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晋隶书《好大王碑》,古拙厚重,奇趣横生,学好了能成自家风貌

学习隶书,自然是绕不过汉隶,汉代的碑刻、摩崖、简牍资料丰富多彩,是学习隶书的极佳资料。但学习汉隶的人太多,如走不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有可能会形成千人一面的风格。如果在汉隶的基础上能汲取其他朝代的隶书营养,书风或许会有所突破,比如东晋年间的 《好大王碑》在隶书中就独具一格,学好了,能成自家风貌。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高丽好大王碑》,清末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发现于吉林省集安县太王乡。被发现时碑文无年月,据考证为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刻。隶书,44行,满行41字,共l775字。此碑系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第19代王好太王所立,记述了古高句丽王朝第19代王东征西讨,开疆拓土的功绩。

《好大王碑》古朴方整,似隶似楷,书风质朴,浑厚古拙。笔画沉着浑厚,简洁均匀,线质圆润,无一笔柔弱纤秀。虽省略了隶书的波磔,无蚕头燕尾,但承袭了篆书的部分笔画形态,尤显高古。

临摹是传承书法的最好方法,临摹先要做到形似,而后追求神似。临摹《好大王碑》时,要从此碑的用笔、结体、章法三方面加以分析,掌握其特点。

一、用笔

从笔法上看,《好大王碑》笔法比较单纯,主要是中锋用笔,没有偏侧锋,如同小篆。与成熟汉隶相比较,《好大王碑》的线条以圆笔为主,方笔较少;笔画基本圆起圆收,没有装饰性的蚕头雁尾,每一笔画几乎都呈直线状,只是撇画和捺画略有弯曲而已,很像现代美术字里面的'黑体'字,这一点是与汉隶最大的不同。

临摹此碑时我们要把握好用笔的力度,切忌过快,行笔中始终保持中锋,把涩的味道表现出来,从而追求古拙的趣味。所有字的折笔处,要按篆意、隶法来写,临摹时不能出现圭角,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高古的气息。

此碑的走之旁较为特殊,大部分露锋入纸,前两笔基本以竖画为主,有的一点带过,最后一笔的用笔力度逐步加重至末端,有的轻轻溢出,有的回锋收笔,比如“连”“道”“过”等(图3)。临摹时要按中锋行笔,把握好气息。

二、结体

《好大王碑》的结体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一是结体以隶书为主,且求方整,无汉隶常见的横势。有时随某一字本身的偏旁组合或扁或长一点,不同于一般汉隶字形左右开张呈扁型。大多数字的重心居中略偏下;二是字形外紧内松;三是大多数字没有特别强调加长的所谓'主笔',一笔一画,该长就长,该短就短,有些字的长画还有意缩短,如“太”字(图4);四是凡呈方框形的'口'、'日'、'田'等字,都写得特别大,具体在一个字中显得很突出;五是有些偏旁写得比较简省,如'走之'(辶、廴)、'三点水'(氵)、'立刀'(刂)等偏旁,由于这些部位的特殊处理与通常结体规则不同,便显出了《好大王碑》特有的拙味;六是某些字的结构也显示出了楷书的特征,比如,碑中'言'字旁,第一画汉隶都是写成一短横,而它却写成一点,这正是楷书的写法,如“讨”字(图5);七是碑中已出现类似于后世的简体字,如'献、烟、并、弥'等(图6),这也是现代汉字简化字的来源之一;八是某些字具有独特的写法,个性化比较强,比如“与”“邹”“龟”“业”“还”“开”等(图7)。

《好大王碑》结体宽博朴茂,气势庄重。我们在临摹中不能按传统意义上的汉碑去对待,有的字下齐上不齐、有的字左大右小、有的字上大下小、有的字形成倒三角形。此碑字形结体变化较多,且有一种天真而厚重的'拙'味。临摹时,要把握好字体内在的气息,不能把字写散,更不能写呆滞,要写出饱满的气象。

三、章法

从章法看,《好大王碑》的字距略大于行距,但字距与行距相互间的比例又不如一般汉隶那样明显,有时几乎接近,章法显得比较茂密。《好大王碑》字与字比较,大小不一,一般是根据某一字本身笔画多少决定的,笔画多的字写得大,反之则写得小;也有碑的某一局部的字都写得很大的情况,总之是统一中有不统一,虽然是为王室树的碑刻,但没有刻意追求整齐划一。

总之,学习此碑我们不能用唐代的楷法进行临摹,而要探求篆籀的韵味,从而达到古朴浑穆的气象。“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此碑中有风化剥落处,亦有增笔减笔现象,我们临摹时要加以注意。碑文中重字较多,但结体各不相同,要多加分析进行认真比较。

《好大王碑》笔法看似单纯,但其神韵高古,不易领悟,所以就学习隶书而言,不宜作为初学。在学习隶书有一定体会后,最好有篆书基础之后,临习此碑方能渐入佳境。此碑的粗犷之美与当时魏晋的主流审美截然不同,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临者可多多品味,在《好大王碑》上下一些功夫,从中吸取营养,有助于促进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

《好大王碑》因地处边陲,被发现较晚,自有拓本传世至今,才一百年出头,影响还不很大,它与成熟汉隶相比,笔画无蚕头雁尾的装饰性,显得不那么“正宗”。再加上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拙味比较难把握,所以写的人较少。《好大王碑》由于融篆隶为一炉,并时有楷书之意,使它具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特的艺术价值,清荣禧评此碑:“楷法甫有二三,篆隶仍有六七,正与晋世化隶为楷,将变未变之顷,如出一辙”。在当前书法界注重创新、书风多元的情况下,究其本源,参考其笔意,对于热衷于隶书创作的书家,是极富启迪作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书法杂志 | 浅析《好大王碑》的临摹
《好大王碑》临写技法
魅力无边的隶书风格--好大王碑
裴奕颖丨汉代碑刻《张迁碑》的书法艺术研究
【汉魏风神】好大王碑(下)
13. 字势开张大气,就得学会这一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