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丨敷色

敷色

由于唐宋以前的人物画,绝大多数是重彩双勾,所以用色很艳丽,而匀勒线却比较不讲究墨色。后来水墨画渐渐发展,墨色的变化越来越丰富了,而敷色却相对地减弱,渐渐变成淡彩着色。这种淡着色是完全依附笔墨而存在的。现代的水墨人物画技巧上有了新的发展,用色比以前更丰富更鮮艳。不但运用淡彩,同时兼用重彩,这是人物着色上的进步。

上色的技巧似乎比笔墨次要了一些,然而它却并不太容易掌握,它可以使画面锦上添花,也可以成为画面的破坏者。

人物画用线来勾勒形体,已将自然光下的强烈明暗变成平光现象,从而也同时要求平光现象下的色彩,与线的造型手法相协调。

所谓平光下的色彩,基本上是“有浓淡的固有色”。所谓固有色,是指物体原有的固定不变的颜色。

如栗子壳是茶褐色,南瓜皮是赭黄色,樱桃是西洋红等等。

所谓“浓淡”,是说人物画中涂色不完全是平涂的,尤其是水墨画中的用色,浓淡变化很大,很少完全平涂的地方。

水墨画用色,一般用笔含水量很大,色彩淋漓渗化。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方面色彩必须与淋漓的墨韵相协调,再则它可以使体积感和质感得到加强。如果在水墨中涂色涂得太死板,就可能破坏了墨色的效果。

一般的水墨人物多不涂重色,因为重色可能把原画的墨色掩盖了,破坏了墨韵。不过现代的水墨人物画中,倒是常常淡色与重彩并用。水墨画着重用笔,尤其很讲究墨的,用色只作一些托,使不掩去墨的韵味为限度。重彩画要求在浓重的色彩对比中,求取强烈的浓丽效果。目前写意画中用重彩的技法是兼有两者之长的巧妙结合,既有鲜明的色彩,又有细腻的墨韵。

一般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在用淡墨处或欲显墨韵处,用淡彩。而需用重彩处,则用浓墨或焦墨。

水墨人物画中有一些部分常常运用没骨技法,单独用颜色以厾笔画出。除了人的肌体五官和四肢必须勾勒外,发须及穿戴,都可以用没骨画法去表现。

周京新   人物写生之三  154×53cm

水墨人物画不论是勾勒后的涂色,或是直接用颜色的没骨厾笔,上色时也要讲究用笔,不能象刷墙一样的涂,也不能象图案中填色一样,一块块往画面内填。涂色用笔的规律,近似用墨法。

尤其是在水墨画中,色彩用笔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知道,无论什么颜色,画在生宣纸上,每一个笔意都能清清楚楚地留在纸上。如果使涂色的用笔安排得好,可以使画面增色不少。但是,如果把这些用笔弄槽了,即使色彩用得妥当,画面仍会弄得很难看。

要涂大面积的色彩时,多用羊毫笔。因为羊毫含水量较多,笔意就易于滋润。用笔很象墨色厾笔的笔意,所谓“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规律,在这儿同样用得到它。而且每一用笔一般亦应有起、行、收三动作,可以用侧锋或正锋。一般涂色面积大的话,到底还是用侧锋的机会多些,因为正锋笔毛撒不开。在连续用笔时,亦须注意回环顺逆之势。所不同的是,色彩用笔在数笔中大多是紧靠的,因为它的目的是要涂出一个面积来。两笔之间,只能留上一些似是而非的空白,或飞白。目的是为了大面积的用笔中,求取空灵,不致死实。

 刘国辉    马克思与恩格斯   136×68cm  

前面提到过,用色须有浓淡,这种浓淡变化,是着颜色前在笔头上预先调好的。调法一如蘸墨法。有时在笔头上调用两种色彩,比如用黄绿色,可先蘸黄色,再蘸淡绿,再蘸深绿,则笔尖至笔根自绿至黄,逐渐转化,一笔之间就有自深至淡的色彩变化。

用笔的排列,有时可重叠,有时可以稍有间距。有间距的用笔,含水量要多,使颜色渗化而掩没这个不大的空间。这样画,笔意清爽,晕化浓淡也有趣味。重叠用笔一般不宜四面塞死,只好叠半笔。重叠部分浓深而渗化,间距部分色较淡而平,则数笔中具有深、淡、凝、化的不同滲化效果。

