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印社社员赵燏篆刻作品选

赵燏,1979年生于云南镇雄。云南印社社员,昭通市书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昭通市书协会员,昭通市美协会员,镇雄县首届提名“名家”,镇雄县美协副主席。美术专科,书法本科。师从于书法博士成联方先生,曾受中书协培训中心导师刘洪洋先生指点,作品力求古意,讲究气韵、浑圆、率真、宽博。

国画、书法、篆刻作品培训、入展与获奖情况:

2009年:云南省首届临书展(入展)(主办:云南省书协)

2009年:云南省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主办:云南省文联)

2010年:云南省第二届现代刻字艺术展(优秀奖)(主办:云南省书协)

2010年:中国文明办、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0年春节书画大赛(金奖)(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2011年:云南省首届篆刻展(入展)(主办:云南省书协)

2013年:镇雄县首届“名家”(提名奖)(主办:镇雄县委组织部)

2014年:《科幻画与漫画的比较教学实例》获云南省第29届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二等奖) (主办:云南省教育厅)

2014年:昭通市 “温泉泰鹤杯”书法(二等奖)(主办:昭通市书协)

2014年:云南印社首届篆刻展(优秀奖)(主办:云南省印社)

2014年: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书法展(优秀奖) (主办:云南省团委,省教育厅,省文联)

2015年:云南省国防教育书法(一等奖)篆刻(一等奖) (主办:云南省教育厅)

2015年:“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6年:昭通市“黄连河”杯展(入展)(主办:昭通市书协)

2016年:云南省环保厅“六·五”环保日书画摄影展(最高奖)(主办:云南省文联)

2016年: “苍茫乌蒙”昭通十五人山水画邀请展(入展)(主办:昭通市文联)

2016年:全国首届爨体书法展(入展)(主办:云南省书协)

2016年:昭通青年美术展(二等奖) (主办:昭通市文联)

2017年:中国首届书法名校高层论坛(论文三等奖) (主办:江苏省教育报刊)

2017年:全国第二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入展)(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2017年:全画第二届“陈介祺”国际篆刻大赛(入展)(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2017年:云南省书法篆刻展(入展)(主办:云南省书协)

2017年:云南省青少年书法校外辅导高研班(培训)(主办:云南省教育厅)

方寸天地 大美不言

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篆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游弋于华夏文明的海洋之中。《学古编》的问世,开创了印学群星争光百卉献妍的局面,印派入古出新,印社此起彼立,印人层出不穷,印风雄奇俊拙。观之尽在微妙之间,品之方显天地乾坤,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可以心契,不可言宣”也。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一、篆刻艺术的书法美

篆书是篆刻创作最主要的素材,从甲骨、钟鼎再到小篆,正是篆刻的黄金时代。先民造字时,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物取象”的过程中,既借鉴了有机物体结构的研发形式和生命运动的节奏,也汲取了社会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形成了汉字“形、声、意”三美,不仅展示着古代文化的气息,同时也创造了书法美的生命动力,而这书法美又恰好构建在篆刻的方寸之间,展现着无限的魅力。因此篆书美是篆刻艺术美的基础。

唐代李阳冰的《论篆》中写道:“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黄宾虹曾将篆法引入画论,确属先见之明:“金石之家,上窥商周彝器,兼之籀篆,又能博览古今碑帖,得篆隶直行之趣,通书法于画之中,深厚沉郁,神与古会,以拙胜巧,以老取妍,绝非描头画角之徒,所能此拟。”故如赵之谦、邓石如、吴昌硕等都是篆书大家。

篆印之美,既要求和一般篆书作品一样,其笔法应从钟鼎、权诏、碑额、瓦甓的款识中来。印文的线条要讲究笔情墨趣,同时又和一般的书法有区别,它是在方寸的特定条件下完成的,以刀代笔,运用自如地游刃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字的严谨结构美与舒展的笔势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进行着无限的变化。故篆刻艺术的书法美要靠刀法来表现,加工,完善,最终反映着书法的生命意味。

