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7年臧克家改动《沁园春·雪》中一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众所周知,我们的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


这一阕朗朗上口、家喻户晓的《沁园春·雪》,正是由毛主席所作,但鲜少有人清楚,如今我们所知的《沁园春·雪》并非是原版

而是经过写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名言的现代诗人臧克家修改一字之后的版本。

那么,臧克家与毛主席之间有何故事?他为什么要改毛主席的诗呢?他修改的是哪一个字呢?

种种问题,还是先要从了解《沁园春·雪》公开发表的始末来寻找答案。

《沁园春·雪》的问世

1936年的2月份,红军长征来到了陕北,遇上了一场大雪。

毛主席看着眼前纯白的世界,诗兴大发,由此即兴创作出了《沁园春·雪》。


时隔九年后,8月28日这天,毛主席搭乘专机从延安抵达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毛主席此次重庆之行一共有43天,在此期间,毛主席在谈判之余还与社会各界朋友进行了友好联系。

8月份的最后一天,毛主席在桂圆寓所宴请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认识的诗人朋友柳亚子。

两人虽然多年没见,此次见面却没有丝毫生疏,聊得酣畅淋漓时,柳亚子赠送了一首七律诗给毛主席: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

收到柳亚子赠诗的毛主席很是开怀,两人又约着一个星期后再会面,接着交流诗歌。


两天后,《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向世人们展示了毛主席与柳亚子二人之间的浓厚情谊。

9月6日,毛主席在周恩来、王若飞二人的陪伴下,如约来到了位于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的柳亚子住所。

这一次见面,柳亚子邀请毛主席来校正一下他打算收入《民国诗选》的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一诗,并且“大胆要求”毛主席回诗。

毛主席欣然答应,与柳亚子道别后,毛主席利用休闲时间从自己历来所作的诗中挑选了许久。

10月7日,毛主席最终决定将《沁园春·雪》回赠给柳亚子,并在信中解释到赠此诗的理由:

当年初到陕北时曾遇见了一场大雪,便作出了这一首诗,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收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用最快的速度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又过了十来天,到了十月份的下旬,柳亚子将《沁园春·雪》和自己的和词展出于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

同时,还将这两首诗发给了《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但《新华日报》或许是考虑到需要经过毛主席本人的同意才能发表《沁园春·雪》,于是11月11日这天,仅仅是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

而《新民报晚报》却想到《沁园春·雪》既然已经出现在诗画展上,肯定是经过毛主席同意的。

确定这一想法后,《新民报晚报》于11月14日根据传抄稿将《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登了出来。

又过了半个月左右,重庆的《大公报》也发表了《沁园春·雪》。

到此,毛主席1936年所作的《沁园春·雪》于1945年正式全面问世

此后,《沁园春·雪》这首诗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重庆,几乎人人都可以倒背如流。

柳亚子更是将这首诗赞为“千古绝唱”:

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沁园春·雪》的发表,让重庆的各界人士,都惊喜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不惧危险亲赴重庆的胆识和气吞山河的胸襟。


更多的文人墨客被毛主席海纳百川的胸襟和盖世才华所折服,由此拨开了眼前的阴霾,看见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臧克家便是其中的一位。

一颗星带来的一封信

作为诗人的臧克家,他与毛主席自然是因诗而结缘,二人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重庆谈判时期。

随着抗日战争发展到相持阶段,臧克家因为进步民主力量的身份被国民党排斥,而于1942年被迫从前线退了下来,来到了重庆。

在重庆,臧克家见识了国民党官府的纸醉金迷,也看到了平民百姓的贫寒困苦,他的内心极度的愤懑,却又无处诉说,仅能写于笔下。

直到1945年9月初,臧克家参加了由毛主席召开的座谈会,见到了他敬佩已久的毛主席。


虽然,臧克家与毛主席交谈的时间并不长,但二人精神上迅速产生的共鸣令他将毛主席视为了难得的知音。

同时,毛主席高大的身躯、乐观的精神、从容的气质给臧克家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

这次会议结束后,臧克家毫不停歇的以何嘉为笔名,在9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首名为《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颂诗:

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不亮在天上,亮在人民心中...

从你的声音里,我们听出了一个新中国,从你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一道大光明。

通过这简短的一两句话,便能感受到毛主席的存在和出现对于臧克家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十一年后,在得知自己可以研究宣传毛主席的诗作时,臧克家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

1956年,在经过有关领导的批准后,中国作家协会创办了《诗刊》,并任命臧克家为担当主编一职。

在组稿的过程中,北京大学的冯至先生建议前来征求其意见的《诗刊》副主编徐迟,可以将毛主席的诗作登在报刊上,增加知名度。

徐迟将这一建议带回了报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也要考虑到毛主席是否愿意。


于是由臧克家主笔,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寄过去了收集、传抄起来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陆把八首诗,以便指正。

这封信的落笔时间是11月21日,到1957年的元旦后,焦急等待了近两个月的臧克家等人接到了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的电话:

主席收到了你们的来信,主席问你们的《诗刊》准备什么时候发稿?

接到这通电话的徐迟回道:

万事俱备,只等毛主席的诗词了,毛主席什么时候可以给到我们诗词呢?

