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专注”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二胎孕、产、育儿知识,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01


一旦孩子入学入园,有了课程有了作业,“专注力”就成了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


“我家娃可以看1小时动画片不挪屁股,为何上课5分钟都坐不住?”


“我娃玩IPAD游戏一直很专注,为什么做作业总是左顾右盼?”

究其原因,是
因为“注意力”种类的不同。学习任务需要“有意识”地去完成,这时候,就需要孩子具备 “有意注意力”。

“有意
注意力跟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的专注完全不同,后一种注意力被称作无意注意力,没有任务导向,也不需要刻意培养。


那么孩子的有意注意力,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还是以我家小学生川哥为例。

川哥最近正在学习制作ppt,非常为之着迷。昨天完成家庭作业之后,他就打开了我的电脑,心无旁骛地用ppt制作一个早餐菜谱,直到晚饭熟了,我去叫他,他还两眼直盯着屏幕说:“妈妈请等我一会儿,我还差最后两页。
” 我注意到他在电脑前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分钟,可谓十分的专注。


川哥在完成其他作业时,可达不到这个专注度,为什么呢? 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


1他自主选择做PPT,并非被人指派。


2)他已经学到了一点ppt入门知识,有了基本的能力。

3)ppt完成后,他会给父母同学做展示,既能传达想法又能获得称赞。


简而言之,就是这三个因素调动了川哥的内在动力,简称 “内驱力”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的多项研究表明, 满足以下3个需求的任务可以带来最高水平的“内驱力”:


(1)自主(我可以掌控自己);


(2)满足胜任(我能,我可以取得成就);


(3)人际关系(建立亲情或友情链接)。

这正好对应着川哥专注做PPT的三个原因。


去年我也产生过让川哥学习制作ppt的想法,因为学校很多作业需要用到ppt,大部分都要我来代替完成。

但是我的愿望没有成功。反推一下,正是因为缺乏调动孩子内驱力的两个核心要素。


(1)缺乏“自主性”。我单方面提出要求,而给出的理由是“学会了就不需要妈妈帮忙,可以帮妈妈省时间。” 这种理由不足以调动孩子的自主性。


(2)无法“胜任”。我并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教他做ppt,他大部分操作都不会,很快就失去信心。
             


02


因此,若想让孩子专注,不如从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入手,效果最佳。

比如,你想让孩子在家专注地完成一项作业。首先,作业的计划制定、作业的完成方式,都应该调动孩子的自主性,给他一定的自由安排空间,让他觉得
这是我的决定。(如果孩子不能自主安排,家长至少可以提出几种可选方案,让孩子自主选择。)

“你来给自己制定一个家庭作业计划吧,妈妈可以帮你提点建议,但我相信你自己能规划得更好。”

“现在已经是六点钟了,按照你的计划,你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你可以选择按照计划来,那么你七点多就可以开始课外阅读,还能陪妹妹玩一会游戏。如果你选择
8点以后再完成作业,那么你的游戏和阅读时间就没有了——我相信你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你跟孩子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又通过尊重的语气去沟通,孩子的选择通常不会让你失望。)


其次,作业难度要适中,孩子能够胜任。当作业难度超出孩子的能力,这时候家长施以援手也是必要的。

在“援助”的过程中,也不要直接命令孩子,可以启发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不要把这个应用题的步骤用图画出来试试?”

“你把这段文字再一字一句地慢读一遍试试看,我相信你可以理解得更好。”


最后,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家长即时给予正面回应,比如:


“你弹得这一段太好听了,妈妈听了很享受。”


“你这次数学作业速度很快,我感觉到你的效率提升了。”


由此,孩子会感受到积极完成一项任务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提升跟他人的关系。


除了以上3要素,内驱力的调动,还跟学习方式学习场景有关。


心里学家戴安娜.科多瓦和马克.莱珀设计了很多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他们将测试的小学生分组,每组采用不同的场景和方式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包括类似“太空探索”式的游戏闯关),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的孩子们在投入热情和学习效果方面差异很大。


我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观察到:


同样的一份作业,相比在纸面上完成,用ipad做作业能让孩子更投入;

孩子在最初学习加减法时,如果把作业转换成“数苹果”、“拼积木”,孩子参与的热情更高;


川哥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遇到复杂一点的应用题,就有畏难情绪,比如:一筐苹果重10斤,卖掉一半苹果还剩6斤,苹果总共多少斤?