二、篆刻艺术的章法美

篆刻也是一种造型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其美的形象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辩证统一。在朱白相间里,或框、或文,或圆、或方,鸟虫图案,签字画押等展现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疏密对比与均衡比例的和谐统一;静与动的和谐统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完美与残缺的和谐统一。

线条是篆刻艺术章法美的动脉,线条不仅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而且还可能组成不同的形态,这些不同的线条以及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各种形态,可以反映作者不同的感情色彩。如直线能表现刚劲,曲线能表现柔和,波状线表现流畅,放射线表现奔放;篆刻艺术虽然是“方寸天地”,但所蕴涵的丰富意境是“气象万千”的。篆刻创作过程中的运刀快慢起伏就如同音乐的演奏,戏剧的表演那样抑扬顿挫、有板有眼,节奏明快而清晰;而文字结体,章法布设又恰似舞蹈的造型,伸屈挪让、俯仰相背,呼应有致,和而不违,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这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就是一种和谐美。在篆刻艺术创作中,作者对文字位置安排,章法的疏密组合,空间的虚实布设,线条的粗细搭配等,都要恰到好处,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

三、篆刻艺术的刀法美

篆刻艺术美的韵味是靠刀来完成的,以刀代笔而又要呈现笔所表现的千姿百态,用刀真是难乎其上!

文寿承曾把篆刻创作诗意般地比喻成自然界生动的物象:“印刻得深,要象蜻蜓点水那样轻松自如;印刻得浅,要象蝴蝶穿花那样沉着从容;刻粗壮豪放一路的印,必须有长鲸饮于大海一般的宏大气势,又要挺秀精纯而不臃肿,就象绵里藏针一样柔中有刚;刻细劲秀逸一路的印,则必须象仕女漫步于春景,情态动人,又须俊秀爽利而不支离破碎,以至模糊泯灭,要象初春高树上垂下的柳丝一样劲健柔美,飘逸多姿;刻笔划的相承连接处,须趋势迅速,犹如弹丸脱手飞去;刻点辍须轻盈洒脱,犹如落花着于水面;刻转折处须圆转灵活,犹如顺风飘荡之鸿毛;刻断绝处须似断还续,犹如贯天长虹,气势通达;落手下刀须谨慎小心,犹如美女拈针精细入微……”(《刀法论》)。文彭的这些理论阐述了对篆刻艺术诸要素加以变化所产生的魅力。在篆刻创作的字法、章法和刀法运作过程中,整齐与节奏、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和谐、分层与有序、完整与生动是无处不存在的,然而更妙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而是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刀法是表现字法、笔法的重要手段,能充分表达篆书的力度和精神。而刀对笔墨情趣的表现是通过以刀刻石所产生的效果来体现的。在镌刻的过程中,由于刻刀的利钝,下刀的轻重,进刀的缓急等,在不同石质软硬、松脆、涩腻上所产生的“刀石味”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刀石味”就是篆刻艺术独特美的根源所在。同毛笔在纸上运动一样,在刀与石相触的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达到“出之天然”后“返朴归真”之美。

篆刻的艺术美是“篆”与“刻”相辅相成作用的结果,换而言之是“书法美”和“雕刻美”的结合。一方成功的篆刻作品必然刀笔浑融,既富有刀石味,又充分表现了笔情墨意。所以对刀笔关系处理得如何,向来是评价篆刻艺术美的重要标准。明代篆刻家朱简认为:“刀法也者,所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燕尾,外道也。无刀锋而似墨猪铁线,庸工也。”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乐无乐。”

篆刻必然如此矣!

