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天衡:缘何寿石胜别石?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正号 2017-10-03

在今天的国人中间,犹如知道空气、阳光与水分一样,无人不知田黄的存在。田黄作为一种高贵珍奇的石材,非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是享有盛誉的。什么金银玉珉这些常规中的珍宝,都在田黄的面前黯然失色,且显得身价低贱了。

田黄让人瞩目倾倒,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在明代的著录中,以我的孤陋寡闻,似乎并没有读到过这个名词,能接近它的是一种被称之为“蜜蜡”的石材。到了清初,“田黄”之说,可艳播四方直至宫廷内府。

叶蜡石科的石材,明清以降,产地多在江南,而以昌化、青田、寿山为最。

昌化属浙江临安,出有名品“鸡血石”,此品在石璞上呈现的艳若鲜鸡血的红色斑块,绚烂醒目、光彩可人。然一般的鸡血是中看而不中刻的。论观赏它是极品,而用以镌刻则是非其所长了。浙派鼻祖丁敬身即直言不讳地称:“红者,人尤珠玉定值,不知日久色衰,曾顽石之不若矣。”又称:“此等石嫩于闺粉,使千里马行败絮上不骋意气,惜也。”这是篆刻家务实的评论。对于鸡血石的优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其佳者通体剔透,足以欺玉,血若旦霞而呈活色,行刀于石,轧轧有声,充满着美妙的音乐节奏,是一种过瘾的感官享受。可惜的是,鸡血石的形成是汞的功绩,汞惧光,见光则渐暗黑,恰如丁敬身所云。故鸡血石的保存是重要的一环。也缘于此,我们就很难欣赏到既旧且佳的鸡血石了。

青田属浙江丽水,古称处州。流派印章的开山人物在明代的文彭,他是将石材引入篆刻领域,并首先形成气候的有功之臣。他彼时在南京采用的石材即是青田的灯光冻和质稍次的老坑石。周亮工在《印人传》中称:“金陵人类以冻石作花枝叶及小虫嬉,为妇人饰,即买石者亦充此等用,不知为印章也。”这一事实,说明了石材的开采在当时也是很久远的事,只是作为大规模印章用材始自文彭而已。

青田石虽也有黑白赤黄灰绿诸色,却以青色为主。灯光冻、兰花青都是青色中的上上绝品。青田石论色泽品种较之寿山石是显得淡和单调些,然而青田石的妙处在于易镌刻,无论是名品或低廉者,都有信手纵横、方圆自如的性格。清印人黄易尝称:“求其坚刚清润,莫青田若也。”他还说:“青田有五色,惟红色者尤为罕睹,近日为石工采伐殆尽,求一细腻可玩者十不获一,新坑直顽石耳。”可见青田石为篆刻家所赏爱是事实,而青田佳石在乾隆时已乏佳者也是一个事实。而今在石乡青田,每每所见都是由万里北疆的巴林石充斥其市,这就不能不令人搔首称憾了。

寿山属福建福州,古为稷下里,故也有稷下石之名。寿山石储量大,品种多,一般达 150 种左右。佳者皆剔透如玉,且色泽胜于玉,赤橙黄绿青蓝紫,外加黑白灰,是应有尽有的。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对这类色彩又作了神奇的调配组合,华美、富丽、温润、晶莹的丽质,即使不加雕饰,这等尤物都够达到审美上的高品位了。而且从镌刻的角度考察,寿山石材佳者都妙于受刀,即使一般的品种,也是足可应用的。

倘使以寿山石与青田石相较,喻之美人,寿山石是雍容华贵的杨玉环,而青田石则是淡妆素裹的浣纱女了。

寿山石如今能超越别品而以较大的优势蜚声中外,是有其特定条件的。

其一是名品多。寿山的名品信手可数的即有田黄、白芙蓉、艾叶绿、水晶冻、环冻、高山石、桃花冻、旗降、吊笕、月尾绿、牛角冻、太极头、鹿目格等。以田黄论,其中又有红田、白田、黄田、黑田、金裹银、银裹金种种之别。这些佳品,艳而骨清,质泽理疏,性情温润,是一种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结合物。或问,何以田黄等石要远贵于金玉?