意料之中,田家英并没有说一个具体的时间,但徐迟仍旧很是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通过电话告诉了臧克家。

1月12日这天,《诗刊》又等来了一通电话,内容是:中共中央有重要的信件马上就要到了,请主编在编辑部随时接收。

果然没过多久,中国文联总收发室打来电话,通知《诗刊》马上派人来取中共中央的急件。

当臧克家看到毛主席的来信和用钢笔精心抄写的十八首诗词时,他的内心激情澎湃,迟迟平静不下来。

臧克家捧着毛主席的来信也是读了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封信中,他找到了《诗刊》的发展方向:

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在收到毛主席来信和诗词的第三天,一件幸事降临到了臧克家的头上,那就是他成为了毛主席的“一字师”。

主席的“一字师”

1957年的1月14日,臧克家意外地接到的兼任《诗刊》编委的《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水拍的电话:

主席要见咱们,下午三点我来接你。

挂断电话后,臧克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毛主席,再次和毛主席酣畅淋漓地讨论一番诗词。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下午三点整,臧克家准时地见到了前来接他的袁水拍。

臧克家坐着袁水拍的车进入中南海,在颐年堂门前停了下来。

走进毛主席办公地点,臧克家的第一感观就是大、空和静,一点也不像大众刻板印象中一个国家主席该有的规格。

毛主席并没有让二人等太久,没过一会儿便从东门走了出来。

毛主席与臧克家和袁拍水握手之后让大家入了座,自己从烟盒中掏了烟出来递向臧克家和袁拍水。

然而臧克家却是不抽烟的,只见他连忙摆手,感谢又歉意地说道:

谢谢主席,我不抽烟的。

毛主席有点儿感到意外,随口问了一句:

诗人不会吸烟?

之后毛主席不在意的给自己点了一根烟,缓缓的与臧克家和袁拍水聊了起来。

这次见面并没有什么主题,臧克家曾将这次见面经历写成诗,诗中这样写道他们聊的内容:

话题像活泼的小鸟,它不停留在一棵树上...

三人聊到了诗词时,臧克家就像发掘宝藏一样,再次发现了他未曾了解到的毛主席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话语间,毛主席提到了明代诗人李攀龙及其诗作。

对于李攀龙,臧克家只浅浅的了解到他与自己是同乡人,是个进士,被称为明代“后七子”之首

工作繁忙的毛主席对古代典籍涉猎范围要广于自己的这个认知,让臧克家在感到羞愧的同时从心底更加敬佩这位伟大的领袖。

之后,毛主席又谈到了臧克家于去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关于他所作的《沁园春·雪》这首诗的评析。

20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这首诗曾被人编成曲,传唱度特别高,深得大家喜爱。

臧克家也不例外,《沁园春·雪》是他在毛主席所作的诗词中尤其喜欢的一首,也是他讲解毛主席诗词的开端。


能被毛主席注意到自己所写的评析,说明文章内容是被毛主席喜欢的,自己的解析也并没有偏差,这令臧克家感到十分荣幸。

然而,对于《沁园春·雪》这首诗,臧克家一直有个疑问,借着此次机会便大胆地问了出来:

主席,“原驰腊象”中的“腊”字该如何理解好呢?

毛主席反问了一句:

你认为应该怎样?

既然毛主席问了,臧克家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认为改成“蜡”字最合适,与前面的“山舞银蛇”的“银”字搭配。

说完后,室内陷入了安静的氛围当中,臧克家也不确定了起来自己的言语是否有不当之处。

只见毛主席表情有些严肃的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开怀的冲臧克家说道:

不错,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臧克家松了一口气,室内接着响起了说话声,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这次的见面就要结束了。

臧克家在与毛主席握手告别的时候,一瞬间内心泛起了说不清楚的复杂情绪。

既有得知音的满足,又叹时间飞速;有成为毛主席“一字师”的喜悦,也有对研究、宣传毛主席诗词的慎重。


其实,在收到毛主席诗稿后的第一时间,《诗刊》便发出了首刊,一时之间被众多人排队抢购,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烈的诗风。

从颐年堂离开回到报社后,臧克家接到了越来越多关于解析毛主席诗词的约稿。

较之第一篇的《沁园春·雪》,臧克家在下笔时更加斟酌谨慎,因为毛主席对于大众的影响力要远远超于他的想象。

再加上毛主席“一字师”身份的加持,兢兢业业四个字完完全全体现在了臧克家身上,况且他本人也乐意研读毛主席的诗作。

在此后的时间里,每当毛主席出了新作,必然会寄给臧克家一份请他指正,且都愿意听取采纳臧克家的意见,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

结语

毛主席的谦虚宽和,臧克家的直率坦言,让我们看到了更有诗意的《沁园春·雪》。

可见,优秀的人会遇见更优秀的人,然后成就更好的彼此。

总而言之,通过了解到臧克家与毛主席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以让后辈明白一件事情:

我们既要学习臧克家的天道酬勤,也要学习毛主席的厚德载物,努力的丰富自己,丰富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7年,一位作家改动《沁园春·雪》中的一个字,主席看后大赞:按你的改!
臧克家改动《沁园春·雪》中一字,毛主席看后大声叫好:按你的改
臧克家和罗元贞,为毛主席诗词提出了修改建议,毛主席接受了吗?
臧克家提议修改《沁园春·雪》中一个字,听完解释,毛主席非常满意
1957年,《诗刊》主编建议修改《沁园春·雪》,毛主席同意了吗?
诗词世界心相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