涂色用笔,必须结合表现对象的形体来进行。用笔好,有助于充实体积感。且看一个肥短的色彩笔触,它的四边有渗化的浓淡变化,似乎给我们一种向纸面突起的体积感的印象。利用这一点,把它画在勾勒中间,就会加强勾勒间空白的立体感。人的五官、四肢、衣纹等等,我们基本上都按它的凸起的结构来进行用笔涂色,才会有助于形体的塑造。反过来,如果不是这样做,涂色就可能破坏勾勒已造成的体积感效果。

涂色是表现物体质量感的重要一环。物体的细或粗糙,光净与粗厚,都可借助于涂色来表现。水分渗化得细腻,自然有细腻的感觉;用干笔来皴擦,就有粗糙的效果。比如画小姑娘的脸,用干笔去皴擦就不妥当;在老头子脸上画得太细腻,也不合适。

陈鈺铭   人像写生之一   50×50cm 

金属磁器等物的表面折光强,有时可以用飞白或是空白来留出高光,效果也很好。

在写生或创作中,有时遇到特殊的原因,要求表现一点明暗关系,比如炼钢炉前的工人、提灯的农民或渔民油亮红黑的脸,都可以在涂色时,结合一定程度的明暗处理,只要笔法与其他部分统一,其明暗程度又不过分强而与其他部分造成不协调,就会有较好的效果。

中国画颜料基本上分两种类型,一类是粉质的,一类是液质的。

粉质一般为矿物质,液质一般为植物的液汁。由于这两类颜料性能不同,在涂染时亦要按其特点来分别对待。

头青

胭脂、藤黄、花青等都是植物的液汁制成。其性细腻、透明,它们都能随着水分在纸上自由滲化。故能画出淋滴幻化的水痕,具有润湿的趣味。写意画淡彩中,很大部分都是用这些颜色所画。

由于这些颜料有透明的特点,画得薄时较亮,因为由纸上透过薄颜色而反射出来的光很强。颜色一涂浓,虽然色彩感加强了,但明度却会减低,因为色厚,透明度就弱。所以我们用植物汁颜色时,一方面注意色彩冷暖的对比关系,还要顾及浓淡而产生的明度问题。画亮的衣服就不能厚涂。如果某处要用浓色来突出画面,其四周最好用空白来衬托,或者四周用色要很淡。

彭先诚    天山牧歌图    136×68cm 

朱砂、石青、石绿、石黄等,都是矿物质制成的粉质颜料。它们是采用天然色彩矿石研磨而成,虽然磨得极细,但比起植物液汁的颜料仍然粗得多。矿物质颜料,表面反光很强但不透明,若将它涂在纸上,背光照着看,就会发现涂色处是浓重的黑影。这种颜料由于颗粒粗,涂上生宣纸不能随水滲化,大部分贴在原地纸面上。所以没有胶水调合的话,干后会全部脱落下来。

粉质颜料的性能与植物汁颜料恰好相反,由于反光是由粉质的表面反射出来,颜色很亮,如果涂在周围是白纸的地方,效果并不好。因白纸的反光亦强,色彩就突不出来。所以用矿物质颜料的四周,常涂有较重的墨色或勾以浓墨的轮廓框。比如浓墨中点以朱砂或石青,色彩就非常鲜明。在这种情况下,矿物质颜料,涂得越厚就越亮。

至于朱磦、赭石,虽然也是矿物质,但粉质较细,能随水渗化。不过朱磦的色彩很刺激,其四周也常用浓墨相配合,才能压得住它的火气。赭石色彩沉着,就不必如此。

张大千   没骨荷花   

纸本设色   93×173cm   1976年

人物写生,基本上虽按固有色来涂,但颜色一般总有一定的变化,这与写意花鸟中将荷叶画成墨色是一个道理。譬如将黑色画成灰色;淡蓝的变成墨蓝的等。因为有些对象身上的固有色不一定搭配得好看,如果完全一模一样地来模写它,就达不到艺术效果。

绘画中运用色彩,必须组织色彩的黑白、浓淡、冷热等等的对比与和谐,才能取得美的效果。这就要求作画时按原来对象的自然情况,作一定的加工剪裁。譬如有人穿着鲜红色的裤子与翠绿色的褂子,这样子本来已令人感到太刺目了。

由于自然界的物体还有一定的明暗阴影,以及四周反射过来的光和色与它相调和,使这种对比稍为缓和些。但当我们将其固有色孤立起来时,则这种过强的对比,就更增强了火辣辣的刺激。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按主题的需要和画面的审美要求,进行加工变化,在艺术创作中是允许的。至于创作中的人物用色,那完全可按其内容、主题和艺术处理的要求来处理了。

那么,怎样处理色彩才好看呢?

