米了。这种求新求变就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本能的需求会更强,如果人离开了这一点,就又回到动物了。这也是保证我们的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社会不断前行的一个重要动力。

第三,“写实与写意”范畴进入书法视域。什么叫写实,什么叫写意。什么叫写实的书法,什么叫写意的书法?我觉得到了今天这个时代,需要把它定义一下。过去我讲过“写意经典”这个概念,周俊杰先生曾提出书法“新古典主义”,但把写实与写意作为一个范畴来讲,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写实这概念,其他艺术形式都在讲,在书法中讲有点突然,这也是突发奇想。

我们可以认为历史上存在的经典,我们认识的这些经典,是实的东西,楷书、隶书、篆书、行书都是实的存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写实的阶段,要写得很像,我要求自己写得很像,也要求学生写得很像,这是写实阶段的标准。做不到这一点,你去写意可能这个意就写错了。而在写实的基础上如何深化,合理生发,这就开始写意了。这是一个层次的。第二个层次是草书,你搞草书的人认识它了,写熟它了,它摆在你面前也是个实物,草书如何向前走?当代草书也要对经典草书进行再写意,从而产生这个时代的感情表达能力。可以说,一切古人留下来的经典都是实物,书法作为艺术要表达性情和表现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在写实基础上写意。要写出我们自己的性情,写出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关怀,写出我们内心生命中想哭想乐的那感觉来,那就是写意了,那就是创造了。

第四,草书大写意时代正在到来。从新的时代来讲,我有一个预言,不叫预言,是一个不成熟的瞻望:就是书法大写意的时代正在到来。为什么呢?

其一,在这个时代,高科技已经越来越把艺术逼向人的心灵内部,直接把书法创作和情感捆绑在一起了。现在的电脑、手机、人工智能已经把除了情感以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了。而且中宣部和中国书协还有北大方正搞了一个工程,把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等等这些书法大家书法字体都输入电脑了。你敲一下按键,甚至你说一声,要王羲之的还是要米芾的,一下子就出来了,你要欣赏也好,你要模仿也好,包括使用,都现成的,还用写吗?不用了。而且严重的是,把孙过庭的小草也录入了电脑,你想看草书,“啪”一点,一篇社论全是草书。

现在就剩下大草了。大草本来就不是为了让人认识的,本来就是只对情感负责的。情感特别重要吗,太重要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情感就是生死问题,这还不重要嘛。所以大家赶紧去写草书,你等到机器人会说“我爱你”就晚了。机器人有了感情,草书肯定会写了,大草他也会了。所以趁着机器人还不会这一套的时候,我们赶紧写大草,这是高科技逼着我们无路可走哇。这是个极其严肃的现实,不能不认真思考,不改变就将被淘汰。

当年19世纪欧洲发明了照相机,把那批写实的画家逼的走投无路,有抑郁的,有改行的,有思考的,最后确实逼出了第一个印象主义画派。印象主义就说色彩太感动人了,直接把情感和色彩对接起来了,这就是印象主义,就是写意。他们办展览的时候,新闻界、评论家说“你这没画完就来展了,画的谁也不像,只是画了个印象。”印象主义就这样产生了,并引发后来立体主义,再后来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都出来了,人的主体精神得以升扬,跟上了时代步伐。我们今天与那个时代的欧洲是不是很相似,高科技搞得我们书法家无路可走,只能写草书,只能写大草、狂草,只能写意。

其二,这个小康时代,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个时候,人对文化的需求,对情感的需求就显得十分突出了,如何满足,如何引领?就成为文化的重点了。当然我们还要继续保证温饱,但是这一块让生产部门负责,写实的也好等等都让生产部门负责。情怀、情感的、人性的让艺术负责,这个分工将来会越来越明确。关心人的情感,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弱项,我们从生下来汇入一个集体当中,集体意识最重要。但小康时代,从哲学上分析,其实是感性时代,审美时代,需要关心每个人的个人情感,培养感性素质、审美素质。我相信包括国家,包括各级都会关注这个情感。所以说艺术家创作,认识不认识不是最重要,关心人的情感最重要,这就是更有价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我认为它的价值关怀远大于你写的“认识”那个价值。

其三,事实上书法经历了两次大写意的阶段。第一次就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汉字产生。在造字的能动原理中,象形是意象,加上指事、会意本身即写意,形声也有写意的精神。这是开天辟地的事。第二次就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草书。通过简省、抽象、连写以及情感的注入,成为全新的意象,成为一套独立独特的新的语言系统。这也是开天辟地的,是中华民族大智慧、大情怀的表达。今天在高科技和小康生活的双重挤压下,书法将逐步退出写实的、认识的实用领域,从而获得艺术的身份而永恒。所以我感觉第三次大写意,即大草大写意的时代即将到来,正在到来。

其实已经来了,正在形成潮流。而且不光是草书,所有书体都将注入新时代的情感,通过写意,提升表现力、感染力,为提高全民族审美水平,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个高科技,一个小康生活,这两点是中国文化艺术面对的最大现实,最大挑战和机遇。书法是写字、写实还是写意?是写技术还是写情感?当然,写实、写意会长期并存,但主流是什么,方向在何处?是需要整个书坛来回答的。以上所说,很不成熟,仅供批评参考。谢谢!

(根据2021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论坛录音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草四人展论坛】张旭光:书法大写意的时代正在到来
谈谈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张旭光: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二)
(访谈192期)“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论坛纪要(二)
名师课堂(六):刘曦林谈书写性与写意
水墨写意先祖----徐渭: 被评为“摆脱传统束缚、另辟新境、追求新意的典型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