文人又何以爱石远胜于金玉?

对此,明代印学家沈野早有表白,他说:“金玉之类用力多而难成,石则用力少而易就,则印已成而兴无穷。”他从篆刻家的角度说明了爱石的理由。

是的,猛虎虽可爱而不能驾驭,良驹可爱且可骑之、友之。

印人足以表达艺术的襟怀,人石间足以产生情感的交融,因此,对石的情有所钟当然是合理的、会心的、真切的。此外,“物以稀为贵”,若田黄之产地仅一箭之遥的范围,原本少有,且自明清探掘至今,几成绝响,其量较之金玉稀少何止千万倍?故其远贵且远胜于金玉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其二是雕工精。古谚称“玉不琢不成器”,石也如此。

与他地产石相比,能辅以佳刻,达到天工加人工,雷震复鼓鸣之艺术效果的,非寿山石莫属。石之美,雕之精,乃至化疵为优,弄拙成巧的神奇手段,都无可争辩地确立了寿山石,特别是在印章方面独占鳌头的地位。

实物告诉我们,在南朝,寿山石已被用来雕刻艺术品,虽粗拙简练,却开风气之先。至宋代,以寿山石镌刻石俑以及龙、虎、鱼、雀、鸡、羊、鼋、猪等,已蔚为时尚。诚然,彼时的石质都是属于不起眼的青灰色,这或许是使用表皮石的缘故罢。

随着明末清初佳石的迭出,镌刻之工愈演愈绝。清初高固斋曾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石有络,有水痕,有砂隔,解石先相其理,次测其络。”又称:“石理不一,相石为难,需黄中白,肤白中黄,肤苍中黄,中玄黄,肤黝然,不可以皮相。”可见因材而施艺,在当时已形成系统的理论了。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是现实。这时制钮镌石的圣手有杨玉璇、周尚均,及其一大群艺有大成的弟子们。正是这些聪慧的实践者,赋予了寿山石质艺俱佳的双重生命力,并使它成为人类的瑰宝。彼时的文人毛奇龄曾如数家珍地谈到自己珍藏的 49 枚寿山石,钮制印有螭虎、辟邪、青羊原、天马、䝙虓等二十余个品种,此外还有薄意雕的山水、人物、花鸟、博古等,可谓巧夺天工而美轮美奂了。

其三是完备的体系。这一特点也是他地石乡不可比拟的。

从现代意识上考察,论原材料,寿山有田黄领衔的丰富多彩高品位矿床;论生产制作,寿山有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高层次的镌刻队伍,众多的传世和新出的艺术珍品;论宣传,寿山历来不乏文人自觉必要的鼓吹和扎实的总结,持久不断地向外扩大着寿山石的魅力。这的确是重要的软件工程。

谈到宣传寿山石的专著,自清初有高兆的《观石录》始,代不乏人。这些专著对寿山石自身的艺术完善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性作用,对寿山石走出八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着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科学的日益昌明使史料的积累和研究今胜于昔。若高兆、毛奇龄辈,为了用文字来介绍寿山佳石,搜断枯肠地作了七彩流光的文字描绘,以期让人们对寿山石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可谓是用心良苦,而其效果也许是求十得一。然而,以今天照相、制版、印刷术的先进,一张实物照片,即可无言胜万言,“百闻不如一见”地让读者获得明确的真情实感,乃至举一反三地扩充其欣赏的氛围。又如对寿山石的成因、坑口、质地等诸多古来之谜或讹传异言,在今天则凭科学考察论证,可以头头是道地一一加以澄清和揭示了。

更多内容关注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正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看错:一方印石换一套房!
印章石之四
中国印石——四大国石
中国三大雕刻佳石
文房“一宝”:美丽的“印石”
福生百相,熠美流光——他山之石亦良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