一般的规律总是离不了所谓色彩的冷热对比,和组织颜料明度的特点来进行。

一切变化多端的色彩,都可由红、黄、蓝三色来分析。如绿色是黄与蓝的调合,紫色是红与蓝的调合。不过,这是从分析色彩原理上讲的,而在实际中运用,很多颜色只能依靠特定的颜料,不是任何其他色所能调配出来的。

朱砂

比如朱砂就是朱砂的红色,西洋红就是西洋红色,玫瑰红就是玫瑰红色,石青就是石青色,花青就是靛蓝色等等,虽然有时可以用其他化学颜料调配到近似的地步,但与原来真颜料相比,色彩感就相差得远了。

红与黄色给人以暖和的联想,称之为暖色,凡属红黄倾向的颜色,都属于暖色。蓝是冷色,凡倾向蓝色的都可称为冷色。冷色与暖色,就形成对比。同类的冷色,或暖色,则互相协调呼应。

然而很多调合起来的颜色,在具体运用中,它的冷暖又常常是相对的存在。比如藤黄比土黄要感到冷些。花青比群青要显得冷些。

色彩在强烈的对比以外,更有很多较弱的无穷冷暖对比层次。色彩对比得强,以取鲜明夺目。但对比中如果不协调,就变成刺目的“火气”。所以对比中还需用同类色来作调和呼应。所谓“火气”,是由于某种用色过分强烈,而与其四周不相协调之故。

中国画常常运用空自以突出笔墨和色彩。笔墨又作为画面的基本骨架,所以黑色和白色,是国画中不可避免的基本色调,我们在设计一幅画的色彩倾向时,必须把黑色白色都估计在内。在人物水墨写生创作中,一般情况是色彩的强度不可超过墨色的重量。至少在几处主要地方,总有几点浓墨压过色彩。

每一幅画,在以墨为主的基础上,用色仍要有主调:或倾向红色,或倾向绿色。有的以大面积冷色去围衬暖色小块,或以红黄暖色去围衬冷色小块。用色的浓、淡、冷、暖,都要注意主从关系。就是说,在一幅画面中,有最浓的色块,也有次浓的色块和逐渐减淡的其他色块,有最冷的,也有逐渐层次转向暖的。有深的,也有浅的和更浅的。不可以一种浓度去平涂。

涂色不但可以参考破墨法的用笔,还可以用冷暖色来相互渗破,会使色感更加丰富。

图25   面部着色(一)

此外,利用国画颜料两类不同性能的特点,来组织它们之间的对比,可能产生出特殊的色彩效果。譬如在大面积的水质颜色冷色地上,点上数小块暖色粉质颜色,便会异常鲜丽。如以汁绿画成的草地上,有人穿一件朱砂画成的背心,这小块朱砂,必然很鮮艳(当然,朱砂四周还需村以黑墨)。又如在大面积汁绿色地中,点上数小块石绿色,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协调美。

由于粉质颜料较粗,画在纸上似乎浮在纸面,以至干枯无味。为了解决这一缺点,在涂粉质色前,需先涂一次底色,使它的底部有所依托。底色大都用液质颜色,一般石绿的底色多用赭石或汁绿。石青以花青作底,或代之以墨。朱砂常用西洋红作底。

液质颜料与粉质颜料一般不可调合运用,因为它们一画上纸面,就会分解开来。但用同类冷暖色调合运用时,虽然涂在纸上仍然分解开来,倒能产生特殊效果,因为液质颜料同时为粉质颜料作了底色。在涂大片衣服时,可以在某几处试用这种办法。有些水彩颜料,可以与国画颜料同时合用,如西洋红、土红,玫瑰红、土黄、铬黄等。

图26   面部着色(二)

下面提一下涂色的一些具体间题。

如前所述,涂色须按结构的每凸起的“坡”(坡,即是人体肌肉或骨胳的高凸部分)来用笔,头部用笔,即按头部五官的“坡”来进行,不必笔笔俱到,可以让水自行晕化进去,效果很好(如图25、26)。就图25“面部着色(一)”的妇女面部着色过程简述如下:

