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连载(363)《宪问篇》第16章,“桓公九合诸侯,管仲之力也。”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shào)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原文朗读】

【注释】

公子纠:齐国的公子,名纠,齐桓公同父异母的哥哥。桓公与哥哥纠争夺王位,后来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齐桓公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

召(shào)忽死之,管仲不死:召忽和管仲当时都辅佐公子纠,他们跟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桓公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而管仲不但没有殉主自杀,反而回国去辅佐齐桓公,后来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这是展现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的办法和结果,管仲多次会盟诸侯,尊王攘夷,不仅维持了周朝天下的安定,还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这一切并不是完全靠兵强马壮夺取的,而是以正道做到的。 

【白话翻译】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跟随公子纠的召忽自杀殉主了,而管仲却没有死。”子路又说:“如此看来,管仲算不上仁义吧?”孔子答道:“齐桓公能以诸侯盟主的身份,多次召集诸侯盟会,而不使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的涂炭,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这就是管仲的仁义!这就是管仲的仁义啊!”
【解读】  
本章承接着上一章,在上一章中,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展现了晋文公和齐桓公两位伟大君主的做人做事方式。到了本章,用齐桓公和管仲的事迹,继续探讨“”和“”的辩证关系,并将其上升到“仁义”和“天下”的高度。

 

在本章中,子路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呀?一百多年前,齐国的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做了齐国的国君。当时召忽和管仲都跟随着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召忽自杀殉主了,而管仲却转而投靠了齐桓公。子路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觉得管仲也应该自杀殉主,所以他问老师说,管仲的做法是不是属于不忠不仁不义的行为?

孔子是怎么回答子路的?孔子说,后来齐桓公能以诸侯盟主的身份,多次召集诸侯盟会,而不使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的涂炭,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这就是管仲的仁义!这就是管仲的仁义啊!
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一个仁义之人,不能用常人的眼光,也不能从“小义”入手,而要看他有没有“大义”。从小处看,管仲是一个不仁不义不忠的人,他既没有殉主,也没有退隐山林。但管仲辅佐齐桓公后,的确做出了一番大事业。从大处看,管仲又是一个大仁大义大忠的人。他的仁,在于不用战争,就使天下得到了太平,使无数百姓免于战火的涂炭。他的义,就是有高远的理想追求,争取天下太平,体现的是对民生的关怀。他的忠,就是忠于国家和黎民百姓,而不是愚忠于某一个主子。大仁高于寡仁,大义高于小义,大忠高于愚忠。明白这个道理的其实是鲍叔牙和齐桓公,管仲曾在战场上射过齐桓公一箭,幸而射中的是衣带钩,齐桓公才躲过一劫,当鲍叔牙推荐管仲时,齐桓公说:“我不报一箭之仇已经够宽大的了,怎么还能用他?”鲍叔牙说:“你是要振兴国家呢,还是要报私仇?如果想成就霸业,就不要报私仇。他是个人才,在为公子纠效力时,他用箭射你没有错,各为其主嘛。”齐桓公果然胸怀宽大,便重用管仲为相,结果使齐国迅速强大了起来。
在现实世界中,普通人看人,大多从小处入手,有点小毛病就吹毛求疵,往往纠缠于小节而忽略全貌,与有用的大材失之交臂。即使人家有一些小的过错,也应该宽宏大量予以容忍,你总不至于因美玉有些小瑕疵,而把整块美玉都撇之不用了吧。
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个非常灵活非常通达的老先生,其胸襟之广,其包容之厚,是后世儒生无法达到和无法理解的。后世儒生标榜的“忠臣不事二主”式的愚忠,真的是对孔子思想的曲解。假如孔子泉下有知,定会哭笑不得。

【张武忠老师公益课程】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为何高度评价管仲 (14—17,讲于2022年8月28日)
论语14.16、17
《论语》——第二百一十七讲
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小节——《论语》学习349
晋文公谲而不正|《论语》没有那么难
第四十六讲:子产和管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