如果把题目翻译成图画(让川哥自己画出苹果和筐子),他便能更快地理解。有时候我甚至要用女儿的过家家玩具跟川哥玩“买东西”的游戏,他才有兴趣去解题。


03


但总有一些学习是枯燥的。尤其是当孩子在学校上课时,被教授的方式是单调统一的,孩子的投入热情会大大降低,即便内心深处有想学好的内驱力,但“分神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又该如何应对?

下面,我们再引入一个跟专注力相关的概念:自控力

说起自控力,不得不提那个著名的棉花糖试验。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米歇尔博士上世界六七十年代在幼儿园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比如,在实验中,每个孩子面前摆着一份棉花糖,可以随时吃掉,同时,孩子们被告知如果能再等待15分钟,将获得两份棉花糖。实验结果表明,只有1/3的孩子能控制住诱惑,再等待15分钟。


做一个假设,把参加实验的孩子的年龄提高到八岁,九岁,可以想象,能成功经受住考验的比例
一定会提高。如果换作成年人,结果更不用说。

因此,自控力首先是跟年龄相关的。不同年龄的人大脑的发育成熟度不一样,决定了他们的情绪自控力和行动自控力完全不同。


早有学者研究指出,孩子的有意注意力时间也是跟年龄相关的,大约等于年龄乘以2到3(分钟)。 这种相关性跟自控力是一致的。


但年龄也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我在家给两宝做棉花糖实验,很可能是妹妹胜出。这就是个体差异在起作用,跟
孩子的某些先天禀赋有关。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专注力有差距,也要考虑到先天个体差异的可能,先平静接纳,责罚并不能弥补这个差异。


由此看来,决定自控力的主要都是客观因素,并不像“内驱力”那样容易通过后天
的教育引导来改变。

有没有通过训练提升自控力的方法呢?也是有的。比如在我的华川家庭课堂,我会教大家使用番茄钟作业法,它能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

没参加过培训的家长,也可以采用简单的“计时游戏”来训练:家长跟孩子一起商量好游戏规则,比如定闹钟5分钟或者更长,在闹钟未响之前大家必须专注的去完成某项任务。闹钟响了,大家击掌庆祝,可以自由活动几分钟,然后再定下一个闹钟。随着训练次数增多,定时时间逐步延长。


幼儿园小朋友们经常玩的“
木头人游戏也有同样的训练效果:“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60秒钟就来到”。


04


当孩子的自控力还没达到理想水平时,减少环境干扰也是一种办法。

虽然通过正面管教和专注力训练,我家大宝在学习上的内驱力不错,每天都能主动高效地完成家庭作业。但是,受年龄和大脑发育限制,他的自控力依然不足。当大宝在自己的房间做作业时,如果小宝在客厅里看动画片,大宝一定会被吸引出来。


这时候,我不会去责怪大宝
不专注,而是通过家庭会议商量好:当作业没有完成时,谁都不许打开电视。


现在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需要从内驱力自控力两方面着手。前者可以通过正面管教实现,后者则受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决定,虽然也有一些训练自控力的游戏方法,但这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多次重复才有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内驱力调动和自控力训练双管齐下!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为何总是管不住自己?
自控力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去培养
孩子的自控力就是这样被家长摧毁的
12岁前培养这种能力,比情商、智商更重要,影响孩子一生!
总忍不住暴食,运动几天就放弃,5招教你科学提高自控力
你的自控能力强么?|研究:不快乐的人自控力更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