第一,(1)注意神态和形体结构。(2)头发用笔有大小块,墨色有浓淡,按其体积留有空白为折光点。(3)一般外轮廓线较重,五官轮廓线的勾勒须结合一定光暗。

第二,(1)涂色按面部的凸起部分:额、颧、颊、下巴、眼、鼻、嘴等处下笔。(2)涂色下笔要干脆,要准。(3)颧、颊、嘴的用色,稍红润。

第三,(1)用淡色由高的点向四面渗化,至空白基本填去为止。(2)用淡色补上局部未画的地方:如嘴四周、鼻两侧、腮底部等等。

第四,(1)凹处阴影渲染。(2)趁湿时修改涂色不匀的地方。(3)干后,用焦墨点出最黑的地方,但有时也不必。

图27  手脚着色

面部的下凹处,色淡,而凸起处较苍黑或红润。这是由于平日光线照射之故,所以凸起部分常常是下笔的地方。

面部色彩,可用赭石,或用水彩色朱磦、西洋红、土黄、土红等调合,视各人肤色而定。如果纸质差,脸上笔触太明显,可先上淡底色,再涂较浓色于“坡”上。先涂一层水也可以。

生活在田野、草地或海上的劳动人民,皮肤红润苍黑,坚实沉厚,在赭石中不但要调红色,并可调入墨色。西洋红与朱磦加土黄,调出的肤色太轻薄细嫩,只好用在小娃娃身上。自然,肤色各人都不同,不好规定调法。

劳动人民的肤色一般总是红润或苍黑的健康,用赭石的同时加一些红色的时候很多。但中国赭石的色感虽然沉着大方,却在颜色干了以后常常出现一圈圈的花纹,涂在脸上,近看象花脸。赭石在新鲜泡出时,比较少有这种现象,即使有,程度也轻些,如果涂得薄些也可以减少这种花纹的迹象。

老年人皮肤的细皱,不能全用墨皴。可以先用重色皴,等稍干,再涂全面颜色,则皴处自然有皮肤皱裂的效果。手的细皱画法,一如脸部。

手指涂色法:笔尖调色较浓,自指尖落笔,向根部涂去,因为手指尖的肤色较重之故。各个骨节,在第一遍涂完后,乘湿时加点较深红的肤色(如图27)。

脚底肤色较红润,可以先涂,乘湿就接上脚背,(如图27)脚跟皱折的皱纹,一如画头手。

肘关节外侧、膝盖等处肤色较深,画法与脚底着色的接笔法同,臂腿各部均按结构之“坡”涂色。胸腹画法亦类似。由于四肢、胸腹等地区坡面较大,必须用大羊毫笔。小笔容易流于碎乱。涂色用笔的总原则是:一方面按结构,一方面注意用笔灵活交错,不可过于死板。笔触要毛,不可太整齐。不然,两笔之间,不能相接。

图28  北方老农

第一遍颜色涂上后,如有不妥处,可以乘未干前修改,但不要涂脏了。如果感到全部太淡些,可以待将干未干时,普遍加一次。

五官及肌肉之渲染,是在第一次涂色后乗未干时加上去的。渲染的颜色,比较深些,但不能太鲜丽。

青年妇女常在两颊有红晕,这种皮肤的红色,不可用纯红色。因为这种红晕,只比原肤色稍强而已。因此调色只能在原肤色基础上略加些朱磦,或西洋红即可。

皮肤色彩薄涂比较容易。但太薄又会淡而无味。如果涂色太厚,容易涂得僵死。

涂衣服用笔,原理与涂肌肉差不多,即按衣服结构及衣纹走势来用笔。不过它不象涂肌肉那样受约東,可以放手一些。因为衣服结构不象肌肉那样严密,用笔可以自由些(如图28)。

涂衣服要常将墨色和空白估计在内,大块墨色常常可以使画面生色,它成为画面的主体,使纷乱的色彩中,有一个最高点来统一。

图29 李震坚 在风浪里成长(局部)

声明: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中期人物画流行的崇古之风是如何来的?
素以为绚——当代水墨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呈现
国画基础知识48问(下)
中国画技法的笔墨与色彩应用【五】
周昌谷 | 国画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中国画技法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