赵燏/二○一六年春于墨莲庐

有一种诗是刀子写的

浅说青年书法家赵燏的篆刻艺术

常桃柱

在我的书桌抽屉里有两方篆刻石印,是去年初学书艺时,朋友赵燏刻了相送的。一方阴刻,一方阳刻,初初获赠时,写了字,便拿出印章来,闭声静气直往宣纸上按,白纸、黑字、红印,马虎一看,倒也有模有样,欢喜之余挂上墙仔细端详,越看越不对劲,越看越觉得我的字和印章不那么协调。坦诚地说,是印章情趣朴拙高雅,而我的字,实在还没有脱离粗陋浅俗。之后临帖学书,再不敢轻易狂妄的盖印,但却常常在独坐品茗时,拿出这两颗印章来把玩欣赏。

这两颗印章,阴刻的是我的QQ昵称:非常农夫,笔划粗狂稳健,气质果敢坚毅;阳刻的是我的乳名:桃柱,笔画细如棉线,而笔力强胜钢筋铁骨。观其笔划,可谓精彩纷呈:或横如门杠,或竖如苍松,或撇如利刃,或点如流星......观其形态,可谓妙趣跃然:或若两军对峙,挺戈举矛;或若侠客临风,孤傲独立;或若少妇醉酒,春风拂柳;或若村童相戏,手舞足蹈......

赵燏送我的两颗印章刀法虽然迥异,意蕴却都朴实古雅,有味道,耐得品。每次把玩,总感觉是在品味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古诗,心也不免跟着沉静淡泊下来,时间久了,还会有些超凡脱俗的醉意。这两颗印章的侧面,刻有小字,一为两行,一为三行,皆错落有致,阴刻在黛色的石头上,留白的空间很大胆,可见刻家已经深谙中国书画的布局谋篇之道了。我对书画知之甚少,每次欣赏印章侧身上的文字,也总是恍然觉得是在欣赏镌刻在古碑上的先贤诗歌,感觉十分高远旷达和美妙。

因为临习书法,和本地的书法家们就有了不少接触,也因此有了不少机会看到赵燏篆刻的印章,每每看见,总是喜欢不已,反复欣赏,他的印章艺术,唤起了我青春年少时阅读秦汉乐府古诗的快感,不同的是:没有青春年少时的浮躁狂热,多了中年人的沉稳绵长。我已经是越来越把赵燏的印章当成诗歌来欣赏了。这诗歌朴质自然,如贤士坐卧;这诗歌摇曳多姿,如春花沐风;这诗歌意境高雅,似梅枝傲雪;这诗歌苍劲阳刚,有正气浩然。我感觉这不是诗歌的诗歌是用刀子刻出来的,是钢铁和石头用生命用力量刻成的绝句,是从浓云深处迸发而出的电光和火焰,是从遥远的秦砖汉瓦上悠悠传来的中华民谣。

赵燏是一个教师,处于山野小镇,吸纳自然真气,心系笔墨刀石,无争稻米俗利而书艺名声传播四乡,频频受邀参展于各地。其出身当地书画名家,谦谦君子,儒雅书生。自幼学书,临古碑,习古帖,尤好篆字。其习篆刻已二十余年,孜孜不倦,在用刀刻写“诗歌”的苦中作乐的历程中,宗法古人,去除浮躁,心越来越沉稳,刀越来越老道。篆刻书艺的本味真趣,十得八九,“诗”如其人,字如其人,朴拙之性,藏于骨髓,风雅之情,溢于形貌。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是古人赞誉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老人的。偷来送与正是丰茂好年华的赵燏,祝愿他随着岁月的磨练,手中钢刀越来越老道精熟,刻出的“诗歌”越来越耐品,臻于篆刻艺术的绝响。

2016年4月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年前的印坛15家,如今怎样了?(下)
【十一届国展篆刻获奖作者谈】定斋印语 ■文 佐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 魏晓伟
《我的篆刻学习观》
厉害了!篆刻界有这样一位多面手
【篆刻大家谈】篆刻家要确立自己的能指符号“工稳印”与“写意印”之我见■傅 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